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洲 李冰
习近平总书记在“4·19”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凝聚共识的工作不容易做,大家要共同努力。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同心圆理论不仅对当前我国媒体格局和舆论引导工作的目标做出了形象而清晰的论断,还蕴含着先进的理论创新和丰富的时代内涵。我国当前正处于网络舆情瞬息万变、媒体竞争此消彼长的转型阶段,同心圆理论富有科学性和时代性,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于媒体工作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从我国媒体舆论工作的实际出发,指明发展方向,启迪工作思路。
提纲契领,同心圆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
习总书记在谈到网络舆论工作时特地强调,“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也就是说,同心圆不仅是对当前媒体舆论工作提纲挈领式的指南,同时还为民族事业的实现提供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同心圆理论是党管媒体原则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重大理论创新。从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的第一天起,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与政治性就从来没有褪色。党管媒体是中国共产党在舆论工作上一贯坚持的原则。习总书记提出的同心圆理论,正是基于我国具体的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媒体环境下针对媒体数量激增、类型多样、主体多元的现实,对党管媒体原则进行的继承与发展。同心圆理论既正视了当前媒体竞争格局和舆论态势的复杂局面,又坚持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和政治性,赋予了党管媒体原则新的时代内涵,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同心圆理论坚持了党在媒体舆论工作中的核心领导地位。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领导地位无论何时都必须掌握在党的手里,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在当前新媒体风起云涌,人们的思想观点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之下,出现了一些关于媒体道路的模棱两可的错误观点,西方国家也趁机进行价值观渗透,同心圆理论再次申明了党在媒体舆论工作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可谓在乱局之中提振人心,振聋发聩。
同心圆理论对党与媒体、媒体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不仅党的新闻媒体阵地要姓党,其他的媒体也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实际的媒体工作中贯彻同心圆思想,既要加强对党的阵地的管理,还要积极吸引各类新媒体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意志开展工作。当前各类新媒体平台蓬勃发展,我国的舆论态势也呈现出多元化与开放式的特征,习总书记在此时提出同心圆的思想,正是对当前复杂舆论局势的积极回应——多种声音之下,更需强调主流,越是在社会变革民意多变的时候,意识形态的工作越不能放松,不管是哪一个媒体,不管是哪一类话题,都要有大局意识,都要为党和国家的利益服务。
同心圆理论兼顾了底线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对我国当前舆论态势的准确判断。“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恰逢互联网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凝聚共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双双凸显。同心圆理论破除了“两个舆论场”的思想误区,阐明了党在新闻舆论工作上的基本立场,即坚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中心,绝不允许搞“官民分裂”的“多舆论场”行为。习总书记此番对于舆论态势的准确判断,回应了舆论场属官还是属民的原则性问题,清晰地对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提出要求,廓清了媒体工作者的思想误区,起到醍醐灌顶、一锤定音之效。
与时俱进,同心圆的时代内涵
作为党管媒体原则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发展,同心圆理论具有极为丰富的时代内涵,既沉淀着与时俱进的理论智慧,又体现了新时代具体而微的社会变迁与发展,在对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出高屋建瓴的战略性判断的同时,又包含了对当前新闻舆论领域新形势与新问题的关切与思考。
同心圆理论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灵活地应用到现代新闻舆论工作中。所谓理论创新不是凭空编造,而是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容纳时代精神,焕发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同心圆理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哲学智慧,易于被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理解和领会。一枚石子投入水中荡出的波纹就是同心圆的具体形象,这个比喻被费孝通先生用来特指中国传统社会独具特色的“差序格局”。
凝聚共识成为当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目标。新媒体丰富了人们接收和反馈的渠道,信息从稀缺到泛滥,舆论从单一到多元。同心圆理论否定了“两个舆论场”的论断,确定了新闻舆论工作上只有党和人民的利益是唯一中心。习总书记提及“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和大局,新闻舆论工作应该以凝聚共识为核心目标,在重大问题上凝聚认同,达成共识,服务于民族复兴的大业。
