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新月
很多人选择在这个季节,信步去看一场花事,渡船去看一湖山水。不知是听见时光在召唤,还是看见白云在招手,就这样,背上简单的行囊,匆匆出发。可匆忙之间,忘了来路,不知归程。流年易逝多少风霜,笑看风云浅唱几回。
兰州·黄土高原耐得住寂寞
遥远古老的驼铃声从河西走廊的漫漫风沙中洋洋洒洒地飘来,穿越尘封已久的荒漠戈壁,追随奔流不息的黄河流水。黄河沿岸人们感恩这份天赐的质朴,让他们得以在纷扰的世界中寻觅这样一段难得的回忆。醒着的时候,人们喝的是一壶黄河水,睡觉的时候,人们枕的是黄土高原的梦乡。
一碗牛肉面唤醒了沉睡的黄土高原,唤醒了黄河,也唤醒了兰州人。兰州拉面制作繁琐,但是香气四溢,让人流连忘返,已成为“兰州三绝”之一。也是兰州人每天必备的早点。拉面的制作过程要经过很多道工序,一大早起来,拉面师傅就要开始熬汤,牛肉汤是拉面的精髓,牛大骨,加上各种香料中药,用大火熬制好几个小时。拉面是一门技术活,不是一般人可以干好的,从拌面,省面,揉面,拉面,师傅要忙活一早上。拉面师傅将油黄油黄的面条放入沸水中,待面条熟透,浇入牛肉汤,撒上蒜苗香菜,油泼辣子,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就可以上桌了。牛肉汤醇厚,面条劲道,香菜翠绿,辣子添色,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漫步黄河边,突然想问,多少年前,来往穿梭的骆驼商队,是不是也曾经驻足黄河岸边,感慨过黄河景色?水有节奏地拍打着两岸,似乎是来自于几千年前的问候,用手掬起一捧黄河水,饮上一口,恍惚觉得饮的不是水,而是在岁月里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记忆。岸边的石子不知道躺在这里多少个春秋,棱棱角角都已经被打磨的光滑圆润。就像人生一样,年轻的时候轻狂浮躁,而当你看过了很多风景以后,就会看开一切。人们称骆驼为“沙漠之舟”,而在黄河上,人们更习惯乘坐羊皮筏子。不得不佩服古时候黄河两岸人民的智慧。人们将羊的皮整张扒下,用针线缝制成一个结实的气囊,再吹上气,上面放上木板,这就是羊皮筏子。坐一只羊皮筏子,顺流而下,一直漂到与水天相接的地方。到了黄昏,就可以真真切切地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黄河水被日光照耀成了火红的颜色,日光被河水晕染成粉红的颜色,岸边的石子跳动地闪烁,两岸黛青色的崇山峻岭上,炊烟袅袅,就着昏黄的日光,人们用一桌饭菜解决一天的疲倦。真的想纵身一跃,跳进这黄昏的图景之中,做一个关于黄河的好梦。当天色昏暗下来,一切笼罩在黑暗之中,星辰布满整个天空,月亮的洁白光芒撒在黄河上,白日的喧嚣逐渐散去,夜晚的兰州城宁静祥和。兰州不同于其他繁华都市,没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夜生活。街边的小吃摊,一个烤炉,几张塑料桌椅,炭火旺盛,烤串儿香气四溢,再来一扎啤酒,这就是兰州人随性的饭后。这里的人们醇厚质朴,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寂寞,也一直寂寞地活着。
黄河母亲,就在黄河岸边,一座关于黄河的雕像。一位母亲紧紧抱着她的孩子,面带微笑,默默地注视着她的孩子。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我们就像是黄河的孩子,躺在黄河母亲的怀抱中,黄河母亲哺育了华夏儿女。黄河水温润绵长,就像母亲的乳汁,给予我们养分,给予我们成长的勇气。我们炎黄子孙生来就有两个母亲,一个是我们的生身母亲,一个就是黄河母亲。我们常常说要孝顺,要好好感恩我们的母亲,但在回报生身母亲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想想我们的黄河母亲呢?
