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亚团 寇建平
冰雪文化助力强军梦
文/毛亚团寇建平
年初,整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受冷空气影响,温度急剧下降,最低温度降至-42℃。笔者来到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离机关最近的一大队、二大队、三大队采访时看到,在严寒中,一座座栩栩如生、具有军营特色、展现官兵风采的雪雕坐落在营区的显著位置。这些雪雕最大的高3米、长10米,最小的也有2米多高、5米多长,看起来非常壮观,使冬日军营被浓厚的冰雪文化氛围包围。笔者看到营区内有一部分官兵还正在对没有刻完的雪雕作品进行雕琢,有的官兵则正认真欣赏那些已经完成的雪雕作品,天虽酷寒,但整个营区内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这是该支队开展第11届兴安杯冰雪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中的一角。
近年来,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注重发挥文化铸魂育人功能,坚持用先进军事文化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有力推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从2005年冬季起,支队每年冬季都要利用驻地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举办一届兴安杯冰雪文化艺术节,截止2015年冬季支队已经连续举办了11届冰雪文化艺术节。
在文化艺术节期间,官兵们自己动手用冰雪创作出《灭火尖兵》《忠诚》《听党指挥》《新“四有”革命军人》等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雪雕作品。三大队二十二中队中士王秋阳已经连续四年参与制作雪雕作品了,在他和战友们的精心雕琢下,一架直升机参加灭火作战的雪雕作品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他的防寒面罩上、眉毛上都凝结了一层洁白的冰霜,身上裸露部分的皮肤都冻得通红。王秋阳告诉笔者:“我对制作雪雕特别感兴趣,每当看到自己的雪雕作品受到战友们称赞时,我的心里很有成就感,因为我制作的雪雕作品反映了官兵们的精神风貌并且紧贴官兵生活,所以制作这样作品的过程也是让自己灵魂得到净化的过程。”
制作这些雪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年冬季官兵们在每次下雪之后,把营区内的积雪堆积起来,根据雪雕作品大小堆积成不同高低形状的雪坯。官兵们制作的雪雕有的需要用10吨以上的雪,最小的也得用三四吨雪,所以全支队每年冬季制作50多座雪雕就得用100多吨雪。为了制作雪雕作品官兵们每天要在严寒中奋战2小时以上。
支队政委陈健告诉记者,以前支队没有开展冰雪文化活动之前,每年冬季官兵们课余时间除了打扑克、看电视,就闲得无聊,过完冬天后,官兵们身体胖了,体能也下降了,不利于战斗力提高。后来支队开展冰雪文化艺术节后,官兵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在冰天雪地中制作雪雕作品,使官兵的情操得到陶冶,同时也锤炼了官兵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官兵的素质,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奠定了基础。格调高昂、特色鲜明的冰雪文化成为教育活动的有力抓手,让官兵在浓郁的冰雪文化氛围的熏陶中不断激发官兵血性虎气。笔者看到指导员张辉正带领刚刚下连的新兵参观雪雕作品,张指导员给他们详细介绍了每一座雪雕作品的制作过程和其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新战士夏磊告诉笔者,通过这些作品,他感到支队官兵驻守在高寒艰苦边远地区的不易,也更加深刻理解了武警森林部队“不畏艰险、不怕困苦、不计得失、不辱使命”的森林部队精神,今后他一定要踏踏实实干好自己本职工作,为保护祖国森林资源做贡献。
正是兴安林海冬日寒,冰雪文化热警营。
责任编辑:曹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