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何时“不看海”
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我国气候十分异常。7月下旬,暴雨造成石家庄、郑州等多个城市内涝。一时间,“城市看海”,成了今夏网络流行语。
“老天一咆哮,城市就内涝”。果然,最近一轮暴雨,大江南北多个城市就接连“看海”了。楼梯成“瀑布”、小区变“鱼塘”、马路现“涌泉”……各种夸张的内涝视频在微信上流传,引发人们对城市排水系统的空前关注。
城市内涝的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城市治理没跟上发展步伐的问题。我国正在经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人口快速集聚,城市边界不断扩大,让城市治理有点“跟不上趟儿”,一些问题随之暴露。
客观看来,这与极端天气增多、城市排水管网标准明显偏低有关。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许多城市排水沟渠、管网、泵站等规划不尽合理,排水体系不科学,规模偏小。
很多城市也在努力解决这一顽疾。然而,对于城市的“血管”采用“打补丁”的方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难以见效。对于城市内涝,需要超越一时效果、短期责任,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强化公共管理和应急机制,进行更长期的规划、承担更长远的责任。因此,要在我国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协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做好城市排水的同时,也要防范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海绵城市是一个全新理念,源于城市雨水利用和排洪防涝,力图通过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管控,采用影响小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和净化雨水,控制城市雨水径流,补充地下水,“源头分散”、“慢排缓释”,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建设对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干扰。优良的人居环境要有足够的绿地、水系,而这些恰恰是天然的蓄水池,整治河道、恢复湿地、建下凹绿地、改铺透水砖……这些海绵城市工程既可排涝,又美化城市生态,一举两得。
缓解城市内涝,还要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别往雨水箅子里倒垃圾;爱护城市绿地;发现危险路段及时拨打热线电话……每一位市民,都可以是畅通城市排水系统的积极参与者;每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积少成多,都可以发挥大作用。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100多年后的今天,雨果的这句名言仍有着现实的意义。我们期待,这轮暴雨能够成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契机。而实现这一切,只有本着“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观念,本着对公众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才能从小打小敲走向标本兼治,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