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戈
“杭州版”最美出行
□陈戈
行走在杭州街头,小红车、斑马线……无疑会成为人们眼中一道道特殊的靓丽风景,杭州正向世界展现着社会治理的中国智慧。
东方IC
9月5日,西湖边微风习习,风景宜人。参加G20峰会的阿根廷总统马克里穿着运动T恤和运动短裤,和夫人从驻地酒店一出来便骑上了自行车。一边骑,一边说说笑笑,沿着北山路和白堤,一路欣赏了西湖断桥、平湖秋月、中山公园等地的美景。
阿根廷总统所骑的自行车便是遍布杭城的公共自行车,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小红车”,是被誉为“全球最棒”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服务网络密集、首小时免费。自启用到今年7月,公共自行车累计租用达6.75亿人次。目前,杭州公共自行车模式已推广到全国30个省区市、175个城市。
除了最棒的“小红车”,杭州还有最美的斑马线。
在杭州,斑马线前的一脚刹车,一个手势,一抹微笑,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断桥东口的斑马线洁白醒目。没有信号灯,没有交警督促,每每有路人过斑马线,来往车辆会自觉减速停下。这份无声的温馨,也传递给了游览西湖的各国游客:一位瘦高的金发小伙过马路,对着斑马线旁等候的公交车司机报以友善的微笑。
裘一隽是杭州市交警支队景区大队岳坟中队白沙岗组岗长,这条斑马线正处于他的管辖范围。
“在这里执勤,经常可以看到让人感动的场景。”裘一隽说,7月一个双休日的中午,他在附近路口指挥交通,远远发现斑马线上出现“险情”: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伯,独自坐着电动轮椅想过马路。当时,过往车辆很多,老人挪挪停停。裘一隽正想跑去帮忙,只见一辆公交车在斑马线前稳稳停住,司机打开车门后,和一名交通协管员一同推着老人过马路。过一会儿,老人的家属才匆匆赶来,连连道谢。原来,他们从河南来杭州游玩,亲属去上洗手间,老伯心急自己想过马路。
斑马线是生命线,也是反映一座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的刻度线。
据悉,“礼让斑马线”,源自杭州市公交集团一项调研。调研中发现:公交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斑马线前的事故率最高,且多为恶性交通事故。于是,杭州便制定了《公交营运司机五条规范》,明确规定“行经人行横道时减速礼让”。
2009年,杭州市提出了“礼让斑马线”的理念——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从交通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入手,制定《杭州市打造交通文明示范城市三年规划》,明确了“文明出行,杭州先行”的目标。2010年3月,杭州市文明委正式将“礼让斑马线”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杭州市的公交系统率先在斑马线前行动了起来。他们对广大公交车司机礼让斑马线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每名司机都要遵守“三二一”礼让行人操作法:看到斑马线上的行人,30米外就要松开油门减速;20米外车速减到每小时15公里;10米内必须停车,并把文明礼让与职工考核挂钩。包括张伟民在内的杭州上万名公交司机首先作出表率。随后,广大出租车和公务车等紧跟行动,杭州10万户家庭签订文明出行公约……“礼让斑马线”活动由点到面,全面推开。
这里还有一组来自杭州交警部门的数据:2015年,杭州市共发生因人行横道不停车让行的一般事故同比2009年减少了59起,下降48.36%。
今年3月1日,《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浙江省首次将斑马线上礼让行人等文明行为规范列入地方性法规。“礼让斑马线”无疑成为了杭州这座城市治理智慧的最美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