兰州城古时候是匈奴盘踞的地方,人们称这里为边塞,以前虽然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商队来往,但是这里黄沙满天,人迹罕至,难于开发,所以一直以来这里不被人们关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自足自给,靠着老天爷给的一口饭,忍受着寂寞,在黄土高原上,活着自己的精彩。岁月穿梭,四季变迁,兰州城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看着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我们如过客,匆匆闯入兰州的梦中,又匆匆离开,没有人可以理解兰州所承受的寂寞,或许它是中国版图上不起眼的一小块地方,但是它在我的眼中,有它独特的魅力。很多人喜欢名贵的宝石,而我却独爱没有经过打磨的原石,因为原石纯粹,是一种天然的美。兰州就像一块原石,虽然粗犷,虽然不羁,虽然独揽寂寞,可它依然生机盎然地活着。寂寞陪伴它,时光消磨它的青春容颜。唯有黄河,静静流淌,带着兰州的故事,漂去远方,一个只有我们知道的地方。
成都·宽窄巷子里的激情岁月
如果你拥有一段闲逸的时光,那在成都的宽窄巷子里消磨最好不过。在宽窄巷子里,任何一种活法都不算是浪费。
宽巷子展现的是成都人的“闲”。随便走进一家茶馆,要一壶上好的雀舌,倒在瓷质的茶杯中,抿上一口,待茶香在身上萦绕片刻。摆上棋桌,与几个好友下几盘象棋,不管输赢。看老人休闲地喝着茶摆龙门阵,可爱的小猫在椅子下打盹儿。就这样坐拥一段慵懒的时光,整整一天,却觉得短短几个小时,转眼一瞬。或者穿一双布鞋,踏着青石板,在昏暗的巷陌中穿行。用手抚摸两边墙壁,闻着巴蜀风情熟悉的气味,似乎就可以唤起很多已逝的记忆。
但窄巷子展现的却是“慢”。当我踩着柔软的光阴走进窄巷子,不敢大声呼吸,不敢快步行走,害怕一不小心打破这里原本的氛围。一些年轻人在一起分享音乐,他们将青春岁月轻轻拿起,轻轻放下,没有一丝焦躁,没有一丝不安。他们用旋律酝酿一杯美酒,让每一位过客细细品味。他们把时光的影子拉长,慢慢生活,让生活不再是一件麻烦事,而是一种体验。青苔满布的院落,几株黄金竹正在阳光下修身养性;池塘里,荷叶慢慢摇曳,它们都在以缓慢的速度生长,休闲的姿态活着,是这里的气氛感染了他们。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驻足,不是为了窥探院内的风景,而是为自己的生命寻找一个归宿,可以安放自己。走进龙堂客栈,放下简单的行囊,成都有很多这样独具风格的客栈,收留像我一样匆匆的过客。很想知道,是谁在这个桌子上和爱的人共进晚餐,是谁在这个吧台上喃喃细语,是谁在这个卫生间低声抽泣。
宽窄巷子是宽容的,它允许每一个人在这里,用各种方式消磨时光,享受人生。而每一个人都是匆匆来过,等不及看,来不及享受,又要出发。带着宽窄巷子短暂美好的片段,开始新的旅程。
来成都的人,走的时候,舌尖上都带着火辣辣的味道。火锅,这种由纤夫创造的美味,在成都平原流传已久。火锅制作繁琐,火锅的锅底要用到当地人家都必备的一种食材。人们要采集最新鲜的朝天辣椒,锅里放菜籽油,放入辣椒,大火熬制很长时间,用辣椒把油熬成红色,这就是红油。在红油里加入牛油、花椒、辣椒、各种调料、中药材,再倒上浓浓的鸡汤,最简单最普通的锅底就大功告成了。涮菜的选择因人而异,生活在大山的人们,更愿意就地取材,晒干的木耳草菇,新鲜的时蔬,城市的人们,涮菜的种类五花八门,没有什么食物不可以放入锅中。夏天的夜晚,火锅店里进进出出的人很多,人们喝着啤酒可乐,吃着滚烫的火锅,满头的汗水,在这样有激情的夜晚,空气似乎都是炽热的。其实,人们放到锅里更多的是人生。人生各种有趣的体验,有趣的经历,都在锅里慢慢混杂,人们互相交流,互相感受,你在我的人生被感动得痛哭流涕,我在你的人生里欣喜万分。我们缺席了彼此的过去,但是庆幸的是,我们没有错过彼此的现在,甚至未来。我们走过别人的人生,短短时光,却是满满的收获。
