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声怡
上一期,孔甲已被阳货折腾得不轻,我们也从中学习了3的倍数特点。这一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又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来,我们听故事吧!
今天上课,孔老师放下一堆竹简,叹着气说:“唉,你们这计算呀,真让人担心,既不灵活也不快速,更重要的是得数不准确。”
颜回举手说:“孔老师,您说过,计算的最终标准是算得对又快。”
“可惜有的同学是快又错。” 孔老师又叹了一口气。
在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声中,孔老师也笑了,他指指我们,说:“你们可别笑别人,都反思一下自己灵活计算了吗?如这一题……”孔老师顺手在黑板上写下:10.8÷24。
“我们班的同学可真厉害,能算出好几种不同的答案。”
计算题仅有唯一答案(用小数或分数表示的只算一种),如果有多种答案,不就是做错了吗?唉,孔老师总是喜欢这么委婉地批评我们。
“其实,算除法是有技巧的……”孔老师说。
“上次,您不是给了子卢一个锦囊妙计吗?就是用分数当作除法计算的结果,那么这道题的得数就是。” 子路的记性果然好,去年的事情还记得这么清楚。
“但这个分子是小数的‘分数,不能当作最后的结果,我们要将它约分成最简分数。”孔老师想了想,接着说,“避免你们忘记,看来我要在教室里贴一张我的‘数学书法作品才行。做除法就是化简分数,同样可以约分。”
数学书法作品?这可真新鲜。冉有提问:“孔老师,您说的数学书法作品是不是像孔鲤在我的画板上画的那些‘数字画呀?”
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冉有的画板被孔鲤歪七扭八地写满了数字。
孔老师拿起画板,说:“正好我用反面来写‘数学书法。”
“写什么呢?”孔老师自言自语地说,稍后他一指子贡,“要不,请子贡来说一个分数吧。”
“。”子贡干脆利索地报出了一个分数。
孔老师找来一支毛笔,蘸了墨水,稍微端详一下,在画板中间画了一条长长的黑线,接着,又很细心地在黑线的上下各写下了一些东西。
我们都翘首望着,好奇孔老师的数学书法会是什么样子。终于孔老师停笔了,我们一看,这不就是一个除号“÷”吗?
“来,走近看看。” 孔老师提醒道。我们仔细观察一番,原来那不是除号,而是分数!瞧,在黑线上方的黑点,近看其实是3,下方的其实是5,所以整体就是分数。
我们忍不住热烈鼓掌,颜回激动地说:“孔老师的‘数学书法果然神奇,只要一看,就明白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了。”
“那这个作品就叫‘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孔老师笑着说。
10.8÷24=====0.45。果然用约分的方法来算除法,比列竖式强多了。
中午,孔老师去休息了,可教室里还有好多同学在。带头的是颜回,他是我们班最勤奋的。他说要留下来订正做错的除法计算题,其他同学纷纷响应。
做着做着,一阵倦意袭来,我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子路在旁边打趣地说道:“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子路说得对。”我接了一句,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这时,孔鲤来了。他在我旁边转来转去,还一直看我的作业。看了好一会,他对我说:“哥哥,你做错了。”
“你知道什么,你根本没学过。”我不想搭理他。
“这是除法!”孔鲤斩钉截铁地说。
“除法?”我觉得有点儿意思,要知道我做的其实是“求比值”。不过,比和除法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而比值就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孔鲤指着题3:6=,理直气壮地说:“你看,你把除号都写错了,丢了中间的一横,只剩下两个点了。”
我还真被他问住了,仔细一想,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今天上午,孔老师刚表演了一个“数学书法”,演示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虽然孔老师介绍过比号“:”和除号“÷”的关系是“相当于”的关系,但是我们能不能通过什么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呢?
我学着孔老师的样子,拿起毛笔,先写下比号“:”,然后在中间画上一横,把比号变成了除号“÷”。我得意地招呼同学们:“看我的‘数学书法作品,它是——比号和除号的联系。”
“这分明就只是一个除号嘛。”子路看了一眼,走开了。
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孔老师的作品远看是除号,近看是分数,形象地说明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而我的作品,通过在比号中间加分数线,来说明比、分数和除法三者的联系,但最后变成了除号,根本看不出变的过程。
“比号加分数线等于除号,那不如干脆把它们的关系写成一个算式?”我顿时找到了灵感。于是,我赶紧提笔写下:— + : = ÷。
颜回竖起大拇指,赞叹道:“高!用三种符号代表三种知识,根据符号的外形把三种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果然是直观形象,好学又好记。”
宰予最爱质疑和反思,他仔细望着我的“数学书法”,若有所思地说:“我喜欢这个等式,一看就能把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联系记住了。不过,我想不明白的是,这三种符号为什么会这么凑巧,长得这么有联系呢?”
作为我们班的学习委员,颜回的学术功力是相当深的,他说:“记得在我们学除法和学分数时,孔老师介绍过,除号是‘把两个黑点平均分成两份的意思,而分数线也有表示‘平均分的意思,所以它们都有一样的横线。”
子路笑嘻嘻地说:“我猜肯定是除号中间的一横被分数抢走当分数线了,而剩下的两个黑点被送给比当比号。这样充分利用,毫不浪费,绿色环保,四海和平。”
我哭笑不得,怎么扯到四海和平上去了。面对同学们的赞誉,我指指孔鲤,说:“其实是孔鲤提示了我。”
看来,如果我们像孔鲤这样敢于大胆想象,可能就会有特别了不起的发现和发明呢。
从这节课之后,孔老师画的“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以及我画的“比号加分数线等于除号”,就成了长期悬挂在班上的“宣传画”。
孔老师说:“要让教室里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提醒我们怎样学好数学。”我期待着更多的“数学书法”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