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古求新 自成一家
——评吕学文先生的书法艺术

2016-05-20 06:35常敬竹北京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文书法创作

◆常敬竹(北京)



入古求新自成一家
——评吕学文先生的书法艺术

◆常敬竹(北京)

善思妙行 书法 吕学文

作为一名书法家,作品能够陈列于中央国家机关的重要会议场所,能够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无疑是一份巨大的政治荣誉,也是社会对其艺术创作水平的充分肯定。当代书法家、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创作研究员吕学文先生就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力、清新的书法风格、鲜明的艺术追求,赢得了这份常人难以企及的殊荣。

学文先生生于北京,祖籍天津,自幼受到京津文化的熏陶影响,十分喜爱书画艺术,并于上世纪70年代末问学于我国著名书画家张伯驹、李苦禅、周怀民诸先生,在这些书画大师的热心指教下,他潜心学习书画艺术,逐步打下了扎实的书画功底。同众多书法家一样,学文先生的书法创作,经历了长期的学习探索。他立足传统,取法汉唐,从汉代隶书及晋唐楷书入手,苦心临习经典碑帖,从中汲取文化滋养,领悟书法精神。在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比较后,才逐步将创作主攻方向锁定于隶书。中国汉字结构的演变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以甲骨文、金文、小篆为书体的古文字阶段和以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为主的今文字阶段。其中,隶书对古文字结构形体具有颠覆性的变革,故而成为了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在汉字结构演变中具有重要地位。隶书成熟于西汉,鼎盛于东汉。学文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对隶书创作情有独钟。一方面潜心向传统学习,追本溯源,取法隶书名碑,师法传统,取法正宗。但他师古而不拘泥于古,而是把《张迁碑》的方厚稚朴、《乙瑛碑》的宽博静穆、《曹全碑》的典雅清秀融入自己的隶书创作,集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求变;另一方面,他又十分重视向当代书家学习,对当代书法大家刘炳森先生的书法十分喜爱,并得到了刘先生的精心指教,得其真传。但他又不为刘派隶书所囿,大胆将秀雅之态、灵动之美、清新之气融入书法创作,使其作品既有传统意蕴,又富时代气息,从而逐步确立了中正大气、雅俗共赏的书法风格。

在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中,学文有幸得到刘炳森先生和李铎先生两位书法大家的精心指导。刘炳森先生供职于故宫博物院,对文物鉴定和书画艺术有深入研究,学文与刘先生有同乡之谊,受到先生厚爱,耳提面命,深得先生书法之真传;李铎先生为当代书坛泰斗,学文与李先生同在军事博物馆工作,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受到的影响自不必说。如此得天独厚的特殊学习经历与师承关系,在当代书家中实不多见,对学文先生的书风也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04年,学文先生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首届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其书法理论和创作水平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学文先生的书法,呈现出的是一派正大气象。这与他性情品行和人生经历不无关系。清代刘熙载云:“贤者之书温醇,俊雄之书沉毅,奇士之书利落,才子之书秀颖”。书如其人,书乃心画之体现。纵观我国历代书法大家,雄浑大度的颜体字与颜真卿刚直忠义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张旭、怀素的草书龙飞凤舞、气势非凡,与他们性情旷达、放荡不羁是相对应的;学文先生书法的端庄、典雅、清正,同样与他儒雅正直的品行、博大坦荡的胸怀是相一致的。此外,学文先生长期工作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座建成于1959年的高大庄严、敞亮通透的苏式建筑,对学文书法创作的大气势、大景象,也是不无关系的。学文先生的书法创作,不仅十分重视笔法、字法、墨法,亦十分重视作品的谋篇布局,整体严谨,排列匀称,字行列阵齐整,透射出一种庄严之气、威武之势。观其大幅书作,犹如检阅雄师劲旅,又似欣赏交响乐章,大气恢弘、浑然一体,展示出一派浑浑之美、仪仗之美。

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近年来,学文先生的书法日益受到书界关注和大众喜爱。他多次在全国和军队举办的展览评比中获奖,书法作品频频展出于国家重要场馆。2002年,他为“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创作数幅作品,由有关部门赠送给外国首脑。

经数十年不懈努力,学文先生在书法创作上已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取得不斐成绩,他的书法作品越来越为人民大众所喜爱。我们相信,以其深厚的文化学养、严谨的创作态度、执著的艺术追求,必能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沉雄神妙联 书法 吕学文

虚怀清气联 吕学文

李白诗 书法 吕学文(中南海收藏)

毛泽东词·沁园春 书法 吕学文(人民大会堂收藏)

桃花别有联 书法 吕学文(人民大会堂收藏)

猜你喜欢
学文书法创作
包学文
书法
包学文
书法欣赏
书法
《一墙之隔》创作谈
书法欣赏
奔跑的月光
创作随笔
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 in Upgrading 6# Solvent O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