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飘逸的隶书技法(二)

2016-05-17 03:06:32方建勋
书画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曹全碑竖画笔锋

文/方建勋



清秀飘逸的隶书技法(二)

文/方建勋

四、竖直

隶书的竖画,基本要求是“直”。但是,直得要有微妙变化,其微妙变化主要体现于提按与势向方面。

(一)隶书的竖画常见的有垂露竖与悬针竖两种基本形态,如图4-1。

有些隶书字帖中竖画,起头处往往强调方势,从而形成后世所谓的方笔。这种“方笔”或“方头”的出现,既与原书者的用笔法有关,也与刻工的用刀镌刻有关。清秀飘逸一路隶书中,《小子碑》方笔较为多见,《礼器碑》其次,《曹全碑》与《孔宙碑》则较少。起头处的方笔写法是,将毛笔笔锋沿水平方向向右横切下去,顿按,然后提笔调整成中锋向下行笔。(图4-2)

(二)形态多样。

竖画的粗细变化丰富。一字中多个竖画,竖画与竖画之间存在粗细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较容易把握。比较难把握的是单个竖画中的粗细变化。单个竖画的粗细变化,带来竖画的多样形态,主要有:上粗下细、上细下粗、细粗细、粗细粗、波颤竖。(图4-3)

(三)势向多变。

虽然隶书在整体感觉上横平竖直,但是就像横平指的是一种感觉上的平一样,竖画的“直”也是指在整体感觉上需要竖直,而不能简单理解为每一个竖画都是纵向的垂直。其实隶书的竖画,在纵向走势上与横画一样需要多种变化。但是,不管竖画的走势如何,都不能“离心”——游离于整个字的结构之外,无法与整个字融合。

图4-1 隶书的竖画

图4-2 竖画的方起

图4-3 隶书竖画的形态变化

五、撇法

飘逸一路的隶书,除了波画,撇画与捺画的飞动之势是不可或缺的。隶书中的撇画,与楷书的撇画在用笔提按方面正好相反。它是前轻厚重,而楷书撇画则前重后轻。试比较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中“不”字与《曹全碑》中的“不”字(图5-1),二者差别非常明显。

在隶书中,撇画也是形态多样,主要有短撇、长撇、直撇、竖撇等几种。短撇的形态与点有些像,轻落笔后,顿按后即顺势回锋。长撇往往有一个弧度,如《曹全碑》中“不”字的长撇,在收笔处通常顿按后向上顺势回锋。直撇通常较瘦且直。竖撇是竖画与长撇的合体。(图5-2)

图5-1 隶书的撇画

撇画最要留心之处,是在撇画收尾处的笔锋变化,或者如垂露竖的收尾一样,圆浑饱满;或者笔锋微微地挑出一点锋势,如花苞初露;或者有明显的笔锋,如行草书牵丝引带;或者笔锋提起,如细枝伸出。(图5-3)

当撇画与捺画在一字中,先撇后捺续接出现时,要特别注意两者之间的笔势相接相续。书写时,撇画至收尾处,顺势一顿,借着笔势(此时具有弹性的笔锋受挤压有一种自然外弹之力),笔锋向上挑起,在空中作一外圆弧形,然后顺势落笔,逆入开始捺画的起笔动作。从图5-4可以看出,汉简“文”字的从撇到捺的笔势关系,比碑刻“文”更为明显。

隶书的撇画不难于飘逸,而难于在飘逸中见沉着。因此,行笔时,以提笔为主的同时,还要时刻按着笔,做到飘而不浮,灵动而厚重。

图5-3 撇画收尾处的笔锋变化

图5-4 隶书撇、捺对比

六、捺法

隶书的捺画,与波画相似,也可以说是斜着的波画,用笔过程同波画一样较为复杂。其运笔过程,不仅有明显的提按变化,还有弧度,而且行笔路线也蕴含曲折。楷书中的捺画与隶书极为相似,因为楷书的捺画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早期的楷书,如三国钟繇的楷书,遗存了明显的隶书形意。这不仅在体态上,并且像捺画这样的主要笔画,与隶书极似。直到后来楷书走向完全成熟,捺画才与隶书拉开一定距离。二者主要的区别是在捺尾:隶书如雁尾,圆满;楷书如大刀,锋利。当然,这是总体上的比较。具体到每一种碑帖,则会有所偏差。譬如《礼器碑》,就有许多捺画收尾处如大刀状。这并非《礼器碑》偏离隶书的主要特征,而是说明楷书之捺,源头正在隶书。(图6-1)

与撇画一样,捺画的形态变化也较多,如有短捺、长捺、平捺等。这些形态不难把握,难把握者有三:一是整个捺画走向的直与曲,二是收尾处的圆与方,三是收尾处(雁尾)翘的高低。如果学习者能注意到这关键三点,捺画就容易把握了。如图6-2所示,《曹全碑》“戊”字捺画行笔经历一个大弧度,而“令”字捺画则几乎是直线行笔;《孔宙碑》的“反”字捺尾外轮廓极圆,而《小子碑》“不”字捺尾形方;《小子碑》“表”字雁尾上翘得很高,而《礼器碑》“大”字则是略有所翘。

