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琰章(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浙江杭州310000)
开展综合探究型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实践
熊琰章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信息素养是未来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作者结合信息技术以及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综合探究型选修课实践,综合探究型选修课不拘泥于计算机房,不拘泥于一种软件技能的教学,而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需求为出发点,围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展开,综合运用多种人文及技术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从综合探究型选修课的定义、特点、开展策略、实践等进行总结与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综合探究选修课信息素养
2006年,浙江省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改,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同时不少学科已经将综合探究融入到了必修或选修课程中,例如,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理念,在每个单元的后面都编排了一组综合探究的内容,足以体现综合探究的重要性。2012年,浙江省再次深化课程改革,第一轮课改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已经融入到了各学科之中,不再单列成为一门课程。这一系列改革,足见开展综合探究型课程的重要性。浙江省二次课改再次突出了选修课的重要性,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综合探究活动提供了平台。[1]
作者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以及学校文化建设,成功地进行了综合探究型信息技术选修课实践。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载体是通过创作电脑手绘漫画册。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并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寄宿制的校园生活。这本漫画册内容反映了学校的角角落落,生活的方方面面。漫画册在征求意见阶段,便受到全校学生的热烈响应,印刷成册后更是受到学生的追捧,电子版在微信被无数校友转发。本次综合探究型选修课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相当的提升,其中对于学生在信息分析、检索、应用、传播等方面的信息素养提升最为明显。[2]
综合探究课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综合探究型是通过学生尝试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3]
综合探究课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是对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教学学习方式”
综合探究型课程能为学生真正的动脑动手提供条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具备以下特点:
趣味性:综合探究课程设计以学生兴趣与需要为主要依据,它本身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开放性:综合探究课程涉及多种知识技能,涵盖人文及技术多种学科,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性:综合探究课程注重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知识技能的运用,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自主性:对学生而言,活动目标、内容及形式的确定,符合学生的意愿,“综合探究”活动能够充分激活各种感觉器官的活力,同时要求各种感觉器官能协调、互动。对教师而言,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真正凸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活动过程主要由学生组织,教师扮演顾问和协助者的角色。
综合探究课的过程一般包括: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创建解决方案、评价与展示作品等几个步骤。从实施课程的过程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有其广阔的应用空间,它所涉及信息的收集、管理、加工、评价、传播等方面,能极大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根据对综合探究型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实践,总结如下策略。
1.贴近生活,巧设主题
一个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个好的主题,就是课程成功的一半。由于综合探究型信息技术选修课课程的开放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际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完全由教师所预设,对于教师及学生都具有很强的挑战性。[5]
综合探究型选修课不拘泥于只在计算机房讲授软件,而是将视野主动拓展到教室外,回归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课程主题面向实际问题,只有源于生活的主题才有血有肉,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学生只有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碰到难题时不轻易打退堂鼓,为探究过程中解决各种难题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5]
2.有效拓展,兼容并包
综合探究型信息技术选修课内容设置应围绕主题兼容并包,整合可用资源。
综合探究型课程更多的是面向实际问题,不是靠老师和学生在计算机机房或网络上闭门造车就能解决的,更多的需要深入实际,配合多种方式方法,包括各种人文或技术手段,才能更有效的使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另外由于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的不同,个人特长与信息技术水平的不同,可以根据实际对主题进行内容拓展,这样做的好处能使更多学生充分发挥特长,有利于学生在多个维度上培养信息素养。[6]
3.大胆放手,引领探究
当前,信息社会发展迅速,学生毕业时或毕业后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不再是知识来源的权威渠道,学生往往能利用信息技术在某些方面走在教师的前面。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大胆放手并非弱化教师作用,相反教师在综合探究型课程中要起重要的引领作用。[7]
