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古籍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以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6-05-18 02:12李鹏连
图书情报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古籍馆藏文献

李鹏连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长沙410081)

高校图书馆古籍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以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李鹏连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长沙410081)

调查26家高校图书馆古籍读者服务工作情况,指出高校图书馆古籍读者服务存在的问题,如从业人员紧缺、分工不合理,数字化、编目系统滞后,整理、开发力度不够等,并以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做好检索、阅览教育,熟悉馆藏、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做好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图书馆古籍读者服务

古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精髓,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高校作为古籍的重要收藏地,庋藏着大量具有学术价值的古籍,这些古籍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而怎么使这些珍贵、特殊的文献资源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古籍服务者。笔者就近7年的古籍读者服务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以资切磋。

1 高校图书馆古籍读者服务工作概况

古籍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高校一般都将其视为特色馆藏。可以说,馆藏古籍文献的丰富程度,是高校文化渊源与历史底蕴的见证。高校的古籍工作主要包括古籍管理与保护、古籍整理与开发、古籍读者服务三方面内容。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的读者群较为稳定,多为教师与研究生等高层次的读者。这些读者主要从事古籍整理、专业教学、科研或论文撰写工作,他们较为注重对原始文本的阅读,所查阅的古籍较有针对性;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对目录不熟悉,对馆藏也缺乏了解,又缺乏专门的文献检索知识,就很需要古籍工作人员的帮助,这也要求古籍工作者既要熟悉馆藏,又要掌握各种工具书的使用方法,用最短的时间为读者查到所需的信息与资料。同时,也表明古籍读者服务工作决不是简单的借还工作,而是专业性较强、对馆员素质有着较高要求的知识型职业[1]。

为深入了解高校图书馆古籍读者服务工作,笔者对2013年5月召开的全国高校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工作情况调查会议作了全面的了解,并对调查汇总表中26家古籍典藏量较多的高校图书馆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具体如表1:

表1 26家高校图书馆古籍读者服务情况汇总表

2 高校图书馆古籍读者服务存在问题

近年,随着国家对古籍的逐步重视,古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古籍工作逐渐摆脱传统的阅览模式,向数字化服务及研究类型多样化发展。结合表1以及古籍服务工作经历,笔者发现古籍读者服务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古籍从业人员紧缺,分工不很合理

由表1可知,有半数以上高校图书馆古籍部长期不到5名工作人员,他们既要负责古籍的整理与开发、古籍的管理与保护,又要完成读者服务等多项工作,其能力、精力有限,这无疑影响了古籍服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如笔者所在的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称师大馆)古籍部长期就只有3~4名工作人员,他们分别负责古籍修复室、古籍线装库、新印古籍库3个室的管理及读者服务工作,遇到读者较多的情况,还需要从其他科室抽调工作人员协助完成。事实上,师大馆古籍藏书有近20万册,是湖南省高校中古籍馆藏量最多的单位,在全国师范类高校中古籍保存量也是位居前列的。近几年,陆续招聘了几名新进人员,为古籍的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但这与古籍在图书馆的地位还很不相称。古籍管理与服务工作也让笔者深切感受到,古籍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精力,师大馆平均每年近2/3的时间已用于古籍的管理和保护。譬如,自2005年起,教育部陆续向百所高校赠送《中华再造善本》,其中第一、二批的函套由于制作过程中晾得较干,保存状况还好,后面几批函套不够干燥,加之湖南的气候长年湿度较大,一到春秋季,函套很容易发霉,师大馆虽已配备空调及除湿设备改善古籍的保存状况,但承受不起昂贵的电费。若将函套丢弃不用又较为可惜,也不利于展现古籍的原貌,不利于保护古籍。工作人员只好耐心处理函套的霉菌,或对函套进行刷灰除尘,或配制低浓度化学试剂给函套除去霉菌并进行晾晒。保存新印古籍函套尚是如此,更别说保存那些饱经沧桑的古籍珍善本。遇到申报国家珍贵名录、题跋整理、古籍普查等任务,古籍的基本保护工作就只能暂且搁置。因此,馆藏古籍量较多的高校很有必要酌情加大不同层次古籍工作者的投入,细化分工,专人专职,既加强古籍的保护,又要保证读者服务工作的顺利、高效运行。

