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
摘要:梨小食心虫是危害桃树的重要害虫。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在桃园的防治效果,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为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和性信息素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特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进行群集诱杀可起到预测预报和控制种群的作用,以每667 m2摆放5~6个性诱芯,诱捕器离地面高度1.6 m左右,30~40 d更换一次诱芯,防治效果最佳。大面积连片及坚持数年连续推广使用效果更好。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性诱剂;防治技术;防治效果
文章编号:1005-345X(2016)04-0011-04 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识码:A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卷叶蛾科,主要危害梨、苹果、桃、山楂、杏等果树。近年来,随着万荣县桃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梨小食心虫已成为危害桃树的头号害虫。目前在防治上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用药量日趋增大,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严重、果品农药残留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用性诱剂是种群动态监测和无公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灵敏、专一、高效、经济、不伤害天敌、不易产生抗性、不污染环境、操作简便等优点。为了进一步明确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在桃园的防治效果,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为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和性信息素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特作此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山西省万荣县汉薛镇西景村王建才和王大学2户桃农的3个桃园内,面积分别为2 hm2、4 hm2、1.6 hm2。3个桃园在该村呈三角形分布,距离均在500 m以上。管理水平和生态条件基本一致,水利条件均良好,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1.5 %~1.6%,pH值7.6~8.0。试验品种为超越,树龄10~11年,密集型栽植,667 m2栽植200株,树高2.5 m,株行距为1.2 m×2.5 m,树势基本一致。桃果均于8月底成熟,667 m2产量为4 500~5 000 kg。
1.2试验材料
梨小食心虫性诱芯由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为绿色天然橡皮塞,反钟口形,长1.5 cm。诱捕器和粘板一套均由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为粘胶型诱捕器。粘板根据诱蛾量的多少和使用时间长短同时进行更换。
1.3试验设计
共设3项试验,分别为:
试验1,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试验。设3个处理区和1个对照区。处理区为常规防治+性诱剂诱杀,设在王建才的3 hm2连片桃园内,该园由果园作业道路分成东、南、北3个区域,每个区域1 hm2。处理①、②、③分别为每667 m2设置3套、6套、9套诱捕器,每套诱捕器安装1枚诱芯,诱捕器全部悬挂于桃树背阴面;对照区为常规防治,不悬挂诱捕器。设在离处理区500 m远的王建才的0.8 hm2桃园内。
试验2,诱捕器不同放置高度试验。设在试验1的各处理区,共设4个处理。处理Ⅰ、Ⅱ、Ⅲ、Ⅳ分别为诱捕器悬挂在树体的底部(诱芯距地面40 cm)、树体的1/3高度(诱芯距地面100 cm)、树体的2/3高度(诱芯距地面160 cm)、树体最顶端(诱芯距地面200 cm)。诱捕器全部悬挂于桃树背阴面。小区随机排列,重复4次。
试验3,诱芯持效期试验。设在王大学的1.6 hm2桃园中,试验面积为0.4 hm2。每667 m2桃园中共设置安装6套诱捕器及诱芯作为处理①,1套诱捕器安装1枚诱芯。以后每隔1周每667 m2增加一组诱捕器和诱芯(还是6套),共增加6次,依次作为处理②、③、④、⑤、⑥。不同时间安装的作不同的标记,以便于调查记载。
1.4试验方法
试验1、2于2013年5月3日在田间安装诱捕器,5月10日开始调查,以后每隔7 d调查记载一次,至8月30日结束。试验3于5月8日在田间第1次安装诱捕器,以后每隔7 d安装并调查一次。
试验1在每个处理区和对照区的东、西、南、北、中各个方位按Z字形六点取样,随机选取6个诱捕器和6株树,挂牌定点,从5月10日开始每隔7 d调查记录1次各个诱捕器的诱蛾量、每株树的总梢数、总果数(包括落地果)、折梢数、蛀果数,并随即用镊子清理粘板上的蛾子,摘除受害梢和蛀果。试验2从5月10日开始每隔7 d调查记录1次各诱捕器的诱蛾量,并随时清理干净虫体。试验3于每次安装新诱捕器后1周,对新、旧各诱捕器诱集数量进行一次调查、记录。然后比较各不同时间放置的诱芯的诱虫量,统计分析各批诱虫量的差异。
