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燕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修复与调整期。增长低速、需求疲弱、走势分化、动荡加剧、下行风险是世界经济形势的基本特征。2015年,世界经济整体增速不及预期,降至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展望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低速且不均衡增长态势。各国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世界经济要完全走向稳定持续增长,还要经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2015年世界经济
2015年,世界经济整体增长平缓,前景趋弱,不同经济体增速分化加剧,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分化,国际贸易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跨国投资缓慢恢复,全球企业并购再掀高潮,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与此同时,全球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国际经贸规则演变加速,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风景线。
一、不同经济体周期分化凸显
2015年全球经济维持缓慢但不均衡增长状态,总体增速进一步下滑。美国加息前景、中国经济放缓、全球贸易严重减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等造成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凸显,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产出滞后情况令人担忧,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重。多个国际组织或机构屡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在世界经济总体增长脆弱背景下,不同经济体增速分化加剧。发达经济体前景有所改善,经济增速缓步提高,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稳定不确定性突出,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1%,较2014年低0.3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2%,较2014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4%,较2014年减少0.6个百分点。
2015年发达国家整体经济小幅加快。这主要反映了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增速比2014年均不同程度上升:美国稳定扩张,欧元区温和复苏,日本恢复正向增长。这得益于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宽松货币政策及金融条件改善,一定程度上还得益于货币贬值。但也要看到,发达国家经济缓慢复苏,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要逊于危机前。美国经济近年持续复苏,但高债务、低储蓄令消费者仍感受到压力。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尚处于弱增长轨道,还有较大不确定性,短期内难有明显反弹。预计短期内发达经济体增长有所加快,但仍旧存在投资下降、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不利以及生产率增长疲弱等制约因素,增长基础尚不稳固,中期前景总体低迷。
2015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增速下滑程度加大。经济增速为连续第五年下降,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低水平,也是自2001年以来首次降到4%以下。这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对大宗商品进口的依赖下降。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那些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及地区经济前景减弱。美国加息前景和美元升值导致一些借款国的融资成本上升,债务负担加重。一些国家地缘政治压力和国内冲突依然严重,造成巨大经济和社会成本。对于多数新兴经济体而言,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困难,而国内经济结构性调整任务艰巨,内需不振、出口萎缩、资本外流、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前景普遍减弱。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及独联体国家增速下降幅度最大,俄罗斯、巴西等国陷入经济负增长。
二、世界贸易增长严重放缓
近年世界贸易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凸显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2015年,在全球经济增长弱于2014年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调整加深、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下跌、多国汇率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世界贸易严重放缓至金融危机后的最慢速度。受全球需求萎缩影响,主要经济体贸易都呈现收缩。值得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多年来第一次低于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在发达国家进口总量增加同时,发展中国家出口明显下滑。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1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仅增长2.8%,为连续第四年增长率低于3%。荷兰经济政策研究局预测,2015年世界贸易是2009年以来最糟糕的年份。若新兴经济体经济减速加剧,世界贸易形势比WTO的预测更加严峻,不排除进一步下调全球贸易增速的可能。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疲弱、前期投资建设的产能相继释放、美元升值、金融监管加强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下跌态势,2015年跌势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初级产品价格综合指数在2015年11月比2014年同期下跌34.3%。其中,能源类指数跌幅最大,为42.8%。国际石油供过于求局面加深,油价持续下跌趋势不改,至2015年末已跌破每桶40美元,为11年来最低水平。石油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虽然有利于大宗商品进口国,但使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前景变得复杂。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能源资源出口国收入锐减、财政赤字、资本外逃,经济困难加剧,其中一些出口国(如俄罗斯、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的经济出现大幅下滑。IMF的研究显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可能导致大宗商品出口国在2015~2017年经济增长率平均比2012~2014年放缓约1个百分点。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能源资源进口国进口成本下降,贸易条件改善,但对一些经济低迷的国家而言,能源资源进口价格大幅下跌增加了输入型通缩压力,加大了宏观政策调控难度。
三、全球企业并购再掀高潮
受世界经济增长脆弱、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投资者面临的政策不确定增多、地缘政治风险提高等因素共同影响,近年全球跨国投资时增时降,波动较大。联合国贸发会议《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继2013年小幅反弹之后,2014年下降16%,为1.23万亿美元。由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出现停滞,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严重滑坡,2015年全球FDI流动也在追随这一趋势有所变化。据英国《金融时报》数据服务机构fdi Markets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在新兴市场国家中的绿地投资项目资本支出较2014年同期出现下滑。UNCTAD预计,2015年全球FDI流入量达到1.4万亿美元,增长11%,但仍远低于2007年的2万亿美元的历史纪录。2016年和2017年全球FDI将分别上升至1.5万亿美元和1.7万亿美元。要看到,FDI的预期增长可能会因多种经济与政治因素影响而受到阻碍,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前景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地区政治紧张所带来的风险等,将对全球FDI流量的预期回升带来不利影响,给全球跨国投资增长蒙上阴影。
