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迎秋
2015寰球汽车年度车颁奖盛典落下帷幕了。它开创了中国汽车年度测评结果由评委现场投票的先例,获得了广泛的赞许。汽车企业真正感受到了一座奖杯的含金量和沉甸甸。经历现场PK,三轮淘汰筛选,每票必争,上上下下变幻莫测的过程,悬念留在最后。这种领奖经历,相信各个企业老总从来都没有体验过。
中国汽车的各类评比很多,但像申办奥运会那样的作法没有,寰球汽车开了先河。但我要说的是,不是别人想不到,而是这样做是有风险的,最终吃力不讨好的可能性很大。去年寰球汽车已经尝试这么做,结果个别企业至今都因为没有得到最后大奖耿耿于怀。
但是,我们要坚持!因为我们坚定认为,中国汽车需要一场彻彻底底公开、公平、公正的年度车评选,我们要认真地将它做好、做下去。正是基于这点,我们的评委既有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有行业协会的领导,有研究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安全、设计造型的汽车业内专家,也有专门研究市场的、以及搞汽车产品质量的权威。媒体评委除了主流的汽车媒体主编外,还有其他非汽车界媒体的出版人等。不得不提的另一部分特殊评委,她们是来自中国唯一的女子赛车队成员。从评选过程及评选方法上,通过媒体网络投票、专家评委推荐,以市场表现、技术先进性、消费者满意度等作为参考标准,得出50多款车进入为期两天的场地专业环节测评。可以说,每一个获奖的企业产品,特别是入围最终年度大奖的9款产品,都是经历了严苛的评审,它们的获奖是经得起推敲的。
拒绝潜规则,拒绝猫腻。在此次评选的过程中,所有评委都作出了公开承诺。作为主办方,寰球汽车所有成员不参与投票,绝不对评委作任何暗示,就是要彻底杜绝功利。
我们认为,寰球汽车年度大奖的评选是问心无愧的。但说心里话,各汽车企业能否认可,我们心里一直是没底的。的的确确,过去以往,企业的不少奖拿的太“顺”了,拿大奖老总来,拿小奖总监来,有的甚至将奖当成了一种交易。寰球汽车的年度车大奖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说能否得奖,汽车企业能认吗?尤其企业的老总能认吗?他们能面对“输”的尴尬吗?
这些年来,中国汽车赢得太容易了,我们甚至担心企业是否还记得输的感觉。2015年,汽车市场虽然进入了低速增长、竞争加剧的“新常态”,但最终大家还是增长了、赚到了。赢了当然是好事,但没有输的赢对于中国汽车的未来无益。
中国汽车从现在起需要直面“输”的心态,这对中国汽车健康发展有利。
令人欣喜的是,许多企业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至少这次入围年度车大奖角逐的9家企业是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的。像一汽丰田的姜君,像北京奔驰的段建军,像上汽乘用车的俞经民、像北京现代的吴周涛,以及吉利、上汽通用、广汽丰田、沃尔沃、宝马等企业的老总都来到盛典现场,接受评委一轮又一轮的投票,充分展示了他们面对输赢的从容与自信,对他们我们要表示敬佩。感谢他们!让我们看到了风采,看到了希望。
年度车大奖只有一个,但最终入围的每一个企业都是赢家。入围本身已经是“过关斩将”了,况且胜负只在伯仲之间。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出了中国汽车只求快快快、赢赢赢的怪圈,摆脱了“输不起”的阴影。过去,赢了一时可能输了未来;今天“输了”一次却有了明天。
一次评奖可能并不重要,一座奖杯也可能无足轻重。重要的是,我们认认真真去做了,并且能够让这么多的企业、这么多的老总们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作为主办单位,寰球汽车集团感到无限的欣慰。最重要的是,我们不仅兑现了公平、公正,同时又让人们看到了一丝中国汽车在输赢中走向未来的可喜变化,这是我们的意外惊喜。希望明年的寰球汽车年度大奖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老总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