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拉格朗日点太阳帆的导航卫星自主定轨技术

2016-05-19 14:11尚斌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8期
关键词:物联网

尚斌

摘要:文章通过对“食品安全溯源系统”的现状分析和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提出了溯源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以“蔬菜”为例,探讨构建以“政府为中心”的溯源体系模型,从而实现食品的全产业链网络化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关键词:食品溯源;物联网;RFID;EPC

中图分类号:TP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251-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networking key technology proposed traceability system existing problems, and to "vegetables" as an example to construct a "government center" traceability system model, so as to realize the food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network management, to provide consumers with the source can be traced, whereabouts can be verified, the responsibility can be held "the quality safety traceability chain.

Key words: food traceability; networking; RFID; EPC

1 “食品安全溯源系统”现状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从食品的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各个环节(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以及销售),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使其能够被顺向追踪或者逆向回溯,从而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为食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源头应该追溯到欧洲 “疯牛病”事件,它改善了整个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到目前为止,全球有超过40个国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溯源体系。2000年,英国农业联合会和全英4000多家超市合作,建立了食品安全“一条龙”监控机制;澳大利亚建立了“国家畜禽识别系统”,在2002年给全国1.15亿只羊打上了产地标签,有关部门一旦发现某种疾病,便可以根据标签号码迅速查出该羊的产地和农场,并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日本在2001年开始进行食品溯源制度的探索,已经从牛肉推广到猪肉、鸡肉等肉食产业、牡蛎等水产养殖产业及蔬菜产业。

目前国内比较大的食品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全产业链溯源系统,比如伊利“金典”奶的 “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各地区溯源系统也都在迅速有效的建设中,2012年,山东省覆盖全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已覆盖23万户食品经营主体,采集2000万条各类信息,保证食品安全发现问题可追根溯源迅速查处;深圳市食品安全追溯信用管理系统通过电子化实现“一次录入,全城共享;一次审核,全城参考”,既减轻了企业负担,也提高了监管效率;无锡养殖业项目、肉菜追溯体系项目、农资流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被列入国家级应用示范项目。

2 我国食品溯源存在的问题

1)体系标准尚不完整不统一。建立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是实施溯源系统的保证,由于我国区域特征的局限性和政府市场监管的难度大,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适应性强的食品可追溯体系标准。制定和完善各种和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有了这个约束力,对企业来说也有了参与的方法,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2)政府的核心监管作用尚不明确。目前大多数溯源系统都是以生产企业为主,原材料环境、生产、采摘、加工信息由企业采集,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仅作为内部管理工具使用,并未和相关监管部门联通,市场上商品的条形码、二维码、视频、图片等形式的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没法保证,体系中诸多流程,诸多参与者,无法做到对每个环节的记录和审核情况。因此,构建以政府认证机构为中心的追溯系统才能保证溯源系统的有效运转,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才有人替消费者追责,保障消费者权益,其实这也是建立食品溯源体系的根本。

3)全产业链的可溯源体系成本高。目前就我国的情况来说,蔬菜是从批发环节开始溯源的,猪肉是从屠宰场开始的,现代溯源系统追溯的范围有限,存在太多不可追溯的环节和检测的麻烦,致使最后达到的效果最多是防伪。由于我国生产力相对分散,可追溯技术的成本高,这就会增加商品的价格,减弱消费者的购买力,也会降低企业参与的热情度,因此相对简洁方便低成本的追溯技术为追溯体系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4)消费者的“可追溯”意识淡薄。消费者是食品溯源的主体,有义务使食品溯源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但消费者对食品“可溯源”这个概念并不重视,即使在一些大型超市,有没有二维码,能不能可追溯对他们来说似乎不太关心,还有一些消费者们习惯了低成本的食品消费习惯,担心把尚未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带入食品安全领域,势必会导致一些东西涨价。

