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60临床观察

2016-05-18 02:07刘思思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刺

刘思思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中医院康复科,广西 博白 537600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60临床观察

刘思思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中医院康复科,广西博白537600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总有效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偏瘫;针刺;康复训练

中风偏瘫是临床多发且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科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其临床表现为不醒人事、半身不遂、伴口眼歪斜突然昏仆。中风偏瘫有非常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上已从针刺治疗逐步发展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研究显示其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1]。为研究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笔者选取给予各类针刺治疗的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诊的120例中风偏瘫患者,排除标准:并发严重肿瘤,重症感染等病患者;伴有关节挛缩、先天足下垂畸形患者;其他周围神经损伤引发的偏瘫。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病程5个月~7.9年,平均病程(4.1±6.3)年,平均年龄(44±6.3)岁,右侧偏瘫26例,左侧偏瘫34例,7例合并有高血脂,5例合并有糖尿病,10例合并有高血压;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病程4.7个月~7.8年,平均病程(4.0±6.2)年,平均年龄(42±5.8)岁,右侧偏瘫25例,左侧偏瘫35例,6例合并有高血脂,7例合并有糖尿病,11例合并有高血压。两组性别、病程、年龄、偏瘫类别及合并其他临床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行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通过静脉滴注依达拉奉20ml+盐水或葡萄糖液100ml,2次/d。并行康复训练,主要内容:配合按摩康复,将肢体处于正确功能位,行速度运动和主动运动的训练,利用健肢行被动运动,下肢桥式交叉式训练,上肢上举交叉训练,通过体位抗痉,改善机体软组织僵化,助患者放松肌肉,强化助力活动,同时引导患肢行活动角线,强化抑制痉挛,灵活关节增强肢体控制力。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持续时间为8个月。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主要内容:常规消毒,联合使用头针与体针,刺激患者的双运动区、感觉区,以患侧肢体的太冲穴、承山、照海、太溪等穴位为主。4个穴位/d,1次/d,针刺时间30min/次。30天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持续8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2]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扶拐独立行走或独立行走,基本恢复神经系统功能;有效:患者不能独立行走,但恢复部分神经系统功能;无效:患者症状无变化,神经系统功能未恢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运动功能评定:严重运动障碍运动评分为<50分;明显运动障碍为50~84分;中度运动障碍为85~95分;轻度运动障碍为96~100分。

日常生活质量评定: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大部分或完全依赖他人为≤40分;部分依赖他人为41~60分;生活自理为≥61分。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不同阶段各项数据评分对比据数据资料结果对比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不同阶段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同阶段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的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提高,但观察组提升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中风偏瘫是一种脑组织因多种因素导致动脉供血不足、血流异常的疾病,患者脑组织逐渐出现坏死、软化的症状和偏瘫、失语等体征。中风偏瘫患者若能抢救治疗,可在病情逐渐稳定后的1~6个月运动功能障碍逐渐减缓恢复到最大程度,因此给予患者提供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尤为重要[3]。

从本研究统计的检测指标结果可看出,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提高,但观察组提升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助患者强化助力活动,强化抑制痉挛,灵活关节增强肢体控制力,增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质量,效果明显。与廖远碧等的研究结果相似[4]。通过对曲池和阳陵泉两穴位进行针刺,可以促进新的中枢一肢体运动传导通路的形成,脑电活动从兴奋抑制过程逐渐恢复正常,促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调整脏腑,疏通经络,有效刺激脑电波,起到整体与局部兼治的作用。同时,针刺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脑血管扩张,降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提高血液流速,从而增加脑血流灌注量,改变患者血液流变学,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病后脑组织的血氧供应,使脑部缺血得到较好缓解[5]。促进运动通路的活跃,还有赖于正确运动模式的输入,康复训练为此提供良好促进作用。康复训练是建立在神经生理学基础上的治疗技术,通过对痉挛肌肉的静态牵伸、关节活动度的保持、抗痉挛模式的训练、良肢体位摆放等全身关节的运动,输入感觉,诱发分离运动模式,缓解痉挛,易化训练,调节各反射对运动的影响以改变痉挛的模式,促进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最终使痉挛的肌肉的肌张力降低,或使瘫痪的肌肉恢复肌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6]。康复训练与针刺联合治疗相协调从而激活感觉一运动系统的反馈模式,激活了感觉功能,刺激改善周围循环功能状态,同时可强化肌肉活动,控制疼痛缓解肌肉紧张,抑制痉挛等。针刺与运动疗法,产生强化自然自愈力和激活机体的恒常性的效果[7]。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便于操作,可靠,具有较好的疗效,是偏瘫患者的福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岩,李亚文.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3):65.

[2] 张小义.老年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价值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26):57-58.

[3]潘国庆,罗清平,刘密.浅析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3):119-121.

[4]廖远碧.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3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6):225-226.

[5]白宝华,鲁伟丽.针刺“颈七针”配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126例[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828.

[6]黄瑾明,宋宁,黄凯.中国壮医针灸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194.

[7]刘喜堂,刘喜庆,魏晓楠,等.中药结合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8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4):665-666.

(收稿日期:2016.01.20)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094-01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针刺
脑科学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