2.2 古籍数字化、编目系统滞后

编辑完整、详细的目录是古籍整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读者工作的前提。高校图书馆不同于大型的公共图书馆,公共馆对古籍典藏、保护、管理与研究大多能细化到具体的人员,而很多高校图书馆即使有着丰富的古籍资源,但迫于从事古籍的专业人员较少,古籍工作没法细分。而且,高校图书馆主要把重心放在读者服务方面,很多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古籍尚未整理与数字化,甚至还未完成古籍的联合编目,线装古籍依旧采用传统的卡片目录检索。读者仅靠书名或分类卡片目录来进行查询,这种检索方式使得大量习惯于电脑及网络的读者忽略了可利用的馆藏资源,造成读者“众里寻他千百度”却与之擦肩而过的结果。而且,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有书无卡、有卡无书等现象也偶有发生,加之古籍工作人员更替,财产账目也有误差,也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另外,也有些卡片目录著录不全,特别是有些古籍丛书,没有子目分析目录,即使是新印古籍丛书,也存在着编目著录不完整、缺少子目、检索点不足等问题,众多收在古籍丛书中的文献不为人知,读者对馆藏资源的利用也受到很大限制。可以说,完成古籍的联合编目对高校图书馆来说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然而,古籍编目也是各种文献编目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工作。古籍的编目需要有一定的前期工作,包括对古籍的清书对卡、古籍版本的鉴定等,这些前期工作如果没做到位,制作的古籍数据就会出现错讹,从而影响读者的正确检索。所以,有必要集中精力做好古籍编目的前期工作,确保编入数据的精准无误。同时,所用古籍编目检索系统,应尽可能详细呈现古籍的版本信息,能为读者提供更快捷、精确、全面的检索渠道。

2.3 古籍整理、开发力度不够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受传统的“重藏轻用”观念的影响与束缚,另一方面由于图书工作者在高校中的地位不高,缺乏相关学术带头人,古籍整理与开发工作进展仍旧缓慢。虽然也有少数高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大馆成立了专门的古籍研究所,对馆藏古籍进行了利用与开发,但高校图书馆整体却不容乐观,很多高校也只是拟计划中,迟迟未有实施。笔者所在师大馆拥有丰富的古籍文献资源,2009年进入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现已有5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古籍专业工作人员缺乏,一些珍贵的古籍未来得及整理,名录申报的难度较大,亦存在漏报现象。尤其碑帖部分,缺乏相关专家鉴定,无法确定版本,没有申报。事实上,师大馆不乏古籍珍善本,而且地域特色较为明显,藏有大量湖湘先贤的稿本、抄本、手批本,如享有“明清三大家”之称的王船山,“师夷长技以制夷”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藏书大家叶德辉,经学家邓显鹤、王闿运、王先谦、皮锡瑞、曾运乾、杨树达等,政治家黄本骥、李元度、曾国藩、胡林翼、郭嵩焘、谭嗣同等,他们的大量著述、藏书师大馆均有收藏,并且还存有他们的一些批校本和手稿本[2]。如皮锡瑞《师伏堂经学杂记》、郭嵩焘的未刊稿本及其批校本、曾运乾手批《庄子集解》、《春秋三传讲义》等等,这些手稿和批注都是先贤的直接成果,也是独一无二的财富,如果这部分稿抄本能得以整理、开发,其价值可想而知。

