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斯帕特诺:为财富鸿沟画像

2016-05-14 18:40王顺辰
摄影世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圣马力诺鸿沟财富

王顺辰

西班牙摄影师卡洛斯·斯帕特诺(Carlos Spottorno)近几年的创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关注衰退中的欧洲经济和日益凸显的贫富差距,二是善用隐喻和讽刺。他在2013年出版的《欧猪四国》(The Pigs)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13年度最佳摄影书单,可能不少朋友们对其有所了解。“欧猪四国”是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希腊(Greece)和西班牙(Spain)四个国家的英文首字母组合,它们是因欧债危机最先陷入经济困境的欧洲国家,并一直没能从困境中走出。斯帕特诺试图用图片去呈现人们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对四国的刻板印象。这本书还被故意设计成山寨版的《经济学人》杂志,透着一股恶搞的快意。

斯帕特诺的新作《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继承了《欧猪四国》的风格,并更进一步直接谈论“财富鸿沟”这个在目前欧洲社会被大量谈及的经济话题。“财富管理”是银行针对高端客户开展的一类私人银行服务,这项服务的宗旨便是让有钱人能够加有钱。这本只有64页的书被设计成了“WTF银行”财富管理手册的模样,里面满是富人们(银行高端客户)的“高尚生活”,似乎在表明,如果你把财富交给“WTF银行”管理,便可以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不过,当你一页页读下去,便会发现,斯帕特诺完全是在嘲讽。

WTF银行

《财富管理》一书的封面上,印有一家银行的标识,似乎正是这家银行制作了这个宣传册。它叫做“WTF银行”(WTF Bank)。这个银行还曾出现在《欧猪四国》封底,它有一个口号,也是其发展信条:“你并不需要钱,信用就是全部!”

刚看到这个封面,我的第一反应是上网查查这是家怎样的银行,结果被骗了,它根本就不存在。它是斯帕特诺虚构出来的一家私有制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斯帕特诺这样解释它的名称:“WTF可以看作是英语‘What The Fuck!的缩写(网络用语,意思是‘搞什么啊),这经常是人们生气时才说的话。”

“What The Fuck!”也代表了斯帕特诺对目前欧洲的银行业和金融界的态度。“那些银行家们经常让我很吃惊,而且时不时惹人生气!”不过,WTF看上去真得很像一个金融机构的名字,斯帕特诺表示,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它还可以翻译成“世界金融信托”(World Trust of Finance)或者“世界贸易基金”(World Trade Fund)。

在斯帕特诺的设定中,“WTF银行”有着引以为傲的私人银行业务,并会确保其客户隐私,不会随便透露存款人的个人信息,财富交给它来打理,完全可靠。这是否会让你想起瑞士的银行业?没错,斯帕特诺在设计这个虚拟角色时就是参考了很多欧洲银行的广告语定下的。

这个项目的灵感源于2013年的一次报道任务。当时,《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 Semanal)的周日杂志要做一篇关于私人理财的报道,便委托斯帕特诺到一些素有“免税天堂”之称的欧洲国家旅行访问,包括瑞士、卢森堡和圣马力诺等国,为这个专题报道拍摄文章配图。

“当时的报道很专业,文章中满是财经术语,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阅读难度。所以我在拍摄配图时,决定拍摄一些有故事感的照片,来弥补文章的晦涩。”报道刊发出来后,照片得到了编辑和读者的认可,但斯帕特诺没有就此收手。因为对欧洲经济话题的兴趣,他决定继续拍摄下去,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创作一个图片专题和一本书。

不过,与《欧猪四国》不同的是,“财富管理”的主题与个人生活和隐私更为贴近。对摄影师来说,当你在公共空间拍摄公共议题,很少有人会因个人原因阻挠,但如果照片主要反映私事,阻碍就大了,特别是涉及财产情况的私事。

隐形的客户

为解决阻碍,斯帕特诺再次使出自己一贯的应对招数——虚构。在《财富管理》项目中,我们能看到在各种环境下生活入时、穿着考究的人,他们喜欢运动,开着豪车,看上去就属于富豪阶层,也应该是“WTF银行”的贵宾客户。他们并非模特,拍摄场景也是真实的,但是不是富人就不好说了,因为他们的富人身份是被斯帕特诺安上去的。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有对某人某事的刻板印象,比如富人应该怎样生活?虽然我没法进入那1%有钱人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依据刻板印象来想象,而且这是一种与读者共鸣的直接方式。我在这个项目中就是依照我对富人生活的刻板印象来选择拍摄符合某些特点的路人,用这些形象来完成我的作品。”

