以文为本批判吸收

2016-05-26 11:08马艳萍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本评价语文

马艳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语文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促进他们语文能力长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推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做出主张的思考。”(钟启泉语)。本文中笔者赘述了在此方面的点滴体会,以飨读者。

一、营造宽松的土壤,播下质疑的种子

要让学生敢于质疑,首先要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研读氛围,消弭师生之间的隔阂,让师生之间的课堂交往、互动处于平等融洽的氛围中,给学生播下一个质疑的种子,期待它茁壮成长。

如在学习《玩出了名堂》一课时,有学生突然冒出一句:“只要让我尽情玩,我也能玩出名堂。”教师没有进行斥责,而是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展开质疑研读,思考:列文虎克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让学生讨论后表达。正因为教师的因势利导,让学生借机深刻理解了玩出大名堂后面持久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等可贵品质。

二、 发动澎湃的引擎,鼓起质疑的勇气

受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制约,他们往往不敢质疑和批判,他们不敢质疑家长、质疑书本。教师要帮助学生打破这样的桎梏,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质疑点,为学生提供可供批判的对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率先垂范,从学生的视角对文本展开质疑由此引发学生讨论,从而为学生开启质疑批判的征程。

如在学习《给予树》一文时,学生对文中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优秀品质还不能产生认同,因此教师从近期社会上的热点如老人摔倒事件谈起,引导学生质疑:为了防止遇到诈骗,有很多人不愿也不敢去扶起摔倒的老人,这样的做法对吗?通过讨论,让学生们将生活中的真实与文中的美好进行了对比,学生们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可贵,同时教师也进行了正面引导,鼓励学生们要长存一颗仁爱之心。

三、 点亮明亮的航灯,指引质疑的方向

要加强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在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学生展开批判性研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或和其他学科切入,指引学生质疑的方向,使学生的质疑有理有据。

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学生在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之后,有学生质疑:既然我们有这么一座美丽的大花园,那么为什么现在我们周围的雾霾却那么严重呢?教师热情地肯定了这位同学的质疑,启发学生从树木的砍伐、光合作用以及雾霾的形成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讨论。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拓展知识面,也让环保意识进一步深入内心。

四、 吹响奋起的号角,评价质疑的成果

质疑研读的评价取向,直接影响到学生质疑过程的落实程度。质疑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建构自己的思考方式,因此在对质疑研读进行评议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表现,既要避免模糊的单一鼓励,也要克服武断的唯结果性评价。围绕着质疑和批判这一要素,有意识地降低对于知识掌握层面的评价,从而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深入发展。

如在学习《孔子拜师》一课时,对于“既然两人的学问都那么好,为什么还要拜师呢?”这一质疑,学生进行了深入讨论。在评价阶段,教师总结了学生的精彩表述,并进一步引发开来,告诉学生:有的同学语文成绩特别好,但是动手能力呢?体育锻炼水平呢?助人为乐等优秀品质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这正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啊!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对文中“学无止境”的理解更真切了!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思维,提升他们的质疑能力,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发展有长远的影响,让学生学会质疑,敢于批判,在对文本肯定与否定的转换中驶入语文学习的快车道!

作者单位 甘肃省瓜州县河东中心小学

编辑 薛小琴

猜你喜欢
文本评价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