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业集群的河南省旅游业结构升级优化

2016-05-25 00:37王迎涛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年2期
关键词:集群旅游业河南省

王迎涛

(郑州大学 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基于旅游业集群的河南省旅游业结构升级优化

王迎涛

(郑州大学 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旅游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从技术创新、旅游业经营和旅游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运用偏离-份额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河南省旅游业结构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全国水平而言,河南省旅游业结构存在着各部门发展不协调、内部关联度不高、整体结构效益欠佳等问题。河南旅游业已呈现出集群发展趋势,从旅游业集群视角提出了河南省旅游业结构升级优化的相关对策。

旅游业集群;旅游业结构;升级优化;河南省

0 引言

旅游业结构是旅游业内部各行业在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在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1]。旅游业结构升级优化是有效配置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旅游业结构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由于国内外旅游发展模式不同,二者的研究重点也差异很大。国外比较关注旅游业发展演变的分析,国内则更强调旅游业结构的概念、测度方法、调整优化、应用对策及经济效应等。对旅游业结构升级优化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目标措施[2-3]、调整效果[4-5]等,而对其升级优化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演化特征等研究相对薄弱。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最早由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旅游业由于客观上具有产业联系紧密、空间集聚明显的特征,因而旅游业集群近年来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国外关于旅游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集群的形成条件[6]、企业网络[7]、竞争与合作[8]、竞争优势[6]及就业和劳动力分配[9]等方面。2003年,在“中国地方产业集群网”论坛上,关于“旅游业集群是否存在”及“能否用集群理论来解释旅游现象”等问题在旅游学、地理学、经济学等领域展开了激烈争论。邓冰等[10]认为在我国的主题公园、环城市游憩带、旅游度假区、著名景点等周边存在着旅游业集聚现象,庄军等[11]、尹贻梅等[12]也提出“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的新模式”。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旅游产业集群,实现区域竞争力提升”获批,自此,国内旅游业集群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研究内容包括旅游业集群的概念界定、结构、类型、形成机制[13]、竞争优势[14]等。旅游业集群和旅游业结构之间具有显著的作用关系,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15-16],认为旅游业集群能有效促进旅游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基于以上对文献的梳理,本研究在分析旅游业集群推动旅游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旅游业结构的演化特征,从旅游业集群视角提出其升级优化的对策,这对河南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旅游业集群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机制

1.1 核心动力:旅游业集群“知识溢出”的创新效应

知识溢出是指一个企业的研发活动对其他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集群内的企业地理位置临近、文化底蕴相似、产业联系紧密,因而较易建立稳定的协作信任关系,不仅可以促进知识溢出,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弥补单个企业创新资源的不足,而且还为企业间知识、技术、管理经验的传播和扩散提供良好的环境,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传播对于注重从业经验和实践操作的旅游业来说,更能激发旅游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与推广,这将有力地促进旅游业结构的升级优化[15]。

1.2 内部动力:旅游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旅游业集群的特征之一就是旅游企业在对客服务过程中的分工是企业间的分工而不是企业内部的分工,一般认为,企业间的分工比企业内部的分工更有效率[17]。集群内部,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密切分工与协作,使旅游资源能在很快时间内得到开发利用,实现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劳动力加入集群,结成以信任合作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促进区域旅游集群品牌的形成。集群品牌一旦形成,便可以利用其品牌价值,吸引投资、强化营销网络功能、推动旅游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提升旅游业集群价值链水平等,进而实现旅游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3 辅助动力:旅游业外部发展环境的支持

旅游业集群依托其网络优势,影响集群中各利益主体行为,优化外部发展环境,从而为旅游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提供更多支持。政府是旅游业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制定者和提供者。旅游业集群相对于工业集群而言,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抗风险能力弱,集群网络组织一方面可以弥补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的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合力,在争取优惠政策、完善配套设施、旅游促销宣传、旅游规划编制、人才培训等方面取得政府更多支持。社区居民是旅游发展最根本的受益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旅游业发展的成败,旅游集群网络的构建有利于加强企业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与交流,调动居民创新积极性,从而实现旅游经营模式的创新。旅游业集群还可以充分发挥相关组织的作用,在协调企业行为、完善产业链条、技术研发推广、加强人才交流等方面推进旅游结构的升级优化。