成都,既有耐人寻味的慢时光,又有火一般热情的岁月。在街上漫步,吹着成都平原湿润的风,感受这座城市古色古香的气息。历史的车轮在这里留下深深的痕迹,当年的蜀国,独霸一方,那些历史烟云,都让这里有一种神秘感,让人捉摸不透。不知道,是应该在慢时光休闲睡去,枕着都江堰缓缓的流水,还是在火锅里继续捕捉别人的人生。时光在这座城市,静静地看着人们爱过恨过,收集着人们的梦想。成都你看,我这空空的行囊早已经被你装满,我曾在你的怀抱里,诉说过,做过梦。这些记忆够我滋养一生,够我慢慢捡拾,够我细细回忆。
看过了千万风景,如今的成都还是那么的云淡风轻,就像曾经,我与你相遇过,或许,我们没有分离过,只是这一次,我们在心底真正重逢。请永远不要为了喧嚣繁华在成都等候太久,因为这里的时光永远都是平淡热情,他不会为了任何一个人改变自己。今天的离开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我期待与你的下一次。当我转身离去,背后只剩一段往事,等待下一个同我一般的人,重新发现。
乌镇·船桨摆动激起几层涟漪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乌镇。
透过清晨朦朦胧胧的雾气,依稀看见窄窄的石桥,星星点点的房屋,听见水声潺潺,这便是乌镇。在晓雾中穿行,空气湿润,清风徐来。河边的小路上,布满青苔,雾气在地面上凝结成小水珠。要是前一晚上细雨蒙蒙,就听见屋檐上水滴掉落敲击石块的声音,清脆悦耳。拿起一杆船桨,坐上一只小船,在荷花深处,寻觅只属于江南水乡的回忆。
船桨打破了一晚上的沉寂。就像这里温婉的韵味一样,石磨豆浆,石打年糕,就是这里人一顿可口的早饭。它们的制作工序就像一首小清新的诗歌,但可得耐得住性子。将饱满的黄豆用水浸泡三天三夜,然后用水淘洗干净,放在磨盘上,用人力或者畜力,细细研磨,直到豆子全部变成沙糯的糊状,再掺点水,放点糖中和黄豆的涩味,一碗豆浆大功告成,看似简单,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没有耐心可不行。年糕也是一样,将糯米煮到软烂,放入石桶,拿石杵用力捣,捣成米团,然后拿出,煮烤蒸炸都可以,重在制作人的心意。莲蓬丰收的时候,人们再配上一碟盐水莲子或者一碗莲子羹,算是给单调素雅的早饭增添一丝趣味。
走进乌镇,一步一景。站在窄窄的石桥上,河水从脚下缓缓流过,时不时看见金色的鲤鱼,成群结队地游过。河里水草泛滥,把整片河水照得碧绿,隐隐约约看见稀稀落落的石头。偶尔漂过几撮浮萍,有深绿色的,有浅绿色的,也有已经腐烂掉呈灰褐色的。船工卖力地摇着船桨,这种水上交通工具,耗费时间耗费人力,但一直存在于这种江南的小村落,因为当你站在河岸上看河水,和你坐在船上看岸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意境。坐在小船上,两岸的风光尽收眼底。两岸的房屋,斜三角的屋顶,斑斑驳驳的白色墙壁,还有少许青苔,因为时间的原因,有的白色墙体已经脱落,露出了黑黑的泥土水泥。雕着各种江南美景的窗户,有全部镂空的,有半镂空的,有用纸糊的,有用红色的窗花的,各式各样。屋檐的边边角角也被讲究的江南人加以雕饰。房屋排列地很整齐,一座紧挨着一座,只留下了不足几十厘米宽的巷子。远远看见前面的石桥,是随意搭建的,没有对称的结构,不过看上去很舒服。不知这石桥建于何时,又在岁月中经历了多少时间,走过了多少人。下了船,将船绳绑在岸边的木桩上,信步走进一户人家。木制的大门,一对铁门环,忍不住上前轻轻叩响,期望着有位佳人前来开门。