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隐匿又凶险的双面杀手

2016-05-14 01:36闫杰
健康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丙肝丙型肝炎肝炎

闫杰

肝炎大家是一定听说过的,大家也都听过,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但是,大家并不知道的是,在肝炎家族里面,按甲乙丙丁的排序,这里面,有一个“隐匿的杀手”,是乙肝病毒的“兄弟”——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就叫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或“丙肝”。由于丙型肝炎大多发病隐匿,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像乙型肝炎那样“备受关注”。

2007年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丙型肝炎认知调查显示:仅有1%的人对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仅有 5% 的被调查对象进行过丙型肝炎病毒筛查。

但是这个疾病非常凶险。

目前全球HCV感染约为1.6亿,每年导致25万人死亡。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约有4000万名丙型肝炎患者,人群中每100人,有3.2人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且,每年还有超过10万人被新感染。丙肝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丙型肝炎:肝脏的隐匿杀手

隐蔽、没有症状:

感染HCV后,病人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而且慢性化程度非常高,只有不到20%的病人可以自发清除病毒。如不治疗,大多数病人体内将终生存在 HCV。

悄无声息地进展:

慢性丙型肝炎会悄无声息的缓慢进展,约10%~20%的病人在20年内出现肝硬化。一旦进展为肝硬化,病人的5年生存率就会下降为50%,也就是说,每5年就会有一半病人因为丙肝肝硬化死去。而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年发生率也高达1%~4%,也就是说每100名丙肝肝硬化患者中每年将会有1~4人出现肝癌。

发现时为时已晚:

丙肝病人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经进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肝癌了。因此,同其他原因的肝炎相比,丙型肝炎绝不能单靠症状来发现,而是更应强调早期筛查。

哪些人需要筛查丙型肝炎

献血:

丙肝曾经主要通过输血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

静脉吸毒:

目前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其中以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最为常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血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如针灸)也与 HCV 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传播方式。

性行为:

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母婴传播:

感染 HCV 的母亲也可以在分娩时传染新生儿。

因此,需要筛查的高危人群可以简单总结为下面的表格。

新药使丙肝

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

以往,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能治愈50%-60%以上的丙肝病人,但这种标准治疗方案使用的药物是一种干扰素,这种干扰素的副作用比较多,使很多病人难以完成疗程。

另外,如果遇到已经进展为肝硬化的病人,干扰素对这类病人又禁忌使用,这样一来,大量已经进展为肝硬化的丙肝病人失去了治疗时机。

现在,欧美国家上市了一种能直接抗病毒药物。

这种新药专门负责扰乱病毒的复制过程,病毒复制需要合成蛋白,则这种药物直接抑制 HCV 的蛋白酶;病毒的遗传物质需要聚合在一起才能显效,而药物又同时抑制病毒的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聚合酶。

总之,通过不让病毒顺利复制,使治愈率提高到95%以上,丙型肝炎亦因此成为一种可以根治的疾病。

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案,这类新药副作用较小,也可以用于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非常值得高兴的是,这类新型抗HCV药物已在我国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正式上市也指日可待。

肝功正常的丙肝病人也需要治疗

之所以将这个疾病称为“双面杀手”,除了因为它隐匿、危险以外,其实还因为它目前有治愈的希望。

正因为如此,与乙型肝炎中肝功能正常的所谓“健康”携带者不需要立即治疗不同,丙型肝炎在治疗人群的选择方面更为广泛,只要丙肝病毒核酸(HCV RNA)检测阳性,证明被这个病毒感染,就应该积极治疗了。

猜你喜欢
丙肝丙型肝炎肝炎
《世界肝炎日》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世界肝炎日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miRNA-122与丙肝病毒感染及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