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萍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大果农在果树生产经营活动中,依托当地的特色果树资源,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果树生产上做文章,在经营门道上挖潜力,开拓了不少增产增收的新形式、新途径。
1. 果树认领农家乐
2015年,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西南舁乡在207国道沿线等交通方便的村庄精选了1000棵果树,按照“政府引导、认养自愿、果农实施”的原则,与认养者签订了协议。认养者认养每棵苹果树支付果农300元,其中认养费用260元、管护费用40元。认养活动期间,认养者可随时到果园,在果农的指导下对所认养果树进行护理、除草、杀虫、施肥和修剪等农技活动,收获时节自己采摘,体验种植和收获的“农家乐”。
果树认领是果农创新营销方式、实现增收致富的一种新办法,对于果农来说,既能降低果园生产成本,又能保障认领出去的每棵果树有稳定收益;对于认领果树的市民来说,既可以在休闲时间参加果树栽培管理的全过程,体验劳动乐趣,又可以欣赏农家田园风光,获得亲手采摘放心果品的成就感。果树认领需要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栽植果品有特色的地方,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宣传、组织和规划,才能使果树认领活动健康快速发展。
2. 自由采摘促销售
2015年3月底,福建省云霄县举办枇杷采摘节,开展家庭采摘比赛、枇杷系列产品展示、云霄枇杷之最评选、枇杷娃卡通形象设计征集比赛和田园风光摄影比赛等活动。
2015年9月,福建省又举办平和琯溪蜜柚开摘仪式,来自广东、香港及本省厦门、漳州、泉州等地的五百多名游客参加了开摘仪式,游客们开心互动,体验采摘乐趣,参加吃柚子比赛等各种趣味游戏,与果农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果农收入增加,游客心满意足。
近年来,各地的果品采摘节举办的不少,多数为政府搭台,果农唱戏,办得比较热闹,这对于大力宣传推介当地果品的知名度和促进果品销售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与市场化的果品采摘、市民经常性的果品采摘还有一定距离,要使果品采摘活动常态化,真正成为促进果品销售的渠道之一,还需要在打造精品果园、提高果品质量、增加采摘吸引力上下工夫。
3. 果园增添生态游
2014年4月,福建省顺昌县桃花、李花、梨花竞相绽放吐艳,漫山遍野的野花与山林树木、田野人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花赏景,果园成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景点。近年来,顺昌县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美丽乡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出了郑坊乡千亩招杉桃观赏园、香樟树山庄千亩梨花观赏园、洋墩乡千亩葡萄采摘园、无坑镇千亩草莓采摘园,引导村民因地制宜栽果种树,彰显农村“绿树成荫,竹影婆娑、瓜果飘香”的乡土风貌,每天吸引游客一千多人。
上海市推出“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生态游活动,“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分布在全市9个郊区县,这些地方栽培水果品种丰富,有桃、梨、葡萄、柑橘、蓝莓、猕猴桃、枣、柿和枇杷等,成熟期从5月持续到11月,许多果园不仅提供优质新鲜果品,更有采摘、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成为市民出行游玩的好去处。
果园生态游是果树生产与旅游观光的有机结合。在当今“旅游热”的形势下,应把果园生态游做大做强,各地在注重果园生态游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打造精品生态游、特色生态游,以优质的服务、完善的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光顾果园。
4. 立体栽培双丰收
2013年,山西省临猗县牛杜镇王景村果农杜朝阳投资54万元,搭建了1.3公顷新式温室大棚,棚内通过钢管架分层,钢管架下栽植冬枣,枣树上面的钢管架以悬挂方式栽种盆栽草莓,形成夏秋冬枣、冬春草莓的立体栽培模式,使塑料温室大棚一年四季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种植单项水果的1.5倍。
目前,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要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搞立体栽培是一条可行途径。水果作为高效作物,投入大,见效时间长,实施立体栽培,一定要根据市场需要慎重选好品种,巧妙利用时间差搭配种植,以求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5. 林下经济效益高
