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价值重估尚远

2016-05-25 19:09方斐
证券市场周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票据信贷规模

方斐

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中高风险行业占比达到25%,而有违约风险的贷款和公司债券中产能过剩行业占比达到50%。在经济不断下行、货币宽松放缓以及去过剩产能的宏观背景下,银行板块价值重估的空间备受限制。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560亿元,同比少增1523亿元。从结构上看,中长期个人贷款增加4280亿元,对公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小幅下降,票据融资增加2388亿元。总体而言,4月的贷款结构说明了一季度信贷的高增速不可持续,并与经济下行周期相适应。

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的风险偏好会逐步下降,这使得主要体现为短期零售贷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的投放会下降,而低风险的按揭贷款却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中长期对公贷款主要以基建与政府类贷款为主,此类贷款的投放根据项目储备与项目进度情况呈现较大幅度的月度波动,而地方债务置换也会对对公贷款月度增量有较大影响。从4月当月定向发行的地方债角度考虑置换金额预计逾4000亿元。此外,由于贴现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形成较大贡献,加之实体有效需求不断弱化,票据融资替代短期贷款持续上行。

4月M1同比增长22.9%,M2同比增长12.8%,增速环比下降0.6%。M2环比回落主要是由于当月财政存款季节性高增长,但不计入M2口径。4月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10亿元,同比减少3072亿元,主要是由于贷款同比少增2403亿元,以及受票据监管的影响,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减2704亿元。此外,企业债券净融资受信用违约事件增多的影响,环比出现大幅下降。

由于经济增速阶段性回暖,以及对供给侧改革推进的进一步明确,全年贷款增量与2015年持平是大概率事件,但月度投放节奏可能会发生相应变化。

信贷高增长不可持续

4月的新增贷款由3月的1.4万亿元降至5560亿元,显著低于8000亿-9000亿元的市场预期。M2增速回落至12.8%,也低于央行13%的目标。新增贷款显著下降主要是由于央行谨慎的贷款窗口指导和银行下降的风险偏好,贷款供给较为保守所致。

事实上,由于对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催生资产泡沫并导致杠杆率过快上升的担忧,央行从4月起逐步放慢货币宽松的步伐。据此推断,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会保持谨慎,流动性宽松的空间将收窄。另一方面,信用债大量违约,违约主体也从民营企业蔓延至国企、央企,这将导致“违约-再融资难度上升-违约风险进一步上升”的恶性循环。3月以来,100多家公司相继取消或推迟了债券发行,就是流动性收缩的一个缩影。新增企业债融资由一季度月均4130亿元降至4月的2100亿元。

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也导致贷款需求下降。4月以来,投资、出口和消费复苏势头均放缓,导致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贷款需求降低。新增中长期企业债减少430亿元,这是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单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负增长。虽然部分原因是3500亿元地方政府贷款置换为地方政府债券,但鉴于过剩产能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较低,实体经济的有效贷款需求低迷也是重要原因。

2016年1-4月,中长期住房按揭贷款比例上升至历史新高的29%,2008年至今的平均值为21%,2015年为27%;同期的中长期企业贷款的比例下降至39%,2008年至今的平均值为35%,2010年达到53%的历史高点;而贴现汇票占比升至12%,2008至今的平均值为5%,2015年达到15%的历史高点。

贷款的高增长做大了贷款基数,使实际不良贷款率小幅下降,并通过展期等方法延后了资产质量风险。但是,为过剩产能的僵尸企业提供资金不仅会导致企业借款人潜在的道德困境,也与政府正在实行的供给侧改革相矛盾,最终推升长期系统性风险。

因此,像一季度那样的贷款高增长不可持续。一方面,银行业目前的贷存比已经上升到73%的历史高位,而全社会总体杠杆率也达到250%的历史高点,其中,企业杠杆率达到128%,政府杠杆率达到57%,居民杠杆率达到40%。这高于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也高于日本、法国和美国以外的大多数发达国家。另一方面,资本压力持续上升。鉴于收入增长放缓和上升的拨备压力,加上最新版本的《巴塞尔协议》即将生效,银行有可能需要选择再融资或是再次降低分红来解决资本充足率下滑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中高风险行业占比达到25%,而有违约风险的贷款和公司债券中产能过剩行业占比达到50%。在经济不断下行、货币宽松放缓以及政府致力于减少过剩产能的宏观背景下,下行的经济基本面几乎限制了银行板块价值重估的空间。

