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 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丰产树种。我国学者对杉木林的多种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多以研究其单一功能为主[1-20],如唐松青[11]从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研究杉木人工林含蓄水分以及土壤入渗的能力。郭剑芬等[3]通过实验研究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截留降雨及保水保土功能。陈金花等[1]通过坐标综合评定法对重庆四面山杉木林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黄进等[4]选取林冠截流率、灌草层盖度等8个指标,构建了杉木林水土保持功能的综合评价方法。潘勇军等[10]对江西大岗山16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进行研究,估算其碳汇/源功能。梅光义[9]使用ANP法构建了杉木风景游憩林评价指标体系,基于SBE法对其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定量分析杉木人工林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评价其主导功能,综合发挥其多种效益的研究鲜见报道。
森林具有多种功能,根据社会需求和森林资源特点,森林多功能具有主次之分。森林主导功能利用具有地域差异和时代特性[10-18]。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评价和划分森林的主导功能对于多功能经营尤为重要。本研究以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尝试定量分析杉木人工林结构与功能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以此确定各小班的主导功能,研究1996年至2007年10年间杉木人工林各小班主导功能的变化情况,旨在为杉木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福建将乐国有林场处武夷山支脉,属闽西北低山丘陵地带,地理坐标为 117°05′~ 117°40′E,26°26′~ 27°04′N。平均海拔在 400 ~ 800m。土壤以红壤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属中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8.7℃,年平均降雨量1 700 mm。
根据将乐林场200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林场土地总面积为7 113.6 hm2,有林地面积6 568.9 hm2,森林覆盖率94.8%。主要的乔木树种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甜槠Castanopsis eyrei、苦槠Castanopis sclerophylla等。
数据来源分为两个方面:1、1996年和2007年两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和森林经营方案;2、样地调查数据,包括2012年在研究区杉木人工林中选取不同坡度、不同海拔、不同生长状况的林分设置22块调查样地(20 m×30 m)。
样地调查内容:对样地中所有立木(DBH≥5 cm)进行检尺,对胸径、树高、枝下高、东西南北冠幅等因子进行量测。在样地的中心位置和四角设置5个小样方(5 m×5 m)进行灌木和幼树幼苗调查。另外,随机选取5个小样方(1 m×1 m)做草本调查。在每块样地中,根据林木直径株数分布,利用生长锥实测了4~8株林木的年龄(1.3 m处)。此外,挖取一个土壤剖面,调查其土壤厚度等理化指标。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本研究假定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线性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A为功能,x i为结构变量,a i为变量系数。
确定原则为:(1)可以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2)有利于制定森林经营措施;(3)研究区区域社会发展急需。根据林场《“十二五”森林经营方案》,杉木人工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林场用材林总面积和总蓄积的为41.1%和47.8%。《将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将乐县将进一步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建设精致秀美的生态山水城市。此外,将乐县水源丰富、雨量充沛,且地形较为破碎,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多功能为木材生产功能、风景游憩功能和涵养水源功能。
森林结构决定森林功能,森林功能主要与年龄、坡度、郁闭度、草灌盖度、每公顷蓄积等结构因子有关[8]。本研究以科学性、可操作性、主导性为原则,根据系统科学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筛选年龄、郁闭度、平均胸径、草本盖度、坡度、平均树高、土壤厚度、每公顷蓄积共8个林分结构因子作为反映杉木人工林结构功能主要因子。
运用SPSS16.0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下:8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3.491、1.097、1.022、0.933、0.576、0.499、0.292、0.090;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3.633%、13.716%、12.776%、11.666%、7.195%、6.236%、3.656%、1.123%。其中,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3.491、1.097、1.022,均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0.125%。前3个主成分包含了预设指标体系中的绝大多数信息,因此认为,前3个主成分能代表杉木人工林的基本特征。
由因子负荷矩阵可知,第一主成分包括各结构指标的信息分别为:平均树高(0.264)、平均胸径(0.262)、每公顷蓄积量(0.242)、年龄(0.211)、郁闭度(0.194)、草本盖度(-0.044)、坡度(-0.054)、土壤厚度(0.052)。其中,前四个因子的载荷较大且均匀,即可将第一主成分定义为木材生产功能。
第二主成分包括各结构指标的信息分别为:坡度(0.696)、土壤厚度(-0.499)、草本盖度(0.309)、郁闭度(0.213)、年龄(-0.124)、每公顷蓄积量(0.109)、平均胸径(0.069)、平均树高(0.067)的信息。因子载荷集中表现在第一个因子上,而在第二、三、四个因子上也表现了相对较大的载荷,因此将第二主成分定义为涵养水源功能。
