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摘 要:陶瓷是一种包含着多重文化意蕴和多重功能要素的文化载体,集实用与审美于一身。这种多重与多维是由陶瓷器物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较之其他纯粹的实用具,陶瓷有着丰富而鲜明的文化和艺术,这表现在它的造型和纹饰上;另一方面,较之纯粹的艺术品,如绘画,它始终又有实用目的的伴随,这表现在它的实用功能方面。正是这种实用与审美的结合,陶瓷器物反映出人类建立在生存需求基础上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种贴近人生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情怀,使陶瓷不局限于纯粹的艺术品或纯粹的实用品单一特性。本文阐述当代陶瓷的艺术化与生活化的发展趋势,并系统梳理了其中内在的联系。
关键词:当代陶瓷;陶瓷艺术;艺术化;生活化;审美
1 引言
说起陶瓷,一般会按照官窑、民窑这样从窑口属性对它们进行区分,这在封建社会迎合了社会阶层的划分,从一定意义上说,陶瓷是一种对“正统”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特殊沟通。这些特点里包含着一些重要的哲理,它在简单中孕育着人性的自然要求,在实用中包含着理想的追求,在无意中体现着必然,在随意中展露着人的天性,而且曾在无文字记载的历史过程中,以实实在在的“存在”凝结着最初“发生”的一瞬及其人的精神目的,“物化”着我们的心灵,“结构”着民族的文化心理。
2 当代陶瓷的艺术化
一般来说,陶瓷不局限于功能使命的突破,还表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和自然的审美观念。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中反复强调,“一切的艺术,应该只有一个目的,即克尽厥职,为最高的艺术──生活的艺术,作出自身的贡献”。陶瓷艺术在这一点上,比起其他纯艺术有着更多的优势,而中国陶瓷艺术,则比起其他国家的陶瓷在这一点上又体现得更为充分[1]。换句话说,对于陶瓷艺术的追求,更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性格和生活情趣。生活艺术化是中国人对日常生活的享受和体验演绎成了一种“艺术”,在生活情趣中渗透着处世哲学和“技艺”。林语堂在《中国人》中说:“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玩耍时的中国人要比干正经事的中国人可爱的多,在闲暇时是最聪明最理智的。”“古代中国人有自己的情趣。我们可以从漂亮的古书装帧、精美的信笺、古老的瓷器、伟大的绘画和一切未受现代影响的古玩中看到这些情趣的痕迹。”“中国人心灵深处隐藏着的东西,只有通过他们在艺术中的反照才能被认识……那些黄色粗笨的手指塑造出了愉快而和谐的形象,高高的颧骨上杏眼闪烁着和善的光芒,细想着绝美的画面。”
从凌霄宝殿到学者的信笺,还有各式各样的工艺品,中国的艺术展现出一种精神和谐的情调,中国艺术作品鹤立于人类最佳精神产品之林。” 林语堂的这个认识和评价,如果说针对所有中国艺术显得有些“自恋”和“自大”的话,那么,对于中国陶瓷艺术来说,却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中国陶瓷作为世界公认的艺术佳品,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国人对于陶瓷的艺术欣赏和把玩,是通过日常生活这一现实“中介”而达到的,而且越是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这种倾向越是明显。中国陶瓷之所以有这种艺术品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艺表现,而有它的深层的蕴含,它们反照出中国人心灵深处隐藏着的东西。因为陶瓷与人的食、住等物质生活关系密切,与人的欣赏、玩乐等精神生活相关,陶瓷集实用性与工艺性于一身。
3 当代陶瓷的生活化
陶瓷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的造物而出现,陶瓷将泥、水、火、气四元素创造性的融合在一起,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发明。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人们对陶艺设计更注重精神和审美,对人性关怀和人类情感的研究更多,人性化的设计因此成为设计界一个引人注目、经久不衰的话题。当代许多知名的陶瓷艺术设计大师从对生活陶艺设计的人性化研究作为切入点,从人的生理和心理对陶瓷产品的体验来探讨人性化的重要性,结合人体工程学、情感设计、设计艺术消费心理学、符号学、美学、艺术社会学、陶瓷发展史等学科知识与精髓,突出当代陶瓷的生活化。
