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军
一位名师评价一节好课:好听,好看,好玩!说这话的老师有把子年龄了,发花白,面黝黑,岁月落尘当然染他一身衰惫之色。但他一旦进入评课境地,则立马暮气消散,活力十足,欢悦如歌,鲜活的语句精粹地把握住课堂的要害——你一节课表述不明,教态不雅,方法不灵,算哪门子好课?
忽然被击中——用素常的白话说出深奥的道理,是真名师。课是给学生上的,孩子们每天面对五六节课,甚至更多,作业如山,还有应试压力。因为体谅着他们,理解着,带着敬意观察着、琢磨着,这个老师才会说,我们的课,该让孩子们听得赏心,看着悦目,学起来如同高级的智力游戏,喜欢且痴迷。这样学习的时候,也许还是必须肩扛应试的沉重,头顶竞争的阴霾。但是因为课堂的机趣,因为那个讲台上好玩的教师,一切似乎都改变了:繁重的学业,未尝不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未知的一切,何尝不给予我们探险的惊喜?其实,任何事情,除了谋生,除了是完成这样那样外在任务的必需,都可以变成一种有趣的体验。
单说说这个“好听”吧。好听意味着教师要有准确、清晰、流畅的教学语言。课堂首先是讲授的所在。声声可入耳的教学语言哪里来?让我们经常练练自己的嗓音,让我们时时大声朗读唐诗宋词,《先知》或者《飞鸟集》。让我们有意识气沉丹田,想着节奏音韵,吟诵歌咏,每天十分钟,如何?
好听,意味着动听——你的教学语言有磁性吗?悦耳吗?能让孩子们的耳朵不疲倦,不受干扰吗?你为此塑造过自己的声音形象吗?你想过今天的孩子已经听了太多噪音吗?
还有,好听意味着你的言语方式是合理的。比如,经常采用商量口吻跟孩子们讲话。向苏格拉底学学,用选择问句,而不是用命令式的祈使句,会不会更具教育效果?如果教育是唤醒,那么,这个呼唤,首先应该来自我们的语言——轻缓、温柔、富于启迪、有对话的意向。平等交流而不是单向指令,互相讨论而不是强行灌输。如此,才会唤起学生的体验,才会让他们在耳朵张开的时候心门敞开。
还有,好听意味着你的话有内涵——言简意赅,言约义丰,句型富有生成的活力,让学生一旦学用便会联想丰富,创造力得到提升。你追求学识渊博,因此你的语言总是充满着知识和思维的底蕴;你谙熟修辞,因此化繁为简,变深奥为通俗。你警惕着“口头禅”,拒绝套话和大话,因此你的语言少概念而多细节;你的话不是“好为人师”,不是喋喋不休;学生发言时你告诫自己“三缄其口”,倾听时你能“沉默如金”。因为强大的吸纳能力和广博的胸怀眼界,你同样能够消纳少男少女们正在喜欢着的“热词儿”、经典的流行歌词或者网络语言,甚至是他们之间传达默契的“黑话”……所以你的话,你的教学语言,活泼生动,富于沟通的能量,甚至是,具有诗意——你的言辞内蕴着教育力量,不但准确清晰流畅地传递知识,信息饱满,而且动心贴心,富含哲思,艺术性多多,因而时时慰勉着学生,滋润着孩子,启迪着他们,激励着少年们成长着的心,并且变成他们的精神资源。
我在那位名师的课堂上听他的演讲,想着这些,汗出如浆——惭愧,教育如此深沉博大,而我自己的教学语言,也时常粗糙、急躁,不耐烦,混杂饶舌,它们曾经干扰了多少学生?
我要磨练自己的声音,要博览而且吟诵;我要慢下来,跟孩子们一起;我要缓缓诉说,力送舌端,情出真心;我要努力让每个孩子听得到——知识永远讲不完,永远不够用。可是,只要我讲过的,就要让它们变成可以裂变的核子。在今天,或者未来,在孩子们心中,引起链式裂变反应。我想象得到,有那么一天,在一个个特定的生命时刻,一个孩子突然想起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并因此做出合理和谐的举动;一个孩子拿起一本书,搀扶一位老者,露出真诚的笑容;或者,更加耐心地面对眼前的烦难,品出生活的真味。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讲的其实是教师语言的境界啊。嘿,我这才明白!迟钝没关系,只要我还在进步。所以,眼下,我不着急学生不懂不好不聪颖。我只需从我开始,说好,说动听。
喂,老师,从容站在你的课堂,让我们从语言开始吧。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