第三主成分包括各结构指标的信息分别为:草本盖度(0.867)、郁闭度(-0.327)、坡度(-0.242)、年龄(0.202)、平均胸径(0.101)、平均树高(0.090)、土壤厚度(0.029)、每公顷蓄积量(-0.026)。因子载荷集中表现在第一个因子上,第二个因子也具有一定的载荷,因此将第三主成分定义为风景游憩功能。
设年龄为x1、郁闭度为x2、平均胸径为x3、草本盖度为x4、坡度为x5、土壤厚度为x6、平均树高为x7、每公顷蓄积为x8。
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结构与功能耦合关系模型表达如下:
式中,A1为木材生产功能;A2为涵养水源功能;A3为风景游憩功能。
分别评价1996年和2007年杉木人工林各小班的三种功能值,取贡献最大的为该小班的主导功能。杉木人工林各小班主导功能的划分结果(见表1~2)。
表1 1996年各小班主导功能划分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sub-compartments’ dominant function in 1996
表2 2007年各小班主导功能划分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sub-compartments’ dominant function in 2007
1996年杉木人工林中主导功能为木材生产、风景游憩和涵养水源的小班比例分别为33.15%、33.70%、33.15%。2007年杉木人工林小班中主导功能为木材生产、风景游憩和涵养水源的小班比例分别为37.83%、34.27%、27.90%(见图1)。
图1 1996年与2007年基于不同主导功能的小班所占百分比Fig.1 Percentage of sub-compartments of different dominant functions in 1996 and 2007
由图1可知,1996年杉木人工林中,主导功能为木材生产、风景游憩和涵养水源功能的小班数量大致相等;之后由于经营目的发生了变化,2007年不同主导功能的小班数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导功能为木材生产的小班最多,风景游憩功能次之,主导功能为涵养水源的小班最少。
与1996年相比,2007年以木材生产和风景游憩为主导功能的小班的数量比分别增加了4.68%和0.57%,而以涵养水源为主导功能的小班的数量比减少了5.25%。评价结果与将乐林场两期森林经营方案中林种规范内容相近,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选取了8个结构指标,分别构建了其与木材生产、风景游憩和涵养水源功能的相关关系模型,以此评价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各小班的主导功能。1996年至2007年10年间各小班主导功能的变化情况,与林场杉木人工林经营目的变化比较一致。
传统评价森林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多采用线性模型[5-6,14-15]。由于森林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十分复杂,在以后的研究中可尝试采用非线性模型做进一步分析研究。此外,在评价10年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各小班主导功能的变化情况时,仅考虑了其数量变化情况。引入GIS手段研究不同主导功能小班空间格局变化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陈金花,张洪江,王 伟,等.重庆四面山5种人工林保土功能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54-59.
[2]顾 丽.金沟岭林场森林多功能效益评价[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3]郭剑芬,杨玉盛,林 鹏.木荷与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水文生态功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4):49-51,58.
[4]黄 进,张晓勉,张金池.开化生态公益林主要森林类型水土保持功能综合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87-91.
[5]蒋桂娟.金沟岭林场云冷杉林健康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6]李效雄.祁连山西水林区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3.
[7]罗 梅.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健康评价[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8]毛 伟,李玉霖,赵学勇,等.科尔沁沙地灌丛内外草本植物狗尾草叶性状的比较研究[J].草业学报,2009,18(6):144-150.
[9]梅光义.杉木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评价及经营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10]潘勇军,王 兵,陈步峰,等.江西大岗山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10):120-125.
[11]唐松青.闽江上游木荷与杉木人工林的持水能力和入渗特征比较[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1(2):61-65.
[12]王俊峰.森林多功能研究综述[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4):131-136.
[13]王俊峰,郑小贤.森林多功能的时空尺度划分及其相互关系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13,42(3):40-44.
[14]王 威.北京山区涵养水源林结构与功能耦合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15]王 威,郑小贤,杜丽侠.北京山区水源林林分结构与功能耦合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7):22-24.
[16]殷鸣放.大边沟林场人工林多功能评价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17]俞晓凌,廖邦洪,王道模,等.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天台山风景游憩林空间结构分析与美景度评价[J].林业科学,2011,47(7): 50-56.
[18]曾祥谓.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中的珍贵树种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
[19]张 荣,翟明普,阎海平.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2):110-113.
[20]赵 琦.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公益林多功能经营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