作为实用器物,它是生活用品,它的特点首先是由现实生活的需要所决定。中国人对于生活的乐趣的追求,生活的艺术化,使得陶瓷成为满足这种趣味的器物,陶瓷的追求中有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的意蕴在里面,所以,这种陶瓷器物,积淀着文化心理。与其相联系,中国传统工艺美学思想的特点也在作为工艺的陶瓷制作中有着体现。杭间先生在他的《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中对中国古代工艺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一、重已役物,以人为主体是工艺美学思想的基石;二、致用利人,强调功能性;三、审曲面势,各随其宜,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四、巧法造化,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五、技以载道,重视道与器的统一;六、文质彬彬,功能与装饰的结合。这六点,在中国陶瓷工艺中体现得十分突出。 在这些工艺美学思想中,突出的是人,是人为主体的意识,是重人的思想。作为工艺品,陶瓷不同于纯粹的摆设,也不同于建筑、雕塑等等艺术或工艺品,它比其他工艺器物、或者兼有实用功能工艺品,更接近日常生活,更生活化。所以,在这种艺术中所体现的美学要素,就不同于其他艺术品。
当代陶瓷体现的更多的是满足日常情感的需要,它不像庙宇建筑、宗教塑像那样把人的注意力引向虚拟的场景中去,超脱于现实;当代陶瓷也不同于舞蹈、音乐那样以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艺术方式,表达人的情感,满足人的感官和精神的需要;当代陶瓷也不同于绘画艺术,以平面空间图景的描绘,虚拟一种意境,激活人的心理原型,勾勒心中情怀……陶瓷对于人是实实在在的器用,它表现得非常具体、在现实的情景中让人享受到一份快乐,得到一种心灵的安稳。比如,日常用的青花碗、碟、杯、瓶等等,它的美是融化在生活情景中的,它是“默默的”,又是“时时的”。
陶瓷将美与善结合得自然而不露声色。当然,对陶瓷的把玩也体现了它的另一面,即中国人生活智慧的世俗的一面,以及与文明的古老相联系的生活经验的过度“积累”和享乐思想的弥漫,它的极端似乎可以说接近于“玩物丧志”。这如林语堂说,“一个较为年轻的文明国家可能会致力于进步;然而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自然在人生的历程上见多识广,它所感兴趣的只是如何过好生活……一个古老的文明也一定会有一个不同的价值尺度,只有它才知道什么是‘持久的生活乐趣,这就是那些感官上的东西,比如饮食、房屋、花园、女人和友谊。”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或许正是渗透进了对于“持久的生活乐趣”的追求的意识。与生活艺术化相对而又相关的是艺术生活化。艺术生活化是说,中国的艺术具有世俗精神和生活化的特点,它是艺术,但又是生活化的艺术,或者是将艺术生活化,而不是将其宗教化、神圣化等等。陶瓷艺术就是兼实用与艺术为一身的艺术,就是艺术生活化的最典型的物证。这种特点,有意无意地体现在中国艺术创造之中。李泽厚先生在讲到中国建筑艺术时说过,“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 这种特点,在当代陶瓷艺术作品中有着比建筑更为突出的表现,因为陶瓷本为日常生活所需而发明,中国陶瓷在这种文化传统和哲学背景中发展演变,其所体现的中国实践理性精神和民族心理特点就异常鲜明。
中国陶瓷艺术能保持它的旺盛的生命力,能经久不衰地不断有所发现和创造,是与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化倾向有极大关系的。中国陶瓷艺术充满着人文精神,有着人性的积淀。比如,中国的陶瓷雕塑与西方的雕塑相比就有这种特色,“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蔼人的亲情,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
4 结语
陶瓷是中国工艺造物的具体表现,凝结了人们对美的理解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工艺美术的范畴里注重物品的人伦性和社会意义,它是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见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既合于实用的目的,也合于实用的规律。在陶瓷装饰中,特别是民间陶瓷器物的纹饰中,其绘画图案是艺人徒手自由描绘的,从中可以感知到人的情感、心绪,它们是带有笔意、气氛等复杂因素的有机形态,是一种蕴含着人的现实心灵向往的“有意味的形式”,即使那些几何图形的组成,也充满着人的精神因素,有着对于生活的感受、理解和期盼。当代陶瓷的艺术化与生活化表现在人们生活的艺术化与中国陶瓷艺术的生活化的自然契合,使得中国陶瓷器物,特别是那些蕴含时代色彩的代表性器物,逐渐有了既是物质生活的见证,又是精神生活的象征的意蕴,既有形而上的象征意义,又有形而下的实用功能的关系,亦即特殊的“道器”关系。这突出地表现为陶器与两个重要文化现象的相关上。
参考文献
[1]刘东亮.传统陶瓷的艺术化初探[J].山东陶瓷,2003,03.
[2]何琦.现代日用陶瓷产品设计观念的演变及成因[D].景德镇:景
德镇陶瓷学院,2010.
[3]郑芳.生活陶艺设计的情趣化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