2 河南省旅游业结构现状分析

2.1 旅游业结构效益分析

2.1.1 偏离-份额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发展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上级区域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在某一时期经济总的增长量(G)分解为份额分量(N)、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和竞争偏离分量(D)3个分量,以此来说明该区域经济变动的原因,评价其产业结构的优劣和自身竞争能力的强弱,进而确定该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原则”[1]。

以河南国际旅游收入为考察对象,以全国作为其上级区域,以2006年为基期,2013年为末期,按照国家旅游局统计旅游外汇收入的办法,把旅游业划分为餐饮、住宿、娱乐、游览、长途交通、市内交通、商品销售、邮电通讯和其他服务9个部门(即n=9)。

设b0,bt,B0,Bt分别代表河南省和全国2006年和2013年的国际旅游收入,bj0,bjt,Bj0,Bjt分别表示河南省及全国2006年和2013年j部门的国际旅游收入,构建偏离-份额分析的原始数据(表1)。

表1 河南省及全国国际旅游收入构成 106美元Tab.1 The raw data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come structure both national and in Henan Province

说明: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7,2014年)中相应的数据整理而得。

河南及全国j部门在2006—2013年间国际旅游收入的变化率分别为:

(1)

(2)

(3)

那么,2006—2013年河南j部门的经济增长量Gj为:

Gj=Nj+Pj+Dj=bjt-bj0,(j=1,2,…,n) 。

(4)

SPD,j=Pj+Dj,(j=1,2,…,n)。

(5)

2006—2013年,河南旅游业总的经济增长量G为:

G=N+P+D=bt-b0。

(6)

以Kj0,Kjt分别代表河南j部门基期、末期分别占同期全国相应部门的比重,M,Q分别代表结构效果指数和竞争效果指数,则河南对于全国的相对增长率L为:

(7)

(8)

(9)

由此可以看出:Gj越大,L>1,则河南旅游经济增长快于全国的速度越高[18];Pj越大,M>1,则河南旅游业朝阳部门、增长快的部门比重越大[18];Dj越大,Q>1,则河南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越大,竞争力越强[18]。

2.1.2 构建偏离-份额表。据表1和公式(1)~(9),构建河南国际旅游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表(表2,表3)。

2.1.3 旅游业结构部门效益分析。根据表2可将河南省旅游业各部门分为3种类型:①Nj>0,Pj>0,Dj>0的部门,包括长途交通、餐饮、娱乐、邮电通讯和其他。5个部门的Nj和Pj均大于0,说明它们对河南省旅游创汇的增长贡献较大,属于结构性增长部门,其结构效益优势使河南省旅游创汇增加了75.826百万美元,其中长途交通Pj=47.741百万美元,贡献最大;同时,5个部门Dj均大于0,说明它们的竞争力较强。②Nj>0,Pj>0,Dj<0的部门,包括游览、住宿和市内交通。3个部门对河南省旅游创汇的增长有一定的贡献,基础较好,结构效益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它们增长速度缓慢,相对于全国并不具竞争优势,尤其是游览部门,其竞争偏离分量仅为-57.556百万美元。③Nj<0,Pj<0,Dj>0的购物部门。该部门对河南省旅游创汇增长的贡献较低,结构素质较差,属结构非增长性部门,但其发展速度快于全国水平,潜力巨大,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并使河南省旅游创汇增加了62.103百万美元。

表2 河南省2006—2013国际旅游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表Tab.2 Shift-shar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3

表3 河南省2006—2013国际旅游业结构总体效益表Tab.3 Overall benefit of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3

2.1.4 旅游业结构总体效益分析。表3显示,2006—2013年间河南省旅游外汇收入增加了240.670百万美元,相对于全国的增长率L=1.894>1,总竞争偏离分量D=92.691百万美元,竞争力效果指数Q=1.967>1,说明河南省旅游业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发展趋势良好,竞争力较强。总结构偏离分量P=148.036百万美元,但结构效果指数M=0.936<1,说明河南省旅游业中夕阳部门比重大,产业结构有不完善的地方,需对其调整。

2.2 河南省旅游业结构关联度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在不完全的信息中,对所要研究的各种因素,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在随机的因素序列间找出它们的关联性,从而找到主要影响因素”[19]的一种方法。旅游业内部各部门间较好的关联性是实现其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选取2007—2013年河南省人均日花费及其消费构成(表4)为样本,对河南省旅游业关联度进行分析(表5,表6)。

