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婷
我出生并成长于东北的一个小县城,从小入目的便是一望无边的平原和富饶的黑土地,最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景象。在成为国务院扶贫办的一员前,我并不了解贫困,也不了解扶贫。走上工作岗位就来到了以 “苦瘠甲于天下”而闻名的中国扶贫发源地甘肃省定西地区。那一年,作为扶贫战线上的新人,我在这片看上去虽贫瘠但底蕴丰厚的土地上迅速成长,熟悉了中国扶贫事业的发展史,参与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专项扶贫工作在最基层的实践,学习了定西干部群众几十年来坚持的“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为之后从事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离开定西6年后,机缘巧合,我再次来到这里工作,这次的身份是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与6年前相比,我已不再是一张白纸的新人,而是思想意识、业务能力都相对成熟的机关干部,肩负着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四项职责任务。带着这些任务,2015年8月7日,我第一次踏上了元古堆村的土地。
元古堆村位于渭源县田家河乡南部林缘地带,属高寒阴湿气候。有13个村民小组447户1917人,因资源匮乏,交通闭塞,2012年底,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1465.8元,有贫困户221户1098人,贫困发生率57.3%。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元古堆村时,亲切地对乡亲们说,“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从此元古堆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4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45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3.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3405元,比2012年增长了2.3倍,2015年底已实现整村脱贫。
我8月份到村时,正值贫困户申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之际,我和驻村干部、村社干部一起走街串户,宣传贷款政策,协助填报表格。第一次与元古堆村民接触,我真切体会到做群众工作的不易。以前虽也经常到基层调研,入户是必备环节,但每到一户都已经有人提前在家等候。当你真正成为一名村干部,随时要入户时,可能走上几户都找不见人,好不容易某一家有人,但当家的不在,说了半天没人能做主。再加上贷款手续繁琐,每户要填9张,有时半天也就走上两三户。更何况农户说的方言我几乎听不懂,我的普通话他们也听不懂,于是就在艰难的沟通中开始了我的驻村工作。摸查一轮下来,出乎我意料的是,对免担保、免抵押5万元无息贷款只有不到一半的贫困户有贷款意向。为什么需求这么少?通过梳理入户笔记和与村干部交流,我发现原因无外乎思想保守怕借了还不上,或者借了也不知道拿这笔钱做什么。于是继续入户做工作,这次不只宣传政策,还要出谋划策:“你看那谁谁养羊养得多好,你不想扩大下规模吗”“最近百合市场很不错,你也可以试一试,三年后就会有收获”“如果实在没有扩大发展的需要,你可以把钱交给合作社统一使用,每年拿3750元的分红收入”等等。经过近3个月的拉锯战,我终于与驻村干部们一起完成了这场攻坚战。
在推进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同时,按照甘肃省的统一部署,9月初我们启动了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填报工作。该系统除农户基本情况可从建档立卡系统中采集外,教育、住房、卫生、产业等11项扶贫措施要逐户采集,有时一户去两趟三趟都未必能将到户措施收齐,采集后还要与行业部门的数据核对一致,工作量非常大。在数据录入最关键的时段,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同志曾经连续三周没休周末,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第一线,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项工作。这个过程虽辛苦,但共同奋战的难得经历,也增进了我与乡村干部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到了岁末年初,我们面临的最主要工作就是贫困户的脱贫验收,而决定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也是最难衡量的因素,即是农民人均纯收入。11月末,我们就启动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入户调查工作。作为非专业的调查人员,在经过一次集中培训和多次电话请教后,我就上岗了。虽然已在村里混了个脸熟,但说到收入这个敏感话题,还是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防备,基本上都是收入往少了说,支出往大了说,问不到的不说。换位思考,如果有人天天问我挣多少、花多少,我也不愿意说,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收入还是要调查清楚,有幸得到几位乡镇干部的指点,我开始尝试非正式的交流,比如到了村民家,先看看晒在院子里的当归、黄芪,聊聊现在的市场行情,让他们感觉你确实是行家,并不好哄。之后进屋喝杯茶敬根烟,从家长里短聊起,有没有上学的,有没有住院的,顺便问问收入和开销,基本上也就算了个八九不离十。久而久之,也贴近了与村民的关系。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但项目的后续运营管护同样重要,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村集体,支撑贫困村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深入走访调研后,针对元古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我积极与省扶贫办衔接,争取了160万元扶贫资金,在村内建设了村级光伏电站。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性较强的扶贫项目,为稳妥推进项目,我带队到安徽金寨学习了他们的经验做法,回来后结合本地实际牵头编制了实施方案,积极衔接财政、发改、电力等部门,完成了项目招投标、备案审批等一系列程序。目前,光伏电站正在施工阶段,预计4月底完成工程建设任务,5月份并网发电。该电站可运行20年,年收益在15万元以上,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和村内公益事业。还争取到40万元资金,探索开展资产收益扶贫项目,预计每年增加3-4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用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贫困村长远发展能力。
在定西工作的第一年,是我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一年,收获多于付出。再次来到定西的这一年,我对自身的定位是回馈和报答,希望可以充分发挥工作7年来的积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8个月转眼即逝,在这里,我和元古堆村的村民共同见证了整村脱贫目标的实现,2016年3月,我们接受了县、市、省三级脱贫验收,94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56%,4月19日还获得了“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目前,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刚刚达到及格线。工作虽踏实但偏保守,创新意识不足。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指导下,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产业开发、能力素质提升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朝气蓬勃地带领全村群众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