鉴于此,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在平衡好“藏与用”的基础上,应开拓新的思路整理与开发馆藏珍贵古籍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如可以通过编纂各种目录索引或撰写古籍书目提要等方式对馆藏古籍文献资源进行揭示,让读者了解与熟悉馆藏古籍资源;也可以和出版机构合作,对馆藏珍贵古籍进行影印出版、数字化等工作,使珍贵古籍得以再生,促进其开发利用、共建共享;馆藏古籍丰富且存有大量珍善本的高校图书馆,还可以考虑与院系合作,利用本校的科研资源,建立专门的古籍研究所,或参与全国性的古籍整理项目,加强对古籍的整理与开发,以弥补古籍专业人员稀少之缺陷。

3 做好高校古籍读者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3.1 做好检索、阅览教育

从表1可知,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多为闭架。同时,古籍的阅览、复制及拍照都有相关规定,古籍检索系统也各有差异。因此,有必要到相关院系做好读者入馆专题教育。或者对于初次接触古籍的读者,主动耐心询问其阅读目的,然后简要介绍古籍室的藏书布局、目录体系、分类体系、四角号码及主要工具书的使用等,让他们对古籍藏书及其检索有所了解,并根据其需要向他们推荐高质量的点校本或注释本。若馆内未藏有纸质图书,则可以帮助查询电子资源如中国基本古籍库、超星电子图书、读秀等,或查询其它图书馆是否有此图书及版本,引导读者掌握多种检索途径获取自己所需资料。其次,在给读者提供图书前,应向读者强调古籍的重要性与珍贵性,言明利害关系,使读者能够主动配合工作。同时,检查图书是否夹有重要档案资料,个别图书因长期没使用积有灰尘霉菌,必须先确保图书干净整洁后再提供给读者。对于第一次阅览的读者,应向其介绍基本的书籍保护规则,如读者阅览时应保持双手干净、不吃零食、水杯远离书桌;摘抄时一律使用铅笔,不能使用自来水笔,以免污损书籍;翻书时不许舔、捻书页,不许在书上勾划涂抹,更不得折页等等。读者阅览期间,工作人员也应时常巡视,及时纠正读者的不良阅读习惯,对于要拍取某部分资料的读者,让其在装有监视器的位置进行拍摄,或由工作人员进行拍摄,且拍摄不能超过全书的1/3。对于不遵守规定且故意刁难工作人员的读者,应避免正面冲突,以关心与感化为主,注意语气与方法,使读者主动遵守规章制度。

3.2 熟悉馆藏,加强与读者的沟通

熟悉馆藏是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要熟悉馆藏古籍文献,尤其是特色古籍文献,给读者尤其学生读者的论文选题与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众所周知,撰写论文贵在材料的新颖。很多研究生因不了解馆藏古籍文献,常常不能全面掌握所需资料,其查询往往带有盲目性,资料搜集有限,研究也局限在某个人、某本书或问题的某个方面,视角相对狭窄。这就要求古籍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专业知识适时给予引导,向读者传递比较有价值的研究信息,使他们触类旁通,多方搜集资料,广泛阅读文献,从而为相关课题的研究做好充分准备,打下扎实的资料基础。当然,还要熟悉本地其它馆的古籍文献馆藏。譬如,曾有读者查询湘籍刘氏家谱方面的资料,而师大馆家谱类文献寥寥可数,笔者知湖南图书馆家谱收藏是特色,便建议其到湖南图书馆查询。

要为读者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古籍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必须做有心人,关注读者的阅读倾向与需求。师大馆主要采取读者个别交谈与填写登记表形式,如对于第一次阅览的读者,除简单借还程序外,还要求其专门填写一张个人研究登记表,包括读者所在单位及院系、从事的专业、研究方向、所要完成的课题和相关带头人以及所借阅的书籍借还日期等都有细致地登记,并附有备注,让读者提书面建议。这样,在以后的接待读者工作中,工作人员与读者就能更有效的沟通。

3.3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

古籍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个方面,这决定了古籍读者服务对专业的综合性要求非常高。另外,当代学科的交叉、渗透,作为一位图书馆员也必须具备图书馆学相关知识与技能,如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等,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这些,都需要古籍工作者在工作与实践中不断学习与充电。具体来说:

3.3.1 要有主人翁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图书馆古籍部不仅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还承担着对古籍的收集、加工、整理、保管等工作,所以仅有书本上的古文献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譬如对古籍的收集,古籍工作者应发挥主人翁精神,密切关注当今古籍的出版现状、行业动态与读者需要,发挥其专业特长为采购献计献策,提高购书质量,为读者做科研提供更多新出、优质的文献。在古籍的加工过程中,常常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如2013~2014年,师大馆着手国家古籍的普查工作,在做数据的过程中,就遇到古籍版本年代、古籍分类、著者取号、书名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古籍工作人员缺乏钻研精神,不去寻因究果,而是囫囵吞枣,就很难解决问题,更别说从中得到业务的提高。另外,高校古籍专业工作人员大多毕业于中文、历史系古典文献或历史文献专业,对图书馆学专业不够了解。因此,古籍工作人员,应找机会参加行业内部的培训深化知识结构,或者到本单位其它部门轮岗并加强与同事间的学习与交流,尤其是技术性比较强的岗位,如图书的编目、信息的处理、系统处理、数字化方面,提高自己在古籍读者咨询方面的能力,使古籍专业知识能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3.3.2 在服务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如前所述,高校古籍读者服务的对象多为教师与研究生等高层次的读者。由于读者的专业、学识程度等差异较大,这要求古籍工作者适应不同的读者,对其提问做出相应的判断,尽量提供可靠的资料或资料线索。譬如,年纪较大的老教授,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但多依赖纸质文献,而关注电子资源与网络资源相对较少,可以引导他们尝试电子、网络资源的查询;而年轻的学生读者,他们对工具书利用不够熟练,可以引导他们多利用相关工具书。而作为古籍工作者,自己首先就要精通工具书与各类检索。另外,有时读者所需查询资料不准确,还会增加查询难度。如文学院一位博士生要求查询其博士论文的引文出处,由于她是网上摘引的二次文献,自己对原文献不熟悉,提供的书名也有误差,所以没有查到文献。后来,笔者仔细阅读其博士论文相关材料,帮其查询相关文献,发现其所需引文出自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篇目,她却误认为是吴讷《文章辨体》中的选文,所以无法找到文献。另有外校读者,湖南大学一位退休教师研究“晚清曾廉的思想及影响”,需要查询《蠡庵续集》,笔者帮其查询师大馆藏分类卡片“集部清代部分”与书名卡片“蠡二十一画”,都未见此书。后查臧励和等编《中国人名大辞典》才知曾廉是近代人,在分类卡片近代部分便找到了该书;无独有偶,查了各类字书字典,在《篇海》中发现“蠡”还有“(蠡+瓜)”这一异体,(蠡+瓜)”是个生僻字,但书名卡片却是以这个字的笔画为检索根据,所以,导致分类卡片与书名卡片都不见此书。有时,古籍工具书也不免存在一些疏漏错误,还不能尽信书。凡此种种问题,如果工作人员不积极应对,就会让读者丧失一部分珍贵的资料。事实上,帮助读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自身学习提高的过程。

[1]匡小烨.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古籍读者服务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4):25-26.

[2]肖利来,李鹏连.古旧文献的学术研究价值及保护[J].当代教育论坛,2012(6):78-81.

(责任编校骆雪松)

Situation of and Reflections on Academic Libraries’Service for Readers of Ancient Books:Taking the Case of Library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Li Penglian
Library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

This paper shows the problems with academic libraries’service for readers of ancient books after investigating 26 academic libraries,such as shortage of employees,unreasonable division of work,digitization and cataloging system lag,and insufficiency in development.Reflections are made on library retrieval,reading education,exchange with readers,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work capability by making an investigation of Library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academic library;ancient book;reader service

G252

李鹏连,女,1982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为古籍整理与研究,发表论文5篇,主持湖南省高校图工委、湖南省教育厅社科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社科课题各1项。

猜你喜欢
古籍馆藏文献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