3 食品溯源体系的物联网技术

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定位、管理和控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联网(IOT),物联网已经不可思议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仅仅是食品安全方面,物联网体系应用最早的还是交通、安全、政务、电力、民生这些方面,比如小米的智能Wifi模块,能自动连接到智能家庭APP,QQ的QQ物联也能自动检测到相同协议下的电器。物联网之所以迅速发展,功劳当数无线射频RFID技术和电子产品代码EPC。

RFID技术是20世纪中叶进入实用阶段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包括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两部分,射频标签是承载识别信息的载体,读写器是获取信息的装置。射频识别的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进行双向通信,实现标签存储信息的识别和数据交换。具体来说,就是一种不间断的实时跟踪技术,尽一切可能随时记录产品的情况。EPC是唯一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信息,由代表版本号、制造商、物品种类、以及序列号的编码组成,EPC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的载体,当EPC标签贴在物品上或内嵌在物品中时,该物品与EPC标签中的编号则是一一对应的。

4 以政府为中心的全方位智能化便捷溯源体系探索

在食品安全的产业链中,技术的发展对食品安全溯源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更需要相关部门对食品溯源机制的强有力的监管,政府要打通食品流通的各个环节,重建信任中介,利用信息技术,将检验、认证的信息及时推送给消费者,指导消费者的安全食品消费,真正实现食品生产质量安全可查询、可控制、可追究。下面就以“蔬菜”溯源系统为例探讨以政府为中心的全方位溯源系统的构建。

1)绿色蔬菜“从基地到餐桌”流通过程。蔬菜从栽培基地到餐桌共经历基地检验、生产防疫、采摘、包装、成品入库、销售、运输等环节这些环节的流动都是在可靠的政府认证方的监督管理下进行的。

在种植之前企业需要将土质样品、大棚温度、湿度、监控条件等信息进行RFID技术标识并取样受检;蔬菜种子选择、施肥、防治病虫害、灌溉、生长时间的等信息要通过智能终端进行采集和记录,并把数据上传到中心数据库,传送给认证机构进行检测备案;蔬菜样品送检合格后,将RFID 与EPC系统信息打包;零售商通过智能秤销售,消费者购买蔬菜时消费小票上会带有溯源二维码,直接扫描即可查询蔬菜的详细信息。中心数据库与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实现信息共享,消费者通过最后生成的二维码就能查询到中心数据库里的信息。

2)以政府为中心的全方位“绿色蔬菜”溯源系统功能分析

如图2所示,以政府为中心的绿色蔬菜溯源系统主要包括认证管理、蔬菜信息管理、二维码管理、查询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五个子系统,追溯信息是通过RFID读取收集的,并在认证系统的监督管理下进行认证后与EPC电子码进行关联。

1)认证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申请注册功能,并接受认证机构对产品的监管,企业申请信息、产品信息必须在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流通。

2)蔬菜信息管理系统:辅助企业进行基地信息、生产防疫信息、加工信息、销售信息、运输信息等的采集录入,认证机构检验并核实信息,通过后企业通过客户端进行信息上传,并关联二维码。

3)二维码管理系统:二维码的生成是在流程结束后的最终产品信息,里面记录了食品的各个环节息;二维码的解码是把抽象的二维码解释成方便消费者正确读取的信息。

4)查询管理系统:系统提供给消费者PC端查询和手机查询两种查询手段,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查询产品全产业链信息。

5)系统维护管理系统:管理员需要对各个模块进行标准设定,比如认证证书的设计等,还要对用户的行为进行数据分析,方便管理决策。

5 结束语

食品溯源体系是以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肉菜商品流通的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从而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它的运行需要政府的决策、企业的积极配合、消费者溯源意识的提高。以政府为中心的全方位“绿色蔬菜”溯源系统的构建实现了食品生产全程网络化管理和消费者的可靠溯源。

参考文献:

[1] 华镕.RFID与互联网[J].热点聚焦.2013.

[2] 邱晓荣.物联网食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551-1552.

猜你喜欢
物联网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