由表6可知,河南省旅游业各部门关联度普遍较低,其值均在0.6至0.9之间。其中,住宿关联度最大,为0.801,说明入境旅游者对住宿的刚性需求较大;购物、邮电通讯次之,关联度分别为0.788,0.784,二者需求弹性大,附加值较高,发展势头良好;而主体部门游览的关联度只有0.771,这与河南旅游资源大省的称号极不相称;餐饮、其他服务和长途交通居中,分别为0.731,0.730,0.706,说明交通运输业的良好发展带来了餐饮消费的减少;市内交通和附加值较高的娱乐业关联度最低,仅有0.641和0.613,表明河南文化内涵丰富的娱乐项目缺乏,通向景区的市内交通体系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旅游集散地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表4 河南省国际旅游业部门参考序列和比较数列 美元/(人·d)

说明: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8—2014)。

表5 河南省国际旅游业部门关联系数Tab.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department of He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dustry

2.3 分析结论

第一,旅游业各部门发展不协调,整体结构效益欠佳。河南省旅游业总的发展趋势良好,竞争力较强,但传统部门中的交通、游览、住宿所占份额较大,而需求弹性大、附加值高的购物、邮电通讯、娱乐所占份额较低;结构效果指数M=0.936<1,说明朝阳部门比重较小,整体结构效益较差,旅游业结构需要调整。

表6 河南省国际旅游业部门灰色关联度

第二,旅游业内部关联度较低。附加值较高的娱乐部门关联度只有0.613,而传统部门的关联度相对较高,例如住宿为0.801,表明河南省旅游业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关联度较低,难以实现一体化经营和管理。

3 河南省旅游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对旅游业集群的内涵虽有多种表述,但空间集聚和产业联系作为旅游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已形成共识,采用区位熵法对河南省旅游业的集聚度进行测算。根据区位熵原理,采用(河南省旅游收入/河南省 GDP)÷(全国旅游收入/全国 GDP)的最后值(即区位熵)来衡量河南省旅游业集群的集聚程度(表7)。

表7 2007—2013年河南旅游业区位熵Tab.7 Location quotient of Henan tourism industry from 2007 to 2013

说明: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8—2014)。

表7显示,河南旅游业区位熵2007—2013年远大于1,最小值2.27,表明河南省旅游业已属于专门化产业,且专业化程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旅游业集群。据龚绍方[20]统计,目前河南已有郑州都市、洛阳古都、栾川山水、登封嵩山、焦作云台山等年收入超亿元的旅游业集群12个,有正在向亿元发展的许昌古都、新郑文化等旅游集群7个,同时,还有一大批旅游集群雏形,如小浪底水库、鄢陵花都、中牟乡村等。旅游业集群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集群效应十分明显。

4 河南省旅游业结构升级优化对策

4.1 加大旅游业集群投入,促进部门结构优化

1)注重品味,拓展旅游娱乐业。加强对娱乐项目的研究策划,重点完善旅游城市、景区和酒店的文化娱乐设施,借助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参与体验性强、类型全、档次高的娱乐项目和富有特色的节庆活动。2)健全市场,扩大旅游购物业。加大对旅游商品的研发力度,开发集观赏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知识性等于一体的旅游纪念品;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对旅游商品投资,优化销售网点,建立健全多渠道的旅游商品营销体系。3)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改善旅游通道。尽快完善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加大科技投入、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发展在线业务,打造河南信息流通平台。

4.2 构建旅游集群网络,增强旅游业结构关联度

旅游业集群作为一种网络组织,可促进企业间的资源、信息和知识的交流,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垄断和封锁,推动旅游各要素及旅游与相关产业间的合作和交流,因此,可借助其网络优势,增强结构关联度。以优势突出的旅游景区、景点或核心企业为依托,构建集群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网络和集群间竞争协作的区域关系网络。推行产业化和联盟化战略[21],科学配置集群内各项资源,培育精品集群品牌,优化集群内外合作环境,形成更完善的区域协作,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4.3 优化旅游集群发展环境,创新旅游管理模式