常见有学习者,对捺画的雁尾状非常在意,为突出雁尾之形似,常以描画修改之法获得满意之效果。这大大违背了书法的本质。书法便是要一笔书写而成,不可描画修饰。像波画、捺画这样的技法难度较大的笔画,也同样需要一笔而成。初时,用笔动作可以放慢,以求形,但也不可用描画之法。一旦熟练,则挥运自如,形神兼备。否则,永远只有形似,而难有神似。

七、点法

隶书与楷书属“正书”,“正”者,有庄整之意,具有一种静态之美。然隶书与行草相比,虽偏于静态,却是静中有动。对表现静态美的楷书与隶书来说,“点”这个笔画在其中起到了活泼生动的作用。在隶书的基本笔画中,点的形态最为丰富多姿。这一方面是因为点本身具有多种形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他笔画也往往用缩减成点来替代。点有一种跃动感,或重若崩云,或轻若蝉翼,或在上下,或在左右,使整个字显得洒脱灵动。如《曹全碑》“马”字,除了点就是横画与竖画,结构静穆稳固。正是这四个点,化静为动,让整个字呈现一种动荡感。再看《小子碑》“郎”字,如果没有这两个点,整个字线条虽然宛转流畅,但是节奏显得有些沉闷与单调。这两个点,如乐曲中的休止符,打破了原先之节奏,于是有抑扬顿挫之美。(图7-1)

就点的书写技法来说,它并没有波画或撇、捺那么难。它的难,在于细微的势的表现上。点之势,是最不易把握的。点的形态变化之所以那么多,就是因为随势而变,往往随它在一个字中不同的位置而变。在不同的位置,为求得与其他笔画的融合、团结一体,就要作出呼应之势。于是形态也就有了细微而丰富的变化。因此,在隶书中,下面将要点分而论之。

单个点:位置不同,往往点的势向也不同。(图7-2)

左右对列点:左右之间有一种顾盼相接之势。(图7-3)

三个点:三个点以“三点水”与“心”出现最多。

三点水:一般是上边一点势向下,中间一点势水平,下边一点势向上,如手电筒光一样,从中间向外发散。不过要注意:中间一点的笔势也往往有向下或向上的变化;三个点是有长短大小变化的,不可一以律之。(图7-4)

心字底:或为单字,或作部首,三个点通常是中间一个点较为竖直,左边一点势向右,右边一点势向左。再者,三个点都汇聚于撇画(写成楷书即弯钩)的上部,以求精神凝聚。(图7-5)

三个点,还有其他一些字也用到。如《礼器碑》“赫”字左边三点和右边三点,《孔宙碑》“绥”字三点,一般是中间一点竖直些,左边一点右倾,右边一点左倾。所有点都是笔锋上出锋,以表现势向字心。再如《小子碑》“称”字,三点水平并列,顺着笔势运动过程,可以发现它们其实是与上面的波画运动节奏是一致的。点在不经意间,如有流水叮咚之声。(图7-6)

四个点:常见有“雨”字点和“火”字点(即四点底)。“雨”字点一般四个点大小相近,总体在呈水平状的同时略有上下倾侧,如雨珠洒落空中。四点底,一般是中间两个点竖直一些,左右两个点分别向外倾侧。比较《孔宙碑》“廉”字与《小子碑》“俭”字中间两点之势向,“俭”字的显然倾侧幅度更大。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四点落笔时都是从字心向外落下。上面提到三点水的势向,如灯泡发光,四点底其实也是如此。(图7-7)

关于点,除了以上所举字例,还有“之”与“走”字底中也有多个点。它们的写法,在汉代隶书中出现次数多,且技法要求较高,后面将单独分析。

图6-1 隶、楷比较举例

图6-2 隶书捺画的走向

图7-1 隶书的点法

图7-2 隶书的单点

作者系北京大学美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北大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兼导师

本栏目内容选自2015年12月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技法讲坛——清秀飘逸的汉隶技法45例》

约稿、责编:金前文

图7-3 隶书的左右对列点

图7-4 隶书的三点水

图7-5 隶书的心字底

图7-6 隶书三点的变化写法

图7-7 隶书四点的变化写法

猜你喜欢
曹全碑竖画笔锋
一个动作写出笔锋
检察风云(2022年3期)2022-03-12 14:08:51
旋转&跳跃
名家笔锋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张健书法作品
青年生活(2020年23期)2020-08-04 10:27:43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中国篆刻(2019年10期)2019-10-28 07:07:00
学写竖画
汉字美容院
《颜勤礼碑》名迹赏析(二)
老年教育(2018年2期)2018-03-31 01:19:05
雕刻时光
大作文(2016年6期)2016-05-14 11:14:30
对临《曹全碑》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