斯帕特诺表示,为媒体拍摄,他经常会遇到一些富有争议的主题,尤其是在财经领域,很多欧洲媒体对富人和当下经济环境的态度往往是负面的。但是斯帕特诺并不想因为照片“冒犯”某个机构、组织或个人,因为照片太直接了,而且批评本身对个体而言可能有失公允。因此,虚构人物,除了便于拍摄外,也是表达观点的“适当”方式。“虚构人物的做法可以省去不少解释的功夫,因为富豪们都会标榜自己生活优雅,喜欢穿Polo衫来彰显自己对运动的热爱,告诉人们自己多么重视家庭。他们也会开着特定年份制造的豪车,喝着特定年份酿造的红酒,在意生活的高端品质。即便不指名道姓,人们看到照片就会知道他们属于上流社会。”

拍摄后,为了尊重被摄对象的隐私,斯帕特诺给每个人的脸上打了马赛克,也表明他们在这组图片中的角色与各自真实身份不同。

“在欧洲很多国家,与肖像权有关的法律都非常严格。这次我在瑞士拍了很多照片,在那里得到各类拍摄许可都不容易。对肖像权的保护和对财产权的保护有很多类似之处。虽然大部分时候,我并不知道谁会进入我的镜头。但我有义务保护他们,也需要保护自己事后免受被摄对象的苛责和为难。所以我在他们的脸部打上马赛克。”

不过,这么一来,一种戏剧化的效果被凸显出来,因为脸部被有意遮挡,照片上的人物看上去都像是犯了罪,并给读者一种印象——他们就是富豪,不愿意露脸,是因为怕被认出来。

这么做也讽刺了现代欧洲金融业中常见的暗箱操作和财富分配、消费往往不透明的现实。“在公开的金融资料中,我们很难知道富豪们为什么会有这么钱,也很难知道富豪们都是谁,甚至很多时候,连财富都是隐形的。”

日益扩大的财富鸿沟

斯帕特诺的父亲是一名外交官,母亲是一名艺术家,他从小就生活在整天谈论政治经济话题的家庭氛围中。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视觉设计,干了六年。这让他逐渐对经济在社会运转中的重要性有了感受,也明白大公司是如何善于运用公关技巧来塑造他们的形象。

但是,无论怎么塑造形象,现代欧洲金融秩序的不公和由此带来的财富鸿沟扩大仍然是昭然若揭之事。

比如,被用作图书封面的那张阿尔卑斯山脉照片便是常用做公关宣传的视觉符号。“阿尔卑斯山脉的形象经常用来作为私有制银行的公关形象,它们代表纯洁、力量和永恒,这些形容词也经常和财富及金钱相关联。我们在世界各地的报刊中都能看到,很多提到瑞士银行业的文章会拿阿尔卑斯山的风景作为配图,这种陈词滥调让大家接受了瑞士银行业和阿尔卑斯山脉的联系。不过,银行是纯洁的吗?估计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斯帕特诺用这张照片对拍摄主题进行隐喻。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WTF银行”在卢森堡、日内瓦、巴塞尔、洛桑、圣马力诺和伦敦有分支机构。这些城市有相似之处,即都存在倾向于保护富人私有财产的税收政策,卢森堡、瑞士和圣马力诺也是欧洲富人们的“税收天堂”。斯帕特诺认为,当下欧洲社会逐渐加剧的不平等现象,主要便表现在经济不平等,而且各国政府也没有表现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努力和决心。

“如果一些人坐拥百万,而另一些人吃不饱饭,是非常不公平的。贪婪或许是人的本性,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限制人们的贪婪。收税就是一个方法,富人多缴税,穷人少缴税。但是,在我们的社会,这种财政制度总是出现漏洞,我们允许像瑞士、卢森堡、香港或者新加坡这样的‘税收天堂存在,富人们可以依法不纳税或少交税,这是在破坏既有的财政体系,加剧财富鸿沟。”

在《财富管理》项目中,“WTF银行”的业务和隐形富豪的生活,都与财富鸿沟有关,讽刺财富鸿沟的扩大也是照片背后隐藏的逻辑线索。从这点出发,读者便可以看到这个既是虚构、亦为现实的图片报道背后的社会事实,比如宗教和现代商业体系之间的暧昧关系。斯帕特诺在圣马力诺呆了12个小时,只为了得到一张描述天主教高级神职人员进阶仪式的照片。“这组图片中一定要有一张神职人员的照片,因为我要表明现在的商业世界也在受到教会的影响,而且教会本身就是一个巨型公司。”他曾想去梵蒂冈拍摄,但那里是天主教会的中心,不仅游人和各类活动很多,对摄影师的审查也严格,拍摄并不容易。查找一些宗教资料后,斯帕特诺得知在圣马力诺,每年也会有两次高级神职人员的进阶仪式。而且,圣马力诺本身便是一个“税收天堂”,是财富鸿沟的保护伞。

“长久以来,人们都在尽力避免战争和暴力冲突,但是很多人都忘了,这些都源于经济不平等和不公的金融秩序。我相信,如果人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任何难题。”采访最后,斯帕特诺这样说。

猜你喜欢
圣马力诺鸿沟财富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尊严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赵涛喜获杰出艺术成就圣马力诺泰塔奖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
吃苦也是一种财富
向纳粹和盟军同时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