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捐官只为贪

2016-05-16 06:35唐时月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4期
关键词:官位县衙县令

唐时月

捐官,又称捐纳,是封建社会时期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物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

清朝时候,山西山阴县有一个叫蒋渊的人,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史书中没说,笔者估计很可能是个商人,因为他有着商人一样精明的头脑——当朝廷开了捐官先例后,他算了一笔账,得出的结论是:花钱捐官是所有生意中最赚钱的买卖,花几千两银子捐一个县令,哪怕是瘦缺的县令,每年也可以收入几千两(收回成本还兴许有赚头);如果捞到一个肥缺的县令,一年的收入多达十万两;如果敢于受贿的话,一年几十万两也不成问题……实在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啊!于是,蒋渊便动心了,也想捐个县令捞银子。

可是,这个蒋渊不是财大气粗的主,捐县令需要的几千两银子,他拿不出来,怎么办呢?他便想到了集资这个办法,就是找几个朋友一起出钱捐个知县,官职到手后,集资者共同到县衙任职,然后共同贪腐、按出钱比例分配利润。

想好了主意后,蒋渊便找到了4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那4个朋友一听,也感觉这是个最稳妥的来钱道儿,就立即同意了,于是他们商定:事成之后,由蒋渊任县令,其余4人分别任刑幕、钱幕、钱漕、门稿(门役的一种,又称稿案。负责衙门文书的管理、收发以及传票签发的核准等工作,是衙门长官的私人秘书),这样就可以把整个县衙牢牢地掌握在他们手中,使县衙变成为他们谋利的工具。

就这样,5个人各自出了不同的钱,用这笔钱向官府捐官,几个月后,他们得到了一个肥缺——某县县令,5个人狂喜不已,高高兴兴地上任了。到任上后,按照当时的约定,蒋渊做了县令,其他4人分别做了刑幕、钱幕、钱漕、门稿。

因为是花钱买来的官位,所以要把投资收回来;加上本来他们当官的目的就不纯,所以上任后,这几个家伙舞文弄法、狼狈为奸,每年榨取民脂民膏多达20多万两白银!在这5个虎饱鸱咽的官吏治下,当地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

清朝时也对官员实行政绩考核,每三年考核一次。由于贪得太多导致民怨沸腾,蒋渊被朝廷革职了。蒋渊的官位没了,其他4人自然当不成官儿了,于是,哥五个便一起回家了。但此时,他们早已经脑满肠肥、家财万贯了!

做官之所以能赚到钱,是因为可以进行权力寻租。曾经看到许多贪官在法庭上的悔过,他们之所以贪腐,有一个很大原因,是他们在跑官过程中送了大量钱财,于是,一旦官位到手,就开始大肆“捞钱”,不但要把送出去的钱赚回来,还要收取“利息”;为尽快拿回“捐官”钱,官员选择收受贿赂,与蒋渊等人的想法多么相似!

猜你喜欢
官位县衙县令
奇怪森林
牟恒责罚县令
钱学森谈“人”
为官位吹
再论新生态环境下的“一切为民”
不曾杀陈佗
科考作弊奇招
捕快复仇
渔船上的谋杀
《论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