在疲弱经济环境下,对增长的期望、廉价融资以及股东施压提高回报,推动很多公司合并。近年国际大型并购活动持续活跃,2015年全球并购总额再创新高。来自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受到制药、能源和消费行业并购急剧增加推动,2015年全球宣布并购交易总额达到4.6万亿美元,超过2007年的4.3万亿美元记录。当前全球并购发展的两大特点,一是大型化,低利率带来的条件优越的外部融资和充裕的手头现金相结合,推动收购额进一步增大;二是多样化,开展大规模并购的行业范围正在扩大。这反映出在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企业战略调整加快,以并购而不是绿地投资方式提前进行产业布局。
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
国际金融危机过去七年了,世界经济面临着低增长困境。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均面临增长基础不稳、新旧动力转换、结构性调整不彻底、潜在增长率下降和总需求不足并存的诸多挑战。全球增长高度脆弱、动力不足、需求不振仍是一个基本背景。而世界经济处于增长动力转换和区域深度调整状态,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性。
一、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展望2016年,世界经济发展将受到一系列趋势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一方面,美国经济继续扩张、欧洲及东亚地区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国际石油价格走低等,有望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逐渐收紧的溢出效应、新兴经济体的金融脆弱性还在积累、各国经济刺激政策执行成效、发达国家通缩风险尚未消除、中东及俄罗斯等地缘政治走势等,也对未来世界经济表现增添了变数。
美国进入加息通道为全球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美联储加息可能进一步推高美元,在美元升值周期大宗商品价格易跌难涨,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借款人的困难,为资本跨境套利提供了新机会,全球资产配置可能出现较大调整。在美联储加息、大宗商品行情继续低迷、国际油价持续萎靡环境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继续面临金融市场脆弱性的困扰。一些高度依赖外资的高负债经济体变得更加脆弱。因货币贬值压力升温,资本外流加剧,外汇储备下降,放弃盯住美元、取消外汇管制成为更多发展中国家无奈的政策选择。一国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很可能引发以邻为壑的货币竞争,进而带来全球外汇市场甚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
在缺乏强有利的刺激因素下,预计2016年世界经济延续低速及不均衡增长态势,整体增幅略有上扬。发达国家经济小幅回升,其中美国继续引领发达国家增长,在渐进加息中巩固经济增长态势是美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欧元区和日本得益于低油价、低汇率和宽松货币政策,经济增长有望低速趋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继续经历结构性改革阵痛,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一些风险因素将对其经济金融稳定形成较大压力。据IMF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小幅提升至3.6%。其中,发达国家增长2.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4.5%。
在世界经济政治不确定因素突出、应对经济下滑政策空间有限情况下,目前对2016年世界经济的预测仍存在较大变数。面对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分化加剧的复杂形势,需要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继续将提高实际和潜在增长率作为政策重点,同时采取需求支持措施和结构性改革,防范短期金融风险,避免世界经济陷入低增长的困境。
二、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内外部挑战增多
目前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的范围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广泛的一次,而且前景艰难。全球贸易增速剧减以及国际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持续走低,重创了依赖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美元升值、资本外流,以美元计价的企业债务若以本币计算,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新兴经济体进入高风险阶段,外部环境趋紧,国内结构改革艰难。
在新兴大国中,各自面临的复杂和困难因素增多,经济增长率普遍放缓,发展进入调整期。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下降、阶段更替、结构调整、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转型期,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中国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影响。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仍具有弹性,将维持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目标。印度经济在其他金砖国家经济普遍显出疲态下成为一个亮点。莫迪政府自2014年9月执政后推行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制造业,放宽外国直接投资限制,发展铁路和智慧型城市,有力地增强了经济活力。受益于不断扩张的工业生产、公共资本支出和零售额的增长,2015年印度经济增长势头持续强劲。IMF预计,印度经济在2014年增长7.2%之后,2015年及2016年将保持7.5%的增速,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但巴西和俄罗斯经济面临衰退困境。近年的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以及国内财政紧缩和消费信贷繁荣消退,沉重打击了曾经是世界增长最快经济体之一的巴西。巴西经济目前正遭受高通胀、低增长、高失业率、债务高企、消费低迷、货币贬值的“最坏组合”。巴西国会接受了弹劾总统申请,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巴西经济投资和经济增长前景。俄罗斯经济在2014年已经呈现动荡,在国际油价下跌、卢布疲软以及西方制裁等多重压力下,2015年俄罗斯经济“滞胀”局面还在恶化。由于俄罗斯一半的预算依靠与石油相关的财政收入,这迫使俄罗斯政府在一些方面勒紧腰带。
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目前的宏观财政失衡状况均已减弱,宏观经济政策框架更加坚固,外汇政策更加灵活,缓冲性增强。但是宏观经济的脆弱性仍然存在,金融体系的风险在增加。随着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全球贸易增长低迷、大宗商品价格维持低位,以及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或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考虑到这些全球性的重大风险,新兴经济体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应对周期性和结构性的挑战,并促进增长。
IMF预计,2016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4.5%,略好于上年。IMF报告分析说,2016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回升这一预测,反映的并不是普遍复苏,而主要是2015年处于经济困境的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以及拉美和中东的一些国家)衰退程度缓解或部分恢复正常状况。从中期来看,新兴经济体能否重启经济高速增长势头,将依赖于提升潜在增长率的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