互联网新媒体已经成为舆论引导的主渠道和主战场。互联网新媒体的崛起已如雨后春笋,人民群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已经发生了转移。更为关键的是,网民结构日益呈现出精英化和年轻化的特征,也就是说,引领舆论风向,提供公共意见,影响主流价值,创造时代文化的人群,绝大部分聚集在互联网上。在新闻舆论的同心圆格局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而互联网新媒体是“画圆”的最强动力,成为舆论引导的主渠道和主战场。习总书记同心圆的论断强调对新媒体的重视和利用,正是对新闻舆论如何引导、在哪儿引导等问题的深切关照。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媒体传播体系亟待重建。“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最强动力在新媒体,最大变量也在新媒体。新媒体对于当前我国媒体竞争格局的冲击已经不言而喻,作为曾经舆论引导主阵地的各地报纸、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每况愈下,与此同时互联网新媒体的用户到达率却逐年攀升。但是,习总书记通过同心圆的论述意在强调,新媒体的发展不是野蛮生长,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乱中有序,新媒体是今后一个时期贯彻党管媒体原则的新领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国的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要将新媒体纳入进来,让互联网成为同心圆的一部分,使传统媒体的改革有的放矢,新媒体的发展有规可循。
丰富的时代内涵是同心圆理论的可贵之处,兼具历史传统与时代特色,容纳社会主义普遍规律与中国特色实践,因而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媒体事业、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依据和指南。
不失本心,探索同心圆的实践方式
画好同心圆,牵涉广泛,需要党政干部和媒体组织、媒体从业者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在理解和领会同心圆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之上,把握网络传播规律,积极实践网络群众路线。
党政干部和媒体工作者作为画好同心圆的中坚力量,需要兼具“底线意识”和“网络意识”。党政干部和媒体工作者是画好同心圆最直接的实践者和监督者。“底线意识”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党政干部和媒体工作者要有明辨黑白的能力,对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时刻保持清醒,对网络上违反党纪国法、歪曲党史国史的行为坚决驳斥。“网络意识”是指党政干部和媒体工作者应该时刻对网络传播规律保持好奇,提升自身参与网络讨论的能力,积极实践网络群众路线,关注网络动态,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传统主流媒体作为画好同心圆的稳定因素,需要不失本心,稳步推进媒体融合进程。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技术的融合与改造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必须有变革的决心和勇气。当前受限于传媒体制掣肘,很多传统媒体的融合改革还停留在物理叠加的层次,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内容生产的整合;新媒体业务仅仅处于“庶出”地位,大量的内部资源还是向传统业务倾斜。传统主流媒体作为曾经凝聚共识的中流砥柱,在新媒体的挑战面前应该守好自己的阵地,发挥人才与专业优势,同时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媒介技术,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推进生产流程融合和管理体制创新。在守住自身优势阵地的同时,锻炼使用新媒体的本领,把主流的声音扩散出去。
互联网新媒体作为画好同心圆的最大变量,需要树立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积极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新媒体作为网络舆论的主要传播平台,应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位置,在聚集人气、吸引眼球之外,还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认识到自身发展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建立在国家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网络媒体应该深入领会同心圆精神,找准自己在媒体传播体系中的位置,配合党和政府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风清气正的讨论平台,发挥新媒体在凝聚共识中的主渠道作用,为建设天清气朗的网络空间贡献力量。
人民群众作为画好同心圆最广泛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需要提升媒介素养,培养明辨是非和理性表达的能力。人民群众在网络上参与信息的传播与讨论,是形成网络舆论过程中的主要力量,既是画好同心圆的最广泛参与者,又是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的最直接受益者。当前网络传播在开放性之余呈现出“圈层化传播”的特征,即信息在不同的网络群体中有选择性地传播,群内同质,群间异质,意见和情绪都呈现集聚化和极端化发展的趋势。每一个“圈层”都有可能成为舆论风暴的起点,因而每一个“圈层”都是凝聚共识的战场。网民应重视自身在网络舆论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个人媒介素养,做到明德知理、谨言慎行,不做盲目的跟风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同心圆理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是对我国新时期在新闻舆论领域所积累的经验和规律总结,同时也是今后我国媒体发展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道路探索。画好同心圆,立足点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实现同心圆,需要党政干部和媒体工作者时刻不忘党管媒体的基本原则,还需要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民群众和媒体从业者之间形成互相配合、通力合作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