首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具有可行性但难度大的情况比比皆是,教师要起好领航掌舵作用。例如围绕问题争论耗时较长时,及时督促学生把握节奏显得非常重要。其次,教师对于整个团队要进行全局把握。团队被分成若干小组,在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小组设置可能有不同,组员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教师作为课程组织者,要依据解决问题的需求以及学生特点灵活配置小组成员。
下图展示了制作提升学校认同感漫画册综合探究选修课的基本流程,该图清晰的反映了从素材到成果的生成过程,以及后期成果的应用。下文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完善和充实本图背后的课程内容。
1.关于主题设置
本次探究课程的成果漫画册受到学生的追捧,源于主题设置的成功。通过调查发现,有部分新生对学校及住校生活有困惑,需要有指导与帮助。让在校学生以过来人身份为学弟学妹提供帮助,总结亲身经历的生活,在最初征求意见阶段便受到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短时间内收集到上千条意见建议。这种回归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做法,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8]
2.关于可行性问题研究
综合探究型课程,最大的难点在于可行性的研究。由于问题的开放性,不确定性。为将课程顺利进行下去,必须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
本次综合探究在最初构思阶段也碰到了技术可行性难题。为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全部图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手绘漫画人物与现实照片的有机融合形式。按照一般思维,擅长绘画的学生在纸上完成手绘漫画,扫描进电脑后与照片合成处理。但现实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扫描的漫画人物非矢量图形,导致在后期图片处理时易产生失真等问题。而当时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电脑手绘漫画相关经验。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利用网络搜索并反复试验方法,最后使问题圆满解决:先纸上手绘漫画人物,拍照生成jpg文件,导入到easy paint tool sai软件,配合手绘板,对照jpg文件重新对漫画人物使用电脑描图着色,得到的电脑手绘漫画人物再与现实照片合成psd文件,最后导入到photoshop软件进行图片处理。
3.关于内容拓展与分组
探究课程主题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学校认同感,载体是手绘漫画,理论上只需要若干个掌握了硬软件使用方法的学生就可以完成。但在本例中,人文方面涉及到调查与研究、学校认同感、学校形象、爱心公益活动等等,技术方面涉及到摄影、摄像、绘画、图片合成处理、音视频合成处理、排版设计、微信与网络宣传等等。相应的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有文案组、活动组、绘画组、摄制组等等。这样拓展出来的小组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特长以及需求,参加各类活动,提升信息素养。
4.关于教师的引导
在处理未知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非权威,某些方面学生全面超越老师,比如绘画技能。教师要和学生优势互补,教师要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在试验手绘漫画册的可行性问题时,学生非常困惑扫描的漫画失真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朝矢量图形方向努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往往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自学能力。在整个综合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先后探究并解决了诸如手绘漫画与照片融合问题、手绘板及软件使用问题、利用photoshop进行图片处理问题、利用会声会影进行音频视频处理问题、利用coreldraw进行版式设计问题等等。
5.关于课程成果的应用与拓展
综合探究型选修课针对的是现实问题,探究成果会带来一定的溢出效应,会对他人及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信息素养中传播信息能力将对这个溢出效应程度起决定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种无形载体与有形载体促进信息传播。在传播过程中,要注重正能量的传播,以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与引导。
这次探究选修课成果的形式有漫画册电子版及纸质的图册,传播方式采用了校内校外爱心义卖、微信、校园网、论坛、视频等形式。根据校园网后台统计,电子版在校园网点击量加微信转发量已超过12000次;漫画册视频宣传片在家长会上播放引起普遍赞誉;漫画册印刷完成后,在杭城不少初中获得了初三毕业生的追捧;借助全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在校内校外举行漫画册爱心义卖受到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的热捧,有校友溢价20倍购买了一本漫画册,7000册的印刷数量短时间内消耗殆尽。
为进一步拓展本次选修课成果的应用范围,学生利用网络制作了系列明信片,同样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学校制作的《学生成长手册》采用了学生的手绘漫画,增强了亲和力……
从结果看,本次选修课达到甚至远超原定设计的目标,不但促进了校内学生的认同感,对外也很好的树立了学校形象。这种外在的评价肯定,对学生的影响远超过分数带来的激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汪凌.以情入境境中乐学――信息技术情景教学策略初探.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Z1)
[3]高明茹.论回归生活理念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应用.中等教育, 2014(02):124
[4]马咏华.试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生活元素.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10)
[5]张霞、郑小军.“石头汤”的信息技术教学隐喻及启示.现代教育技术, 2014(01):35
[6]陈艾华.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的研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6)
[7]姚亚兰.整合资源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成效.信息与电脑,2013(09):202
[8]肖忠华.综合探究课程的研究与实施.http://blog.sina.com.cn/s/ blog_4da9840e0100cq33.html
附:漫画册资料
漫画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