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顺发
自青春剧《匆匆那年》开了国内精品网剧的先河之后,国产网剧大跨步式发展,
悬疑、灵异、刑侦、玛丽苏等题材网络剧纷纷上马,一片繁荣发展态势。
但在那之后真正叫好又叫座的青春剧反倒是寥寥无几,而《最好的我们》的出现,
无疑缓解了这种尴尬,电影画面的质感、鲜明有趣的人设、高还原角色的演员……
目前为止,豆瓣8.4分的打分就是对该剧最好的肯定。
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青春片如此卖座和吃香,是因为贩卖的是每个人都求而不得的美好回忆。青春这个字眼即使已经被书写千遍而显得有些矫情,但还是能轻易切中观众的软肋。如果说《匆匆那年》是80后的青春,是游戏机是朴树的《new boy》,那么《最好的我们》则是85后甚至90后的记忆洗礼。是要通过“耿耿余淮”的故事,把我们带回了“非典”前后的2003年。
既然主打集体记忆和青春情怀,最讲究的也最难实现的其实是代入感。而《最好的我们》在代入感的营造上无疑是成功的。千篇一律的蓝白高中运动校服、翻盖手机、周杰伦的《晴天》、军训和食堂、学渣们永远解答不出来的最后一道数学大题、文理偏科、期中考试。校园记忆里的细枝末节就这样被详细打捞,而这些细节的铺陈,还原了不少人心中的校园情结,直直地戳中了观众心中记忆的软肋。而这种氛围营造和环境的设置为了之后整个故事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情感代入提供了非常必要的客观先决条件。
道具细节上的成功只是铺陈,能否引发共鸣的关键还是在于人物和故事,而《最好的我们》最可贵的是人物刻画的可爱。虽然人设的魅力大多依赖于原著小说中的塑造,但在影视化后能找到这么一群贴近小说人物原型的演员,才是这个剧被观众喜爱的主要原因。原著中的学霸余淮眼睛小小,是个清爽的少年。而刘昊然笑起来露出两颗虎牙,眯眯的眼睛,打起篮球来也颇有“小爷”风范,像极了少女们校园时期会暗恋的同桌男生。而谭松韵虽然年龄不小,但好在长着一张娃娃脸,演起学渣少女来倒也没什么违和感。而一圈配角同学同样也是可圈可点,没有千篇一律的锥子脸网红脸,有些甚至也算不上是漂亮和帅,长相也颇为平凡普通。但可贵的也正是这种真实,这样才是我们想象中雷厉风行的贝塔,是平凡少女简单,是有点精明有点傻憨的徐延亮,是自负自私的学霸朱瑶,是来自农村善良憨厚的班主任张平……而这些真实性格鲜明的“同学”群像更加丰满了整部剧的青春情怀,而这些人才是我们每个人青春故事里的你我他,因为够真实够普通。
当然作为一部人气小说改编的作品,《最好的我们》也并非没有争议。书迷们最大的非议在于网剧新增了“路星河”这一角色,加入了耿耿余淮cp中间让这段主线感情横生波折。但幸好的是,就算加入了“三角关系”这一因素,也没有令整部剧走向狗血奇情无情残酷无理取闹的套路上。刘昊然和谭松韵这对“耿耿余淮”cp还是保留着小说里淡淡的青春期暗恋萌芽的氛围,18岁的刘昊然和娃娃脸的谭松韵,这对年龄和身高差距颇大的cp,在剧中互动不断cp感十足。刘昊然同学的摸头杀,以及学霸特有的解题开挂技能和球场英姿,真真是少年感十足,苏倒了不少观众。而两人之间的你来我往的互动也刻画得很细腻,余淮帮学渣耿耿解题学习,耿耿上课偷偷发短信给生病的余淮,甚至是路星河、程雪君加入后,四人之间的吃醋误会冷战……这些细节都是只属于青春爱恋中的纯粹,而《最好的我们》捕捉并着力刻画了这种细节,没有堕胎没有车祸没有叛逆青春,这种质感或许才是看惯了一水的狗血青春片的观众喜欢这部剧的最主要原因吧。
南都娱乐:剧本的改编创作中有加入你的想法和创意吗?
刘畅:我跟整个编剧组工作了大概三个月吧,可能前几集的戏基本上都是以我为主去写的,烤无花果那个戏和卡头那部分戏是我写的。其实我们每个编剧都贡献了大量的自己高中生活的经历,一个编剧还真做过中学老师,大家在想桥段的时候,都会去想我们高中的时候遇到过什么样的事儿,大家其实把自己出卖了,做了一个看起来质感还挺真实的东西。
南都娱乐:剧里的细节也做得挺好的,像以前的翻盖手机啊,游戏机啊卡带啊,做得挺细致的,你都有把关么?
刘畅:我们在前期跟美术道具部门沟通的时候强调和要求,只要是剧本上提到的所有的道具,都是必须能够拍特写的。美术道具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有一些比较费劲的地方,比如原著的话余淮是小灵通了,所以其实我们也是让余淮去用小灵通,但现在小灵通已经没有服务商了,我们只能找到手机,所有的短信电话都需要后期去合成。
南都娱乐:导演您怎么看剧中的爱情线?一直是比较淡淡的,这是一开始就设定好的气质吗?
刘畅:我觉得这是剧中最核心的最主要的部分,但是我们在表现的时候会觉得,像原著里面的尺度其实就够了,大家都感受到了男女主角是互相喜欢的,也都知道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这种代入感会很强,会为他们着急会惋惜,这就是故事和人物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