数据波动幅度加大

4月新增贷款环比下降59.4%,同比下跌21.5%至5560亿元,除季节性因素外,4月新增贷款大幅下滑主要归因于企业新增贷款表现乏力,4月短期和中长期企业新增贷款分别减少930亿元和430亿元,显示由于中国经济前景不明朗,企业对银行贷款需求低迷。4月票据融资增加2390亿元,抵销了4月份短期和中长期企业新增贷款下跌的影响,也表明银行贷款需求的不足。

不过,除了企业贷款增长低迷以外,4月企业新增贷款远低于预期或也受到地方政府发债置换平台贷款的影响。

4月新增企业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同时出现负增长,分别减少925亿元和430亿元,是拖累4月信贷投放的主要因素,这印证了目前实体企业融资需求并未有真正改善的现实情况,一季度新增企业贷款虽然表现较为强劲,但其中主要的拉动因子来自于政府基建项目的投放。而从4月的情况来看,基建项目投资明显放缓,政策性银行新增规模低迷,对信贷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此外,随着春节后地方债置换节奏的加快,使得地方债对于表内信贷替换的负面效应体现得愈发明显,3月、4月地方债的发行规模分别为7900亿元和10646亿元。其中4月新增1万亿元地方债中定向置换债券的规模更是达到4700亿元,对信贷的负面影响加大,进一步加剧了4月新增贷款规模的收缩。

从其他项目来看,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4280亿元,环比基本持平,占新增贷款总额的77.0%,而3月这一数据仅为32.1%,这表明居民的购房需求依然强劲。票据贴现增长2388亿元,结合4月未贴现票据2778亿元的负增长来看,表内新增贴现主要来自于存量表外未贴现票据,实际新增票据融资规模仍在低位,票据业务的监管影响仍在持续。

不过,单月信贷投放规模的收缩不应被市场过度解读,也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向。2016年一季度,银行信贷投放节奏加快,一季度46万亿元的规模本就不可持续,二季度投放速度放缓应在情理之中。而地方债务置换规模并不会每月均维持在万亿元量级,如果按2016年5万亿元置换规模考虑,年初至今已完成2万亿元,以后月均置换规模约在4000亿元左右,对于贷款的负面冲击将会减轻。

从月度数据来看,基建项目投放及地方债置换进度的波动仍将会对月度数据形成扰动,考虑到5月基建投放存在的反弹可能以及地方债置换负面影响的减弱,预计新增信贷规模将比4月会有所放大。

地方债置换节奏的加快与基建项目投资放缓导致新增信贷缩量,这更充分地印证了实体融资需求的偏弱。

4月新增社会融资7510亿元,社融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至13.2%,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和未贴现票据分别为5642亿元及-2778亿元,是拖累社融增速的主要因素。此外,外币贷款4月负增长706亿元,同样对社融带来负面影响。4月新增委托贷款1694亿元,信托贷款2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50亿元和315亿元,这表明表外融资的回暖仍在持续。

而在直接融资方面,4月企业债和股票新增融资为2096亿元和951亿元,最近几个月以来,信用债风险的持续暴露将对未来企业债券的融资形成制约,而股票融资仍将维持平稳。随着近期企业债券违约案例的增加,企业债券风险上升,使投资者对债券的兴趣减低。企业债券融资由3月的6460亿元萎缩至4月的2100亿元。4月“影子银行”萎缩820亿元,主要受银行承兑汇票下降拖累。

4月新增人民币存款8323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季节性减少9296亿元,同比少减1204亿元,企业存款新增2175亿元,环比减少1794亿元,这与企业贷款表现不佳有关。而财政存款大幅增长9318亿元,同比多增8217亿元,主要是由于企业缴税增加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及大规模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所致。

4月M2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至12.8%,M1环比增长0.8个百分点至22.9%,MI和M2剪刀差进一步扩大。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使得居民定期存款向企业活期存款的转移加快,而地方债置换提速导致部分企业闲置资金增加,主要表现为未立即偿还贷款的资金短期增加,上述两个因素是M1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考虑到上述因素未来均存在回落的可能,M1和M2剪刀差的收窄也是顺理成章的。

总之,4月金融数据反映了目前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并没有明显改善,一季度大规模的信贷投放本就不可持续,但对于单月数据的收缩也无需过分解读。平安证券预计全年信贷投放规模仍将维持在12.5万亿-13万亿元的水平,二季度预计新增规模将在3万亿元左右,但需注意包括地方债置换、金融债投放节奏的变化加剧月间数据的波动。

猜你喜欢
票据信贷规模
外储4月站稳3万亿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2016年11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10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9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5年8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