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魔术师”郑清英:玩出来的亲子英语

2016-05-23 18:08北方
现代家长 2016年5期
关键词:魔术师卡片字母

北方

福建亲子英语教育专家郑清英发现,就幼小的孩子而言,玩是他们的全部。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尤其在课堂上,枯燥无味的内容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兴趣。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制定多种多样的游戏,是保持孩子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因此,她将耳熟能详的英国歌曲和妇孺皆知的英国绘本演变为游戏,不仅培养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发展了孩子的语言和交际能力,使女儿学会了如何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开着火车去寻宝

每次玩开火车的游戏,郑清英的女儿云颖都非常期待,也十分投入。游戏过程中,郑清英用夸张的表情和语气来渲染火车行进过程中的气氛,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她们坐在地板上,沿着想象中的火车轨道摆好各种相同英语首音的物品或图片。郑清英推动火车前行,边推边讲故事:“今天天气真好,可是对于火车来说是忙碌的一天,它有很多事情要完成。它要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还要配送很多行李。所以,火车一早就出发了。沿着火车轨道一路开去。可是,车刚开出不久……”郑清英停止了讲述,看看正在认真倾听的女儿,故意惊讶地说:“火车看到前面的轨道上有东西挡住了去路。噢,天哪!火车大叫‘我必须停下来。”

“火车急刹车,让它感到震惊的是,轨道上躺着一只棕色的小熊,正在呼呼睡大觉呢。火车心想:我一定要小声一点儿,不要吵醒它。”接着,火车继续往前开,路上又碰到了一辆公共汽车、一艘船、一个书包、一只碗、一个球,这些都是小熊的玩具。郑清英邀请女儿帮助睡熟的小熊将这些玩具收进书包,等小熊醒了交给它,它一定非常高兴。每碰到一件物品,郑清英都鼓励云颖跟着念物品的英语名称,突出首音部分。慢慢地,火车碰到的物品不断增加,云颖逐渐体会到某个首音的正确发音了。

此外,她们还将首音相同的物品或卡片,埋在阳台的沙子里,像考古学家一样在“沙漠”里“寻宝”。游戏时,郑清英提醒女儿,要用刷子先轻轻刷开周边的尘土和沙子,然后读出每件“宝物”的名称,并放在一边。等到女儿找到所有“宝物”,她们就根据首音归类整理,把首音为“S”或“M”的物品分别放到贴有字母“S”或“M”的塑料盒子里。整理过程中,郑清英先要确认女儿知道这些字母的发音。如果云颖知道该物品的英语单词,就由女儿自己尝试归类;如果不知道,她就将这些物品的单词逐一读给云颖听,尤其突出单词的首音,然后让孩子判断应该放入哪个盒子。当女儿放完最后一件物品,郑清英就帮助女儿归纳:“wow! youve found a car. Now we have a cup, a cow, a candle and a car.”(哇,你发现了一辆汽车。现在,我们有一个杯子,一头奶牛,一支蜡烛和一辆汽车了。)

“百宝盒”的秘密

郑清英将家中冰箱和门上分别贴上fridge和door,其他位置“显著”的物品同样被贴满单词,这对云颖学字母和拼写单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果女儿不愿意让别人进自己的房间,就在门上贴字条:No going into my room!

每次玩“百宝盒”的游戏,郑清英都吊足女儿的胃口。如果是能发音的东西,她先让女儿听到声音,然后再从“百宝盒”内一点点地拿出给她看,还没等她看到,又赶快藏起来。这样反复几次,云颖总是咯咯地笑个不停。郑清英就会给出一点儿线索,比如那个单词是以哪个字母开头,那东西是什么颜色、质地怎样,让女儿去猜,实在猜不出来也不急于告诉女儿,而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说出来,比如d-u-c-k,让女儿说出这个单词。有时,她会让女儿看动作猜单词,比如一直做拍球的动作,云颖很快就能猜到是ball。

这个游戏玩了一段时间后,云颖也仿照妈妈的样子做了一个“百宝盒”,把自己的东西放进去,也不让妈妈看到。这实在吊足了郑清英的胃口。一次,云颖把玩具小熊放进了盒子,学着妈妈的样子,一会儿拿出一点来,又马上放回去。为了使游戏能够继续进行,郑清英卖力地配合女儿,故意表现出很想知道的样子。她模仿小熊的口吻说:“I start with b!(我开始的字母是b)”云颖立刻表扬妈妈猜对了。如果郑清英猜不中,女儿则会忍不住告诉她答案,让她跟着说出整个单词才罢休。

