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016-05-14 12:19
党建文汇·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康整体意识

协调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增强大局意识,提高发展系统性。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和层次越来越多,关联互动越来越紧密。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系统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方法推动工作、处理关系,摆脱局部利益、部门利益和地区利益的束缚,真正从国家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开展工作,推动发展,提高发展的系统性。

增强补短意识,提高发展均衡性。补短板对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要增强补短意识,认识到补短板也是谋发展、促发展,也是调整比例,优化结构,增强后发优势,培植发展后劲。补齐短板意味着协调成功,整体增效。

增强协同意识,提高发展耦合性。随着改革深入,各领域、各环节的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并需要其他改革的协同配合。要推进配套改革,聚合各项改革协调推进正能量,树立“双赢”“多赢”“全局赢”“整体赢”的观念,走出“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误区,克服“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甚至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陋习,使各项改革发展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增强科学意识,把握发展规律性。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有机整体论、交互作用论、合力论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和具体化,是促进当代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创新理论,是当代中国切实管用的协调发展观。

增強统筹意识,提高发展整体性。协调的范围是整体,协调的方式是发挥整体效能,协调的目的是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着力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要统筹兼顾、保持均势,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到2020年,如果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任务,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就不是真正地实现目标。牢固树立协调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才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稳步前进。 (综合《人民日报》等)

猜你喜欢
小康整体意识
我家的小康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