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宏福研究员:加强环境生理研究应用,推进畜禽健康养殖技术升级
四中全会提出四个全面:全面改革开放,五中全会提出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从国家大文件可以看出总的趋势是融入国际,我们面临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基点。十八大以后汪洋副总理主管农业以后明确提出两个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
一是成本高:人力、能源、土地成本很高;二是资源短缺:2015年进口大豆8175+玉米472+玉米替代品5000=1.3亿吨;三是环境压力大:畜禽粪污30亿吨。四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严重:温氏鸡、雪山鸡。
一是养殖效率低,奶牛,猪还有蛋鸡,养殖效率低;二是工艺落后、自动化水平低;三是对疫病诚惶诚恐:过度用药、过度用苗,畜禽健康水平差。
抗生素使用的副作用会使微生物抗药性和动物自身免疫力产生影响。养殖场大量用药造成动物的中毒。畜禽中毒!畜禽场中毒!行业中毒!
疫苗生产厂家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28家发展到现在100多家,疫苗的品种、数量、质量都大幅增加和提升。但疫病数量却仍然不断增加;除预防人类天花的牛痘疫苗和牛瘟疫苗外,绝大多数疫苗都不能产生不感染的免疫力,而只能产生保护不发生临床疾病的免疫力;疫苗免疫前动物群体已感染强毒,疫苗接种往往会激发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1.有的病原体变异很快,疫苗更新的速度远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如H5N1禽流感、蓝耳病等。
2.有些病原体的遗传型、血清型和保护型很复杂,认识到的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流感病毒(尽管已知有16种H和9种N组合)。
3.有些疫苗病毒有残余毒力,如传染性氏囊病疫苗毒本身可引起免疫抑制。
4.有的疫苗毒可引起临床或亚临床疾病,有的可与流行毒发生重组,使流行株的遗传型、血清型和保护型更加复杂。
5.蓝耳病高强度免疫会加剧病毒在猪场的不稳定,造成循环传播;目前临床发病中发现不少由疫苗病毒株引起。
无抗饲养是大势所趋:无抗生素残留=无抗饲料配置+饲养过程无抗饲养;畜禽养殖如果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杜绝抗生素,才能真正做到维护动物自身免疫健康。
应该是由品种遗传、饲料营养、环境/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组成的一个系统。
1.影响畜禽舍环境因子有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和情感因子。
2.环境温度影响畜禽免疫力,如夏季高温高湿多发肠道细菌疾病,冬季寒冷及低湿多发呼吸道病毒病。微生物对环境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根据环境温度改变自身的致病力。
3.环境中氨气影响畜禽免疫力。环境中的氨气可损伤呼吸道黏膜屏障的微结构,增加对呼吸道疾病的易感性可作用于不同的免疫细胞,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改变内分泌系统,间接地作用于机体的免疫功能。后备母猪饲养在5.7 ppm和19.7 ppm氨气浓度环境下,发现前者发情率显著高于后者。而且氨气是PM2.5的重要前驱物,会造成环境污染,对畜禽健康养殖影响非常大,而且目前研究不系统,原因如下:(1)环境因子非常复杂,畜禽生长、繁殖、免疫健康的环境需求及限值迥异。(2)环境与动物的关系解析远未清晰,而且对环境的研究非常难,因为环境可控参数非常少,环境试验无法准确操作,高校对环境生理研究边缘化,对环境生理学教学不重视。(本文根据会议录音和资料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