郑清英自知“五音不全”,但这无法阻挡她一展歌喉的劲头。从女儿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对云颖唱中文或英语儿歌。女儿渐渐长大,郑清英就根据这些熟悉的旋律随时随地地改编歌词。一天,放学后她们在校门口等公交车,等了很久没见车来。在寒冷的车站里,饥寒交迫的云颖逐渐失去了耐心。听到女儿“我现在就要回家”“再也不等了”的牢骚,郑清英心想:“如果跟女儿讲大道理,肯定不是明智的办法。”于是,她拿出了看家本领——幽默——来忽悠女儿。看着妈妈拿起雨伞当麦克风,深情地演唱起改良版的“The wheels on the bus”: The wheels on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 round and round, round and round, the wheels on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 all day long! (公车上的轮子转啊转,一天到晚转个不停!)郑清英尽量以女儿说话的方式和语调来唱。云颖听了立马来了精神,说:“这太有意思了。”郑清英立即又改了歌词,卖力地唱起来。云颖被妈妈逗得笑翻了天,自然忘记了等公车的无聊。就这样,20多分钟后,车子缓缓驶来,她们依然沉浸在自编自唱的娱乐中。

随时随地拿起带有英语字母或单词的东西教孩子学英语,这已经成了郑清英的习惯。一天,她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张圣诞节广告单,问女儿:“你最想要什么礼物?”云颖说,她最想要peppa pig的手表。母女俩针对什么时候拿到礼物、去哪里买礼物、买完礼物给谁看憧憬了一番。云颖非常激动,好像自己马上就可以买到手表了。郑清英乘胜追击,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指给女儿看,云颖乖乖地用p-e-p-p-a p-i-g拼出了整个单词。那次,郑清英惊讶地发现,女儿已经掌握了所有字母的发音,而且能拼读简单的单词了。她想,这跟她平时类似的点滴训练是分不开的。接着,她又让云颖找出广告单上有多少个字母S、P、W、A等。这样,在训练了女儿认识字母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她的注意力。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云颖都沉浸在寻找字母的游戏中,无比快乐。

边游戏边学习

有段时间,Alice小熊成为云颖最中意的布偶熊。每天,云颖把它放在儿童餐椅上,给它准备餐具,和它一起喝下午茶,一起聊天。这聊天,当然是自问自答了。当时,云颖刚接触自然拼音,为了培养女儿口头合成和分割单词的能力,有感于孩子和Alice的对话,郑清英发明了一个游戏,赋予Alice只有“sound-talk”的能力。也就是说,Alice只会说出单词中每个字母单独的发音,女儿必须自己理解Alice所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天下午,郑清英一本正经地向坐在儿童餐椅上的Alice提问:“请问今天你想要吃什么?”云颖和邻居姐姐燕子看着妈妈和Alice对话,饶有兴致地看着郑清英。于是,郑清英把Alice抱起来,放在耳朵边,轻轻摇晃着,好像它在跟自己耳语。郑清英机械地重复了一遍Alice说的话“c-a-k-e”,然后疑惑地看着女儿,又看了看Alice。云颖非常开心地看着妈妈的表演,郑清英立即长舒一口气,对Alice说:“你的意思是你要吃cake,蛋糕,对不对?”Alice在郑清英耳边直点头,郑清英为能听懂Alice的话由衷自豪。云颖被妈妈感染,也跃跃欲试。在和Alice经过几个回合的问答后,郑清英邀请女儿来听听Alice还想吃什么。

已经有良好口头合成和分割单词能力的燕子立刻明白了郑清英的意思,煞有介事地拿起Alice在耳边耳语:“Alice wants some f-i-s-h today(Alice今天想吃鱼).”郑清英故意看着云颖,充满疑惑地自言自语:“我想知道f-i-s-h是什么。”看女儿还没反应过来,郑清英立即说出了答案:“哈哈,我知道了。f-i-s-h means fish.”经过几次类似的游戏,云颖很快就明白了这个游戏的精髓所在。她们将场景搬到花园,由Alice下指令,孩子做出相应的动作。

很长一段时间,郑清英母女和Alice的聊天涉及学校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交通工具、颜色、动植物、食物、假期等一切话题也都出现在聊天里。云颖很快掌握了口头合成和分割单词的能力,词汇量大大增加。

