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溱:敢开口正气才会上扬

2016-05-14 04:35
商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县委书记正气县委

“一把手”的权力有多大?准确回答这个问题有些难度。

“一把手”,顾名思义,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的“首长”。从领导班子角度讲,就是“班长”。部队里班长的职责是带好全班人马,包括军事、政治、生活等方方面面。一个班集体有没有战斗力,思想作风硬不硬,是否团结和谐,就看班长的水平能力。部队如此,地方也是如此。所以“一把手”的作用至关重要。

怎样当好“一把手”是门学问,怎样正确理解“一把手”的责任内涵更是一门大学问。

最近甘肃省华亭县原县委书记任增禄贪腐案,严查之下牵出该县129名官员,几乎重要部门“全覆盖”,当地干部评价他“一个人带坏了一个县”。

这么多的“重要部门”官员“围绕”在县委“一把手”身边,会干些什么不说也心知肚明。但这还只是问题的一面,更深层次的是,这些官员唯县委“一把手”马首是瞻,在政治上造成更为恶劣的影响——哪还有党组织的模样?简直如同黑社会!这让人民群众从头到脚浑身感到透凉,其后果更为可怕!

县委书记是县委领导班子的“班长”,是当地名正言顺的“一把手”,一个县发展的好坏,根子是班子,关键是“班长”。一个好的班长应该带领一班人马,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风上注意谦虚、民主,善于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而决不能搞“一言堂”,更不可“绝对说了算”。然而现实中有些“一把手”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反其道而行之,“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视党的组织原则为摆设,俨然一副“变色龙”的面孔,对上唯诺,对下威严,吆三喝四,指手画脚,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只要我张口,下面没有常委敢说话的。”——这是一些县委书记自以为得意的炫耀之词,却折射出其滥用权力,把自己凌驾于组织原则之上的真实面目。

为什么书记张了口,常委们就不敢再说话?说白了就是“一把手”利用自己的地位,自己给自己放大了权力范围,制造出一种超常的权力标准,并在实际中逐步渗透,潜移默化,最终约定俗成为“合法化”。

官场上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某个问题某件事情,只要知道“一把手”有了意见,要么表态拥护,要么顺着点赞,要么沉默不语。反对或提出不同意见,无人理睬不说,还会受到指责批评。凡是“一把手”做出的决定,极少或几乎不太有可能推翻。似乎“一把手”生来就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卓尔不群之人。

这是极为不正常的现象,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在相当多的单位仍旧如此。

“一把手”权力过分膨胀,与“一把手”自身的修养、素质,特别是党性原则有很大关系。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分不清权力的责任和义务,以为有了权力就意味着可以任着性子来,就可以当“老大”,独霸一方,唯我独尊,是一些“一把手”的通病。这种扭曲的“权力病”有很强的传染性,迅速蔓延,而且形成顽疾。当然,责任完全推给“一把手”也失公允。缺乏必要的生气、斗志,是“一把手”权力自我膨胀的土壤。“一把手”固然有一定权力,但是有限度的。《党章》规定了党的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要求,这些要求实际是对“一把手”的权力运用的约束和监督,作为每个党员,特别是班子成员都应该也完全可以对“一把手”的所作所为提出意见建议,帮助“一把手”做出正确决定,避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然而,许多人不敢或者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和风险,宁可睁一眼闭一眼,得过且过。这就无形中滋长了“一把手”的“气势”,久而久之成了惯例,谁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应该了。

憎恨腐败,反对权力滥用,法制是利器,众人积极参入,勇敢斗争,具有更强大的震撼。沉默实际就是默认,忍受其实就是屈服。敢于开口,正气才会上扬。

猜你喜欢
县委书记正气县委
县委书记的榜样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中共平乡县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正气方天祥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为黑恶势力站台撑腰的县委常委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清风正气
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