山西省柳林县在核桃林下发展林禽、林药、林菜生产模式,如穆村镇形成“林+草+虫+禽+林”生态循环食物链,每年可提供商品野鸡2万只,商品野鸡蛋260万枚;柳林镇于家沟村林下种植柴胡、黄芩等2000亩,每亩年增收近1000元。孝义市引进高效药材射干,在驿马乡下荆封村核桃林下试种100亩,每亩收入约为6000元。古县利用红豆杉驱蚊避虫的特点,在北平镇党家山村1000亩核桃林套种红豆杉苗木,减少核桃树防虫喷洒农药,为生产“绿色核桃”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全国性果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果品市场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果树生产效益相对于前些年有所下降,为了提高果园经济效益,各地探索了不少发展林下经济的途径。在幼树林搞间套作,在成树林搞养殖,切实可行,但要注意不能影响果树生产主业,不要贪多求全,不要生搬硬套别处的做法。
6. 艺术果品受青睐
2013年11月,山西省万荣县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有机苹果推介会,“八仙过海”“金陵十二钗”“笑话果”“关公果”等特色苹果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经销商,当场签订有机艺术苹果订单2000吨,为万荣果农带来收益2086万元。
山西省临猗县北辛乡卓逸村果农王万保专门生产图案系列艺术苹果,其中“红楼梦”“西游记”等四大名著系列艺术苹果,一箱有4个、8个不等,2013年10月在黑河苹果文化节上以200元、400元一箱的价格被当地客商订购一空。
山西省临猗县北景乡西里村果农王社民专门生产文字系列艺术苹果,主要有“圣诞快乐”“中秋团圆”等节日类和“我爱你”“祝您健康”“生日快乐”祝福类两大系列,年产2吨左右,收入四万多元。
同样的苹果,经过贴字等艺术化处理,增加了文化内涵,就可以增值几倍,甚至数十倍。关键是果农抓住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迎合了人们节日祝福的喜庆习惯。进行艺术果品生产,既要做好表面文章,更要注重提高果品内在质量,以表里如一的优质赢得消费者信赖,才能使艺术果品的健康发展具有生命力。
7. 参加保险防灾年
山西省文水县盛产梨果,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大大损害了果农的利益,也打击了果农种植梨果的信心。2015年,该县特别推出梨果保险,给果农吃“定心丸”,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保险业务,为种梨户量身订制了梨果保险业务。全县投保梨树23 000亩,政府每亩出资30元,农户出资50元,每亩最大赔偿额2000元。
为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保险保障,山西省蒲县按照群众自愿、政府补助的原则,凡自愿参加核桃保险的农户,核桃保险费每年每亩80元,由县财政补贴40元,参保者承担40元,保额每亩1000元,最高保额不超过1500元。
参加果树保险,果农灾年不减收,也就等于增加了经济收入,是件好事。目前,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果树保险业务,帮助果农规避和化解自然灾害风险,目前大多处于试点阶段,离果树保险业务全面铺开还有距离。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政府有支持、灾后有保险、农民得实惠的观念深入人心,使果农积极主动参与。
8. 果品用上“二维码”卖得快
2015年10月,山西省隰县玉露香梨参加第二十二届中国杨凌农高会进行展览,突出“互联网+玉露香”产品、隰县玉露香梨二维码质量追溯体系和隰县玉露香梨原产地电商平台,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玉露香梨贴上神奇的小标签,是隰县农产品二维码质量可追溯体系的一个新尝试,具有几方面的优势:一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二是消费者在吃梨的同时,可在朋友圈里传播分享,起到宣传作用;三是对产地果农是个约束,水果出了问题,可以追根寻源。目前,隰县玉露香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2014年成功出口到美国高端市场,2015年将出口新加坡和加拿大。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在果品上建立二维码质量可追溯体系,人们食用果品时,可以了解其产地和生产情况,使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促进果品销售的一个不错选择。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 邮编: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