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文化遇上新媒体,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故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众,就算是古老刻板的文物也有活泼灵动的一面。而那些行将没落的日历也以丰厚的文化基础开始热销起来,文化创意产品(以下简称“文创产品”)日益成为人们的宠儿。
当传统文化遇上新媒体
近年来,从朝珠耳机到建筑彩绘“秘密皇宫”,故宫一系列紧跟时尚的“萌系”文创产品迅速蹿红。故宫“萌物”已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潮物”。据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故宫文创产品的销售额就突破7亿元。同时,故宫还利用手机平台使这座古老的宫殿焕发出年轻的生机。为了更好地传播故宫文化,故宫推出了《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清代皇帝服饰》等题材丰富、风格各异的一系列手机软件。
【素材点拨】传统文化并不是僵化的,它们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所以,要使传统文化保持生命力,拉近与当代人的感情距离,就要深入当代社会的生活,和时代、时尚形式结合起来。
【立意维度】流行与传统/文化保护方式/僵化与灵活
【反思行动】
拥有22款手机软件的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不仅在软件数量上拥有绝对优势,在展示主题上也更为丰富。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已经意识到,它们不仅是实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承担着文物保护和科研上的责任,而且要利用各种形式为大众提供文化普及。在移动应用大行其道的今天,博物馆主动出击,让传统保持时代生命力,无疑是文化保护的另一种方式。
文化日历“高颜值”逆袭
谁能想到2016版《故宫日历》在京东艺术类书籍销售排行中排名第一,达到日销5万册水平。以普及传统文化为目标的《汉字之美日历》,从汉字的起源、书体的演变以及书法的形式等方面,提炼了12个主题。读者读完这本日历便可了解汉字的演变史。2016版《红楼梦日历》更是精选了《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楹联等百余篇,并配以百余幅精美的古代书画作品。这些文化日历包罗万象,大大引起消费者的青睐和热捧。
【素材点拨】日历的复兴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兴衰的问题,这其实表明文化生产正在复兴。有文化品位的日历畅销是耐人寻味的,只有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才能重新获得生存的空间。
【立意维度】文化品位/积淀与创新/借鉴的力量
【反思行动】
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王飞宁最近出版了一本关于梁思成笔下古建筑的通俗读物《古拙》。关于如何编排这本书,王飞宁考虑规划了整整一年。想来想去,她最后决定让它“结合日历的特性”,留出书中大概四分之一的空白给读者,让他们随时记笔记,还附上了年历和月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