又自知没有人来,扫兴得摇摇头。矮矮的门槛轻轻松松就可以迈过去。走进去,小小的庭院还沿袭了古朴的建筑风格,两盏落地的石灯摆在厅堂两边,没有了蜡烛,却依稀看见微弱的灯光,好像是半个世纪前的灯火,照亮了今天的人心。一个青花瓷的大水缸摆在左侧,里面养着几条锦鲤,几朵荷花,这是以前文人墨客的意境。透过头顶上的天井,就看见不大不小的天空,像一幅流动的画卷,时而阳光明媚,时而群星璀璨,时而万里无云,在这里,斗转星移尽收眼底。来到中堂,两把桃花木椅摆在中间,两边各有两把木椅。墙上一幅书画,上书“岁月无情风刻意,光阴已逝雨寒心”。说是来江南寻梦,如此看来,寻的也只有流水的梦幻。
烟雨江南,雨是江南的泪水。雨水淅淅沥沥,在天空上划出一道道银亮的线条,连接天与地。雨水敲打着石桥,石路,屋顶,河水,各种声响的汇聚,看似无心之举,倒也是造物主的神奇。整个小镇笼罩在雾色之中,若隐若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万物都在雨中贪婪地汲取养分,努力生长,才不枉雨水的滋润。到了梅雨季节,这样的天气可以不厌其烦地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路上房上的青苔更加茂盛浓密,踩上去光滑湿润,一不小心还会摔一个大跟头。喜欢在下雨天走在巷子里,不知道会不会像戴望舒《雨巷》中描写的那样,“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猜不透雨中的江南,蕴含着怎样的情愫,等待每一个过客驻足这里,剪下一段雨中的旧时光,然后品味,收获。雨过云散,坐在水边的亭子里,品一碗酸梅汁,赏微风斜阳,就这样度过一个下午。
这如画的江南水乡,给人无限的畅想,带人走进一个如诗如梦般的境界,想要从中抽离,奈何这个梦太美,让人舍不得离开。来过,便不再会离开。
如画的江南,悠远长久的好梦,情愿这个梦一直不要醒。
上海·喧嚣世界生命跌宕起伏
法国巴黎,西方有名的浪漫之都。上海,位于中国东南方,人们叫他“东方巴黎”。
清晨,阳光洒在黄浦江上,奔波一夜的游轮停靠在码头,游轮的轰鸣声震得整个上海在微微颤抖。上班族拿着各式早点,奔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站在上海的街头,你不用走,快节奏的人流就会推着你向前走。悠闲的人们就可以坐在路边的店里,享受几个美味的灌汤小笼包。这种小笼包的特色在于当你用牙齿轻轻咬一下,就会有鲜美的肉汁溢出,如果第一次吃,肯定会被热量充足的肉汁烫着;或者有人也愿意尝尝碱面油条,金黄酥脆的油条,能勾起人们的食欲。
走进田子坊,就像走进一座秘密花园。
这条至今还有人居住的巷弄,在喧嚣中,依然有个性地存在着。红砖房屋,青砖地面,纵横交错的电线,都像是被人有规律地排布着。两三层的小洋楼,尖尖的屋顶,红色的外墙,还有时间在墙上留下的痕迹。青砖铺成的地面,刚泼下还没有干的水渍,在阳光下,闪着浓鼻涕一样的光泽,让人有些作呕。抬头一看,姑娘们搭在二楼晾衣线上的花肚兜,为这里增添了不少趣味。各家阳台上种植的花草,垂下了长长的藤梢,上面开着小花,一直垂到一楼的地面。走进巷子里的店铺,闻闻老上海的香水,看看老上海的雕刻,尝尝老上海的糕点,这里的一切都被赋予了老上海的烙印。我想,之所以这里还在,是因为人们在看过了许多风景之后,还是忘不了老上海的味道。人们还想在空闲的时候,可以来到这里,回首那个年代,看看那个年代的景儿,不要让美好消失在发展中。
