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
2015年3月,消失20年的伊犁鼠兔再现西域大地的实拍照片几乎瞬间就在网络上引爆,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如此萌物,我们不该让重现成为永别。于是,一系列“拯救伊犁鼠兔”的众筹项目很快上线并得到了众多热心网友的支持,同年8月,一场随这一物种发现者实地探访伊犁鼠兔栖息地的科研考察活动如期展开。
到达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出租车司机叫醒我的那一刻,有一瞬间,还以为自己依然在国道218上,起身准备下车尿尿……五天1500公里的行程,我们很多时间都是在车上,一路沿着天山南北前行。1500公里对于辽阔的新疆来说,只是很小的一段距离,但足以让我们领略到新疆这片大地上的多样地貌变化和多元的文化,当然,还有那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此行主角“天然萌神”伊犁鼠兔。
“天山侠客”直面“冰川活化石”
在伊犁鼠兔命名人兼保护专家李维东老师带领下,这趟被我们称为“天山侠客行”的志愿者行程自乌鲁木齐开启—只不过此行我们并不是重演七侠聚首下天山的故事,而是去寻找一只“以萌服人”又相当珍稀罕见的兔子,并努力为它做点什么。
立秋刚过,就下起了雨。真是一场难得的雨,让这段时间持续的高温终于可以消停一下了。距离乌鲁木齐市区一百多公里外的一号冰川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了,只是这段路途并不轻松。眼前是一段紧挨悬崖峭壁的蜿蜒山道,仅有的路桩稀疏地排布着,有些则因为被撞已经毫无作用的倒伏在地;而山上还不时落石滚滚,从视觉到听觉,路况带来的全方位压迫感让车上每个人都陡然紧张起来。之前一路都在沉沉睡着的同车志愿者谷峪也醒了,眼尖的她不断发现着不幸摔入峡谷深处的车辆残骸,并以此提醒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自认为经历过一些危难“大场面”的我穿行在这样的峭壁峡谷间,也不由自主地倒抽一口凉气,感觉自己连脚板心都抓紧了。
好在一路有惊无险,当翻越过这一段“考验”路况后,路途开始变得平坦了,视线也随之变得开阔,不远的山脚下一个小村庄出现在了大家眼前,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大约三小时车程后我们按计划抵达了此行的第一站—天山一号冰川。
一号冰川形成于第三冰川纪,距今已有480万年的历史。由于现代冰川类集中,冰川地貌和沉积物非常典型,古冰川遗迹保存完整清晰,所以一号冰川有“冰川活化石”之誉,成为我国观测研究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最佳地点。
当我们一行进入冰川区域之后就看到了两个巨大的烟囱,在这原始壮美的山川之间显得特别不和谐。据李维东老师介绍,在此区域栖息着很多珍稀的野生动物,其中就包括本文主角伊犁鼠兔;而这里同时也是乌鲁木齐的水源地,作为科学环保工作者的他们一直在努力促成在一号冰川建立保护区,从而倒逼这些污染企业能够由此迁出。
在冰川脚下的天山大西沟国家气象观测站,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且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近年来冰川的变化情况。据了解,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升温,使冰川退缩加速,相应的冰川融水径流量也呈加速增大趋势,而从1962~2006年的四十多年来,冰川面积已经减少了约14%—显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变不是仅会发生在遥远的北极,也可能就在我们不应忽视的身边。
伊犁鼠兔再现一号冰川
在气象站短暂休息过后,我们就在李老师带领下开始了前往冰川之上回收红外相机的行程。由于上山的路鲜有人走,破烂不堪,汽车也只能勉强通过。再加上刚下过雨,一段路面已完全被雨水冲成了一条小河,只能驾车低挡匀速通过。
几乎就在我们到达安装红外相机的地点同时,才跳下车的志愿者施兰就惊呼看到一个动物跳过去了,大家纷纷循着方向看过去,可惜雾气太大,也辨不出个究竟。而施兰断定那应该就是伊犁鼠兔。此时身处4000米左右的海拔已经让队伍中有人开始感到不适了,而这一声惊呼又让众人提起了精神,努力继续向上攀爬。值得一提的是,施兰作为我们此行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从去年的捐赠红外相机行动开始就一直在支持保护伊犁鼠兔。
