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威
碳锁定与碳锁定困境成因分析
——基于技术与制度视角
朱永威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日益加剧,“碳锁定”状态日趋显著。本文追溯了文献中关于碳锁定概念的基本内涵,然后分别从技术、制度的视角剖析了碳锁定的成因。认为碳锁定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演化历程:首先,技术系统的路径依赖致使了碳锁定的初步形成;其次,制度的介入加速了碳锁定的形成;最后,技术与制度的双重演化最终敲定了碳锁定的形成。同时,基于技术与制度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碳解锁策略。
关键词:碳锁定;碳锁定困境;碳解锁
一、何为“碳锁定”
从文献上看,西班牙学者格利高里·乌恩鲁是最早提出碳锁定概念的学者。他在《理解碳锁定》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碳锁定”的概念,认为路径依赖产生的规模报酬递增推动了技术和制度的共同演化,进而使得产业经济锁定在了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能源体系中,这种状态就叫做“碳锁定”。乌恩鲁认为,市场上某一技术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后,一方面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选择规避风险,优先选择相对较为成熟且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技术。另一方面,该行业也会通过设立技术标准强化技术系统。与此同时,各种社会制度也围绕技术系统共生演进,彼此互相影响。在整个技术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他们发现彼此之间会存在的共同利益和需求,进而结成利益联盟。为了既定技术系统的利益,他们往往会形成有力的政治游说力量,以期改变政府的行为。
二、碳锁定困境成因分析
(一)技术系统的路径依赖致使碳锁定困境的初步形成
古典经济学通常认为规模报酬会呈现递减的效应,但技术系统却常常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某种技术生产得越多,它的单位成本就会进一步下降,就会有更多的人使用这种技术,加速了技术的扩散,这就是所谓的技术规模报酬递增效应。而“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某一技术的发展选择了某种路径,就会不断的自我强化,技术的发展就会越来越有优势。此时再去试图摆脱技术的发展路径,其付出的成本也就越高,就会出现“技术锁定”现象。
技术的锁定主要从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展开。首先,技术锁定会先从微观的企业层面开始。在产业发展初期,市场的竞争会使得某种技术会率先脱颖而出。在规模报酬递增机制的作用下,该技术会成为企业迅速建立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此后,企业的投资会更多关注该技术的再发展,从而缺乏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技术的动力。其次,技术锁定会扩大到整个产业。企业在获得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也会被该技术所“俘获”。在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下,促使该技术的锁定扩散到整个产业。一方面,一个产业内技术系统的发展,必然会产生与之相关产业、技术的配套协同发展,利益联盟便会应用而生。他们往往会通过制定技术标准来维护利益联盟的利益。另一方面,我们从融资的角度加以考虑,金融机构也不愿意为尚未显现经济效益的技术提供资金支持,这就进一步巩固了该技术系统的垄断地位。
综上所述,经济社会如果为一种技术系统所“俘获”,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会使得该技术通过企业、产业不断的进行自我强化,并进入技术锁定的轨道。而许多新发明的潜在的优良技术却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样就形成了技术系统的锁定现象。
(二)制度系统的介入加速了碳锁定困境的形成
处于占优地位的高碳技术一旦形成一种路径依赖,制度的进入将会导致能源技术和制度的协同演化,社会对高碳技术系统的依赖程度来会越来越深。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就会形成一个“技术-制度复合体”,其中制度包括私人制度和公共制度。那么,制度的进入会给技术系统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先,从私人制度的角度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系统的扩大,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他们会产生共同的需求。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缔结利益联盟,各种非市场力量便应用而生。行动者通过改变了人们的预期、偏好以期进一步巩固原有技术系统的主导地位。
其次,从社会公共制度的角度来看,政策和法律政策常常能够主导技术系统的走向,同时社会制度的建立者也可能是技术系统的利益集团,他们会通过寻租的方式来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社会制度对技术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私人制度常常借助于社会公共制度达到维护其利益的目的。
(三)双重路径依赖敲定了碳锁定的最终形成
综上所述,技术与制度之间相互作用,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制度复合体。在市场化竞争的过程中,某一技术占据主导地位后,在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下,该技术会通过企业、产业进行自我强化,并进入技术锁定的发展轨道之上,技术系统便应运而生。在技术系统形成之后,适应性的制度也会相继出现,从而影响技术系统的演化路径。这样一来,技术与制度之间相互作用、双重演化的结果就是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技术-制度综合体。随着时间的推移,锁定程度越深,最终将导致锁定困境的发生。
三、碳解锁策略
虽然碳锁定困境已成事实,解锁也并非不可能。乌恩鲁提出了三种政策途径:第一,不改变现有系统,只处理排放,即末端治理方法。第二,改造现有系统的部件,维持整体系统架构不变,即连续性方法。第三,替换掉整个技术系统,即断绝性方法。就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来看,采取替换掉整个能源系统的断绝性方法显然是不现实的。基于此,我们将从碳锁定困境形成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技术和制度)出发,提出相应的解锁策略。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第一,着重发展低碳技术,推进技术升级。技术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使得技术会沿着特定的轨迹发展,加之于开发新技术的不确定因素,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开发新能源技术。因此,政府部门要为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更多的优惠举措,增强企业研发动力。第二,解决信息不对称性。一方面应是低碳技术的投资者深刻的认识到新能源技术潜在的优势,并鼓励他们加大投资力度;另一方面,提高民众对低碳技术的科学认识,解决市场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由于我国低碳技术发展起步较晚,而国外低碳技术发展相对较早,积累了不少先进的新技术。相比于国外在破解碳锁定困境、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经验,我国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削弱低碳技术的转移障碍。
其次,从制度层面来看。第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一方面,要完善能源系统法律法规,限制企业使用高耗能技术,鼓励加大对低碳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带动作用。第二,完善政绩考核制度。以GDP的增长来衡量官员政绩好坏的主要考核标准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植入到考核制度的建设之中。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约束机制,防止政府官员与企业之间寻租行为的发生。第三,拓宽创新融资渠道。低碳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针对融资难问题,国家应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建立有效的创新性融资机制,为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曹瑄玮,席酉民,陈雪莲.路径依赖研究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3):185-191
[2]谢来辉.碳锁定、“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J].开放导报,2009(5):8-14
[3]李宏伟.“碳锁定”与“碳解锁”研究:技术体制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3(4):39-48
[4]杨玲萍,吕涛.我国碳锁定原因分析及解锁策略[J].工业技术经济,2011(4):151-157
[5]宁俊飞.基于新能源视角的碳锁定困境与政策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