夜晚的上海,繁华喧嚣充斥着这座城市。途经和平饭店,这座始建于清咸丰四年的饭店,已经走过了一百六十一年的沧桑岁月,它在这里,见证着上海的繁华,感受着上海的变化,承担着上海的责任。紧接着穿过熙熙攘攘的中山东一路,就与外滩不期而遇。站在观景大道上,看着对面灿烂的夜景,仰望着东方明珠塔,仿佛看见一面旗帜,告诉我,这就是上海。对面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不停地闪烁,连天上璀璨的星河也掩盖不了这里的光辉。转过头看身后,气势宏伟的西洋建筑群,每一座形态各异、风格迥然,古典主义风格的亚细亚大楼,拱形的设计,方方正正的门窗,强烈的对比,给人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英国古典式的上海总会大楼,门前六根大柱子,让人想起罗马斗兽场,左右对称,循规蹈矩的风格。欧洲古典折中主义的海关大楼,典型的欧洲教堂,塔尖的屋顶,上面还有类似于伦敦大本钟的报时钟表。每一座建筑,都代表一种风格,一个国度。看过以后,像是游览了整个世界。而且,每一座建筑都被各种颜色的霓虹灯装饰得耀眼,繁华中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你会惊讶于这里的一砖一瓦,不是因为它们夺目,是因为它们一时间全部在你眼前,你难以置信,但这是你真真切切看到的世界,这是只应该出现在梦里的场景。
乘坐一艘游轮,穿过黄浦江,到达岸边,来到了东方明珠的脚下。坐着观光电梯,一直到塔顶,缓过神来,站在上海中心的最高点,鸟瞰上海。上海被灯光吞噬,没有一点阴暗的地方。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在闪亮的灯光下无处闪躲,只好接受光明的洗礼。夜晚的上海就是一座光的海洋,魅力不减,美得让人心生嫉妒,光明占据了这个城市最好的地段,最好的时间,最好的风景。有钱人,生活在云端的宠儿,吹着空调,喝着一杯又一杯苦涩的中药味儿的咖啡,享受着正宗地道的泰式按摩;平凡人,在普通的社区里,穿着背心短裤的男男女女,一把摇椅,几个邻居,用啤酒扇子麻将扑克驱散燥热的暑气。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着夜晚的繁华。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上海的纸醉金迷万千宠爱,没有人能够拒绝上海带来的诱惑。上海时时刻刻做好准备,接受世人的顶礼膜拜,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还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付出热情,那除了这里,我想不出第二个地方。
我们走了那么久,最终还是在上海重逢,在这里,我们唱响了生命的欢歌,致敬繁华。这里的每一个人物,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在努力地活着。用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生命里跌宕起伏。上海这座城市还是静静地在那里,不离不去,守护着自己的初心,永远不改。这里,梦想与现实碰撞出火花,热情与高贵相辅相成,怀旧与发展和谐并存,我们喜欢这里的华丽,喜欢这里的真实。
走走停停,来来回回,说说笑笑,已经度过了最美的青春。最后才明白:真正的释然,不是看尽繁花似锦云卷云舒,亦不是踏遍天涯海角山川万里,而是当你放下内心沉重的包袱的时候,那时,纵然一生云水漂泊,也无怨无悔,自在安宁。我走了很久,前方的风景触手可及,又仿佛远在天边。年华流转,一生短暂,今后的时光,今后的旅途,携一段时光,自己一个人安静走完。其实,世界之大,哪里都可以成长,哪里都是归宿,不必在意太多是是非非。那么,剩下的流年,不要来寻我,我亦不去找你,静观一世,笑看一路,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