效果计算参考陈汉杰等研究的防治效果计算方法。折梢防效=(对照区折梢率-处理区折梢率)/对照区折梢率×100%;蛀果防效=(对照区蛀果率-处理区蛀果率)/对照区蛀果率×100%
根据各试验调查数据和近年观测调查数据,将梨小食心虫成虫各个代别发生时间划分为:越冬代4月上旬至5月上旬、1代5月中旬至6月中旬、2代6月下旬至7月下旬、3代7月下旬至8月底。各试验数据均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诱捕器不同密度放置试验
2.1.1诱捕器放置密度对诱蛾量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表1),各个处理的诱蛾量从越冬代至3代均为处理②诱蛾量最高,处理③诱蛾量最低。除越冬代外,其余各代处理诱虫量均以处理②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从诱蛾量情况来看,以每667 m2放置5~6个性诱芯为最好,每667 m2放置9个性诱芯既费工费本,效果又不佳,不可取。
2.1.2诱捕器放置密度对折梢率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表2),各代均以处理②的折梢率最低,对害虫折梢的防效最高,为45.00%~74.88%,全年平均防效为67.84%;其次为处理①,在35.75%~61.10%,全年平均防效为55.15%;处理③最差,在26.1%~49.3%,全年平均防效为43.07%。除1代外,其余各代防效均以处理②显著高于其余2个处理,综合全年平均防效,处理②和处理①、③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①、③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桃园防治梨小食心虫折梢时,以每667 m2放置5~6个性诱芯为最好。
2.1.3诱捕器放置密度对蛀果率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表3),1代幼虫期调查,各处理均未发现蛀果;2、3代均以处理②的蛀果防效最高(87.24%~91.63%),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全年平均防效,处理②显著高于处理③但与处理①差异不显著。因此,对蛀果的控制效果仍以每667 m2放置5~6个性诱芯为最好。
2.2诱捕器不同高度放置试验
诱捕器不同高度放置试验结果表明(表4),各代以及全年总诱蛾量均以处理Ⅲ(160 cm)诱蛾量最高,全年总诱蛾量为3 032头。除越冬代外,处理Ⅱ、Ⅲ、Ⅳ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处理工。考虑到诱捕器悬挂高度达2 m时,不便于操作,故在田间悬挂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以诱芯离地面1.6 m效果为最佳。
2.3诱芯持效期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表5),处理1从5月8日放置性诱芯开始至8月底试验结束,一直能诱到梨小食心虫成虫,其他各处理同样至试验结束均能诱到梨小食心虫成虫,说明诱芯持效期可达110 d。处理1和处理2均在6月26日与处理6差异达极显著性,与处理5差异达显著性,说明诱芯最佳使用时间为41~48 d;处理3于5月22日放置性诱芯,在6月26日与处理6差异达极显著性,但与处理5差异不显著。7月3日与处理5差异达极显著性,说明诱芯最佳使用时间为35 d;处理4在6月26日与处理6差异达显著,与处理5差异不显著,7月3日与处理5差异达极显著,说明诱芯最佳使用时间为28 d;处理5于6月5日放置性诱芯,在7月10日与处理6差异不显著,在7月17日与处理6差异达极显著,说明诱芯最佳使用时间为43 d;处理6于6月12日放置性诱芯,在7月17日时与各处理之间差异达极显著,但在7月24日与处理5、4、3、2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差异显著,说明诱芯最佳使用时间为43 d。综上所述,诱芯的最佳使用持效期为28~48 d,大致为40 d左右。
3结论与讨论
在田间应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进行群集诱杀可起到预测预报和控制种群的作用,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不仅可诱杀雄性成虫,减少雌雄交配几率,达到田间卵量减少和无效卵增加的效果,同时可扰乱成虫正常活动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种群的繁殖,而且具有无污染、无残留、不伤害天敌等优点。
在桃园使用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以每667 m2放置5~6个性诱芯为最好,不仅诱蛾量最高,而且对折梢的平均防效为67.84%,最高达74.88%,对蛀果的平均防效为87.52%,最高达91.63%;悬挂高度以诱芯离地面1.6 m左右为宜,不仅诱蛾量高,而且便于操作;诱芯持效期以30~40 d更换一次为最佳。
应用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适用于梨小食心虫虫口密度较低的桃园中,而且大面积连片、坚持数年连续使用效果较好。在发生较重的园里,一定要配合使用药剂等其他方法防治,才能得以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