1)旅游业政策和制度创新。政策层面重点放在有利于提高集群内部知识投入及与集群外企业的联系方面,制度层面要偏重协调各利益主体关系及推进旅游业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可依托中原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园、文化旅游综合实验区等,构筑大产业链,打造复合度高、综合性强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结构升级优化。2)多方参与的产权经营模式。借鉴杭州和湘西古城经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集群发展模式,建立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职能部门、经营权归企业的“三权分离”机制,政府和管理部门负责为产业营造良好环境,企业负责建设投资和宣传运作,当地居民和组织拥有产业开发参与权。各方利益主体分工明确,利益得到保证,能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3)创新旅游管理模式。借鉴北京、杭州经验,成立河南省及各地市旅游委员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执行行业标准,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

4.4 强化旅游集群知识溢出,促进技术结构优化

1)建立集群内外相关联产业共享技术合作研发基地。重视集群内外不同部门及相关产业间的技术关联性,成立合作研发基地,对关键的共享技术联合攻关和推广。2)搭建促进集群知识、技术交流的合作网络。集群网络连接越密集,企业间知识合作交流就越密切,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同时,积极搭建促进知识溢出的合作网络平台[15]。3)加强集群文化建设。培育集群文化的根植性,缩小企业间文化距离,促进溢出知识的快速吸收。

4.5 借助旅游集群竞争优势,优化人才结构

1)创新集群人才引进政策,规范用人机制,设计富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2)科学制定旅游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重点集群标准[21],培育集群示范和品牌基地。通过示范效应和品牌效应,吸引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和企业家,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文化,提高集群的经营管理水平。3)加强集群与旅游院校、培训机构及旅游企业的合作,建立“产教对话,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集群需求的各类旅游专业人才。

[1] 吴铮争.西安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4:2-6.

[2] 郭胜.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目标与措施[J].财贸研究,2003(4):18-20.

[3] 潘冬南,唐奇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对策——以广西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5(4):162-171.

[4] 生延超.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J].旅游学刊,2012,27(10):11-19.

[5] 刘佳,杜亚楠.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J].经济问题探索,2014(4):74-80.

[6] Nordin S.Tourism Clustering & Innovation-Paths to Economic Growth & Development[EB/OL].(2006-12-21)2015-11-01.http://www.etour.se.

[7] Braun P.Creating Value to Tourism Products through Tourism Network and Clusters:Uncovering Destination Value Chains[EB/OL].(2007-12-21)2015-11-01.http://www.oecd.org/dataoecd/27/3/36886079.pdf.

[8] Huybersh T,Bennett J.Cooperation in Tropical North Queens-land’s Nature-based Tourism Industry[J].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2003,32(5):571-587.

[9] Porter M E.South Carolina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Hospitality and Tourism Analysis[EB/OL].(2006-12-22)(2015-11-01).http://www.engenuitysc.com.

[10] 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6):53-57.

[11] 庄军,赖华东.旅游产业集群与旅游孵化器构建设想[J].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4,11(1):131-133.

[12] 尹贻梅,陆玉麒,刘志高.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22-25.

[13] 张玲,邬永强.基于CAS理论的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8):171-176.

[14] 胡宇橙,王庆生.基于GEM模型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5):74-78.

[15] 王兆峰.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13-166.

[16] 刘佳,赵金金.中国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业集聚空间关联与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5(3):40-49.

[17] 卞显红.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演化、竞争优势获取与创新升级研究[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129-130.

[18] 刘佳,赵金金,张广海.我国滨海旅游产业结构及集群效应定量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2):66-74.

[19] 沈岳,周敏宇.棉织物悬垂性的灰色预测分析[J].棉纺织技术,2010,38(12):37-39.

[20] 龚绍方.关于中原城市群旅游业集群发展的实证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3):66-71.

[21] 龚绍方.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初探[J].中州学刊,2007(4):71-73.

Upgrade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of He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Wang Yingtao

(Sias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Xinzheng 451150, China)

The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occurring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has promoted the upgrad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in Henan based on the shift share and gray relational degree mode, it is found that compared to the national level, the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in Henan has several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s not coordinated; the degree of internal correlation is not high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poor. Since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has been showing the trend of cluster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article comes up with some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upgrading of Henan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optimization; Henan Province

2015-11-04;

2016-02-25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2400410115);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JJ011)

王迎涛(1969-),女,河南扶沟县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地理、旅游经济研究,(E-mail)yingtao212@126.com。

F590

A

1003-2363(2016)02-0096-05

猜你喜欢
集群旅游业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