幼儿英语教育中,认知世界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从小帮助孩子仔细观察、探索周围的世界,会为他们将来独立生存打下坚实基础。因此,郑清英经常在各种不同的天气里带女儿到大自然中走一走,观察周围的环境,享受各种天气带来的考验和乐趣。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与孩子进行种植的好时机。在此之前,郑清英通过绘本《Jaspers Beanstalk》加深对春天的印象。本来,郑清英是个不爱园艺、不爱厨房的妈妈,为了与季节同步,也拗不过云颖因为《Jaspers Beanstalk》的启发想要种植的好奇心,就勉强答应和女儿一起学习种植豆子、向日葵和郁金香。

将种子放入泥土后,她们每人准备一本“豆子成长记录本”,记录从哪天开始种植,第一天做了哪些工作(如将豆子放入泥土,用手轻压土面,浇水,将花盆放在窗台,保证充足的阳光等)。云颖有时还会记下自己的感慨:我真希望豆子现在就能发芽。女儿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它们发芽没有。第一次看到冒尖的豆子,云颖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在绘本的指导下,测量豆子的生长高度成为这个阶段重要的任务。为了让女儿深刻意识到水分(water)、阳光(sunlight)和泥土(soil)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她们总共种了三盆。第一盆既可以浇水,还能享受充足的阳光;第二盆可以浇水,但照射不到阳光;第三盆没有阳光,也不浇水。一周后,只有第一盆植物生机勃勃地生长着。

在讲述绘本的过程中,云颖已经很清楚植物健康成长的要素,郑清英就与女儿一起绘制豆子或向日葵,把它们的根、茎、叶、花等用英语标明。有时,她们还通过绘制的这些图片玩“看图说话”游戏。郑清英要求女儿用豆子的语气描述自己三次不同的成长经历,把它们因为水分、阳光和泥土的富足或缺失,导致生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说出来。云颖不仅记住了许多英语单词,还兴奋地对妈妈说:“这个游戏太有意思了。” 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云颖看了南极的动画片,问郑清英:“妈妈,南极能不能够种豆子或向日葵呢?”郑清英为只有5岁的女儿提出如此深度的问题感到惊讶。她和女儿讨论了南北极为什么不适合植物生长,哪些植物适合比较寒冷的气候,哪些植物又适合温暖的气候。到后来,她们的话题越来越广,有些问题甚至连郑清英都无法回答。于是,她很认真地上网查找资料,给女儿上了很有意义的一课。

《We Are Going on a Bear Hunt》是英国一本著名儿童绘本,栩栩如生的场景描述和朗朗上口的象声词让人如临其境:跨过浓密的草地、游过冰冷的河水、走过泥泞的泥潭、穿过茂盛的森林、越过白皑皑的雪山、来到阴森森的山洞……云颖对此百读不厌。每次,郑清英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本书时,云颖总是安静地坐在妈妈的腿上听。慢慢地,她开始跟着妈妈做各种动作,惟妙惟肖地说各种象声词。接着,她还跟着郑清英朗诵频繁出现在绘本里的句子。最后,她能够独立且流利地诵读整本书了。

不断地朗读绘本,使云颖记住了故事梗概,但看到单读绘本已经不能满足女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郑清英便把故事设计成图文并茂的卡片。云颖熟练掌握了故事内容,看到一张卡片就能复述其中的内容。过了一段时间,她们又将故事场景搬到了“家庭角”。为了让故事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郑清英与女儿找来一个两头拆空的厚纸箱,用胶布在两头粘了一些彩纸条,出入时如同“拨开又长又弯的杂草发出沙沙的声音”;在地板上放很多垫子和抱枕,在上面铺一块褐色的毯子,这样,就可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泥潭”了。有时,郑清英故意将一只脚陷进“泥潭”里,怎么也拔不出来,云颖就过来帮忙。郑清英便装作用力的样子,才将脚拔出来,然后两人搀扶着走出“泥潭”。

在系统学习自然拼音和单词认读的过程中,郑清英制作了大量卡片,这些卡片大部分是以女儿熟悉的绘本故事为背景,让单词与图片一一对应。由于这些词在朗读故事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云颖一看到卡片就很容易地说出名称。随着女儿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卡片内容也跟所学的知识对应起来。为了训练云颖的口语和语言组织能力,郑清英会在卡片上放一些绘本中比较重要的单词及图片,让女儿根据卡片内容复述相关情节、造句或表演小品。这样,经过几年的游戏,在不知不觉中,云颍不仅学好了英语,性格也越来越活泼可爱。郑清英对此很是感慨:“孩子都是爱玩的,家长多用点心,孩子就能在玩中学到很多东西。”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魔术师卡片字母
卡片排一排
健忘卡片
水往高处流
猜谜连字母等
字母派对
我的妆容魔术师
魔术师
寻找魔术师
魔术师会选中谁
巧排字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