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
笔者近期在中西部的县城为亲戚买一台电暖气,一个并不知名的牌子要价近800元,还出现插头对接不上、另需购买一个插座的情况,更不要说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了。而某网上商城同样的知名品牌产品,售价仅需200元。可惜的是,目前这家网上商城的产品销售网络尚未覆盖到该地农村。
这反映出我们的农民在利用互联网改善自身的生活方面还受到很多限制。而目前制约我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网络基础设施差是主要瓶颈。我国广大中西部农村网络普及率比较低,网络的硬件设施建设与软件开发等还比较落后,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从而使商品的流通受到限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因此受阻。
与此同时,农民在线下的市场交易行为中也会遭遇很多中间环节,导致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最终让农民的利益有所损失。我们国家农户众多,居住地很分散,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要经过少则六七个、多则甚至数十个环节,真正从事生产的农民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谈判议价能力有限,在整个产业链中获利甚低。而城市的生活用品、农资等物质下到农村也同样遭受众多环节的盘剥,到达农民手中后不单价值昂贵,而且假冒伪劣产品众多,每年出现的各种假种子事件就是具体体现。如能利用好“互联网+”技术,让城乡与地区间的信息鸿沟变成信息红利,则可以大大缩小这些差距,从而达到后发优势的效果。
目前,农村要想更快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自身发展,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发力。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政府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譬如继续加强道路建设,这是让农民获得更好配送服务的保障,也是使农产品更快走出去的保障。此外,还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铺设光纤、电缆等让家家户户农民都能上得了网。
第二,一些中西部的农民很难熟练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市场交易,政府相应地也应加强对其网络培训服务,培养他们使用网络技术、服务的习惯。
第三,就像城市里很多叫车服务的软件将老年人落下了一样,很多复杂的电商网站也让农民摸不着头脑,如能有公司开发出适合农民使用的“傻瓜式”电商网站,将大大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农民、农业、农村的结合。
第四,电商也应建立多点的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一些电子商务巨头正是看到了这些商机,正在谋划布局农村,一家电商提出“千县万村”计划,拟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而另一互联网巨头也正在积极谋划,提出“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通道等布局农村。
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各级政府的大力投入以及各平台与物流公司的精心谋划建设,“互联网+”农业定会为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农村缩小与城市、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作出巨大的贡献。▲(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