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摘 要]本文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创造的潜能,中学生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时期。采取一些具体做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创造能力;课堂教学
一、数学课堂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
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造,创造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对于创造能力,人们却存在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
(1)认为创造能力是少数人天才的专利。
(2)认为中学阶段学生掌握的知识较少,不具备创造的基础。
(3)在基础教育中,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
(4)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我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创造的潜能,人的创造能力需要增养,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大好时机,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人人能创造”
有些人认为,创造是科学家、艺术家们的事情,它与大众和普通学生无关。其实不然。首先,创造能力并不局限于少数天才,每个人、每一个正常儿童都具备潜在的创造能力,需要的只是把它们激发出来并加以发展。其次,创造并非神秘而高不可攀的。由此看来,我们经过独立思考得出的与以往不同的想法和结论都可以称为创造,创造离我们并不遥远。
(二)中学阶段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时期
人才的培养应从小抓起。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基础如何,与他能否成才关系很大。谈到基础,很容易让人想到“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往往会忽视学生在思维习惯和思想品质方面的基础。其实,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的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应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能力。作为中学教师,应重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
(三)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首先,数学是最容易创造的学科。实际上,很多学生在进行数学实践的过程,都能够独立地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方法或定理。因此,教师不必把各种规则、定理灌输给学生,而应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其次,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重新创造数学知识。每个人在数学方面的体验和需要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再次,每个人有不同的“数学现实”,因而可达到不同的水平。每个学生的“数学现实”和思维水平不同,因此可以追求并达到的水平也不相同。教师应允许学生充分享有创造的自由。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一)完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进行创造的基础,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丰富学生的知识库。知识是思维的原材料。掌握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越少,产生新设想的机会就会越少,创造性地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摄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2.有选择地学习。广博的知识能促进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可能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因此应该在思考的基础上吸取前人的知识,否则就会陷入别人的思维轨迹,妨碍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延伸。
3.在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数学方面,应建立起来的知识联合体。例如,从整数到有理数这一数的发展过程,就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二是以某类问题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知识联合体。例如,在解决一元二次议程有关问题时,学生会自然想到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一系列知识。
(二)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
1.快速敏捷的思维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训练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在上课的最初几分钟里,我经常带着学生做“热脑运动”:设计一些填空、选择、判断题,训练学生的心算能力、记忆力和观察力,把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加速动转起来。
2.敏锐的观察能力
南通师专蒋省吾副教授认为: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设计师。如果高斯在10岁,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他就不可能发现“1+2+3+……+100”这道题的特点,创造性地得出那个众所周知的快速算法。
许多“貌似繁难”的计算题,都可以利用简便的方法巧妙解决。如:
3.合理而大胆的猜想能力
数学中的猜想能力,是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上的许多创造就是以猜想为基础的。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尽管这些猜想还可能是十分幼稚的或不合理的),使创造的萌芽成长壮大起来。
4.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从统一信息源出发,运用全部信息进行发散性联想,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从多渠道探求问题的答案。如数学中的一空多填、一式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一法等,数学中的变量代换、几何问题代数化与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变换等,数学解题中寻找简便证法、反常规解法以及独特解法的训练等,都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给学生一个完善创造力的环境
教育活动有一个突出的作用,就是在学生形成和发挥创造力的早期,为其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创造环境。
我认为环境应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部分。
内部环境指的是学生的心理环境。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学生的心理环境:(1)培养学生自主意识;(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3)培养学生的求新意识。
外部环境指的是学生之间的智力互补环境。教师应鼓励学生这间的合作,使学生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进行学习。
总之,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内部规律性的体现,并且也是数学学科的优势之一,应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