这处自然的山野上完全没有成形的路可走,取而代之的是由于长期风化形成的碎石滩,层层叠叠大小不一的石头凌乱地躺在山坡上,远看就像是一处人工采石场。为避免落石滑下伤人,大家分为两队行动,在山上继续搜寻着伊犁鼠兔的踪迹。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这寒冷的冰川之下,石块间几乎没有什么植被生长,仅有一些红景天类的小型草本植物还顽强地生长着,而这也是伊犁鼠兔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之一。遗憾的是,在经过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的搜寻之后,我们最大的发现只是一些位于石缝间的伊犁鼠兔粪便和疑似其啃食过的红景天科植物,而大家最期待见到的那萌萌的身影却始终没有再次闪现。
辛苦一天虽然没能亲眼见到伊犁鼠兔,但大家对白天自己上山回收的红外相机究竟拍到了什么还充满着期待。饭后,一行人便自发地挤坐在十几平米的驻地房间围着李老师的电脑兴致勃勃地查看起一号冰川红外相机里的记录内容。果不其然,萌萌的伊犁鼠兔这次现身了!在我们回收的总共四台红外相机中,其中有两台都记录到了伊犁鼠兔的影像。通过这些记录可以发现它们不仅在白天活动,夜间也同样有活动迹象。此外,通过影像还能发现鼠兔的一些其他有趣举动:比如它们会反复在石头之间嗅探,之后留下自己的尿液,似乎在标记自己的领地。而这些珍贵画面都将成为展开相关科研的重要资料。或许这些记录影像在普通人眼中并不具有实际发掘价值,但是能这样近距离见识到它们肥嘟嘟的臀部在石缝之间一扭一扭的萌态,已足以让大家开心得合不拢嘴。那一刻,寒冷的一号冰川脚下,暖意十足。
入夜,我带着白天行程换来的充实感和能有鼠兔相伴的喜悦感刚入睡不久,就有一阵儿猝不及防的巨大山崩声把所有人都吵醒了。
当一群惊醒的人在揣测是不是发生了地震时,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是对面的山坡崩塌了——这让惊魂未定的大家稍松了口气,并为没有选择在野外露营而感到庆幸。而此刻李老师最担心的则是对面山上一处曾拍摄到伊犁鼠兔影像的红外相机安置点。第二天一早,放心不下的他便匆匆上山查看,还好红外相机安然无恙,而更让人惊喜的是,取回的记录显示,这一监测点再次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研究获得了目前红外相机所拍摄到的最清晰的伊犁鼠兔视频。
萌物的恶劣生境
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泉源丰富”。这里也是全国第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我国最大的野生天鹅种群,是鸟类繁殖和度夏的栖息地。晴空下的巴音布鲁克宁静而壮美,蓝天下是辽阔的草原,绵延的雪山包围着草原,视线所及的最远处,正是孕育了萌物鼠兔的天山,而我们当天的任务同样围绕保护伊犁鼠兔展开。
车行库车达坂隧道时,山脚下依然白雪覆盖,好在在我们要回收红外相机点位的地方雪已经融化了。不过眼前的情景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伊犁鼠兔这一自然界萌物的生存环境竟是如此恶劣:这里同样是处碎石滩,且比一号冰川的坡度更陡、难度更大。在这个点位,去年的志愿者们曾安置了几部红外相机,通过早先李老师回收这些红外相机得到的数据显示,虽然没能拍到伊犁鼠兔,但却意外收获了雪豹的身影,这让我们感到惊喜。此后一路上大家都小心翼翼观察着,暗暗期待能和这些雪山精灵们来一场邂逅。
在我攀上嶙峋的岩壁尝试取回最后一部红外相机时,下方的李老师怀着期待问道:“有发现新鲜粪便吗?”环顾四周,我发现这里的粪便已经呈现出时间很久后明显变色的状态。据此,李老师也决定把这部相机取走,看来这个区域已经没有伊犁鼠兔活动的迹象了。带着一丝叹息我抬起头,从眼前的山缝望过去,远处就是雪山,不远的岩壁上还有雪莲绽放……在如此壮阔美景映衬下,不禁让人感叹起伊犁鼠兔命运的多舛—唯愿为这个世界提升了萌值的它们能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更好地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