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采伐停止后林业工人生存现状

2016-05-14 18:04王然李行
智富时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存工人

王然 李行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生产建设需要大量木材,大小兴安岭全面开发。自上世纪中叶开发建设以来,黑龙江国有重点林区累计生产木材6.5亿立方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经长期高强度开发,林区可采森林资源面临枯竭,传统林业经济逐渐萎缩,林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大小兴安岭林区陷入“经济危机、资源危困”的局面。对于林区的保护迫在眉睫,2000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目的在于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实现森工企业的战略性转移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林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接着,国家又从2011年起,结合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大幅度调减大小兴安岭林区木材产量,使木材产量稳定在资源能够承载的范围内,可采资源基本枯竭的黑龙江大小兴安岭林区将全面停止主伐;2014年3月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关于切实做好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停止对于大、小兴安岭林区的商业性采伐。政策全面实施后,造成大量的林业工人面临转业、待业甚至失业的问题。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实施,林区面临着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产权重新分配等一列问题。实行禁止采伐的政策,在环境得到一定程度保护的同时,也使林区经济的发展失去了抓手,导致了经济发展呈现相对落后的局面。

【关键词】商业采伐;工人;生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选择

(一)调查对象

林业工人:考虑到之前承担社会职能的单位职工均被划为林业职工范畴,本文将林业工人定义为“在林区从事林业产业以及相关社会产业的工作人员”。本文不仅调查了林业工人,同时也对生活在林区的林业职工做了调查研究。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放了250份问卷,回收后经过统计,合格198份。访谈对象、问卷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当地林业职工,从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到林场的工作人员均有涉及。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天然林停伐前林场职工的工作状态(工作职位、工作内容、工作收入等是否满意)及生活状态、天然林停伐后林场职工的工作现状(下岗、待业、转业情况,工作职位、工作内容、工作收入等是否满意)及生活状态。

(二)调查方法与工具

项目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与资料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分步骤进行。

调查工具主要有调查问卷和林业工人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项目组成员研讨制定,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受访者从事职业、对所在城市哪些产业的发展存在希望、受访者认为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

二、调研材料分析

(一)林业工人生活状况

1.林业工人基本经济状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大小兴安岭林区林业工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所在单位的基本工资、当地民政部门发给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专项补助、采买山货、经商、种植蔬菜粮食等。

从图一中(调查问卷中对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情况分布)中可以看出87%的被调查者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收入,部分被调查者的收入来源于低保和林业局、地方政府发放的专项补助金。

从图二中(调查家庭月收入)可以看出78%的家庭月收入没有达到4500元。调查的家庭一般为三口之家,夫妻双方均有工作的月收入可达到4000元左右,仍有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人有收入,且不足3000元。

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基本的工资收入对于林业工人生活的重要性,大部分家庭的基本收入来源于工资。大小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林区土地的所有属于国家,在商业采伐停止后,除采集山货外林业工人没有的其他土地收入,工资也就成了林业工人收入的最主要来源。然而,林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上文的分析,林区工人主要的收入来源于工资、采买山货等一些副业,但无论是采集山货还是种地都是比较辛苦的职业。林区人口总体呈老龄化趋势,负增长开始出现,仅仅依靠的较低工资收入已经难以满足林业工人的生活需求。

2.林业工人的受教育情况

大小兴安岭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利用,更离不开林区人们的智慧。人才的利用是林区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着重调查了林区工人的受教育情况。

在受调查的林业工人中有38%的人是本科及专科以上学历;而初中和高中学历人群的比重分别为19%和36%,共占到总数的55%,已经超过了半数;仅有4%的人群为小学学历,没上过学的人数比重仅为总数的3%;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比重为零。由此可以看出,受基础教育的人数在本次调查的人群中所占比重最高,38%大学学历的人群主要来自政府及社区工作的转业工人。

(二)林业工人生存面临的问题

通过笔者的调查了解到,林区工人在产业升级和转型后所从事的职业以及收入并不乐观,加上大小兴安岭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林区百姓的生活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1.收入问题

由图三可以看出,在此次调查的众多选项中,林区人民最迫切要改变的的是收入和医疗条件。通过之前的数据了解到,有半数的被调查者一家的收入在2500元到4500元,其余的都在2500元以下,4500元收入以上的并不多见。

在笔者此次的调查中了解到,有42名林业工人的每月支出在2001—2500元,占总人数的30%,有58名即总数的41%的工人月支出在1000—2000元,月支出在2500元以上的人数有21人,占总数的15%。在调查的人群中有50%的人月收入在2500元—4500元,而45%的人月支出在2500元以上,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大多数的人每月的收入和支出几乎处于平等状态,每月的收入只能刚好维持生活所需,如若有一些社会交往,子女升学的应酬则会入不敷出。这些支出又被用在不同的领域,如图四所示。

由上文统计的数据可知,在这些支出中,日常的衣食开销只占到19%,在普遍4500元收入以下的情况下,这说明衣食条件并不乐观。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占月支出比重最大的两项分别为子女上学和医疗支出,其次为社会交往,其中子女上学的比重最大为39%。

2.医疗条件

在图四反应的两个问题中,另一个相对严峻的问题就是医疗问题。在此次调查中,调查小组的成员们发现,群众们所头疼的医疗问题不只是就医所产生的费用上,更为严峻的是林区医院的医疗设施条件和医疗水平。在调查中有群众反映到,如果有严重或是突发的疾病时,林业局内的医院水平根本无济于事,还要经过转院等一系列复杂的手续,这本身对病人的救治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加之林区的交通不便,更是对病人救治的时效上提出了挑战。其次,林业工人中有很多是政府安置的非正式职工,医保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在大病重病上不能保证大部分费用的报销,更是加重了林区人民的生活负担。所以说,林区的医疗条件同样是比较严峻的问题。

(三)政策分析

根据上文对黑龙江大小兴安岭林业工人生存状况的描述,笔者发现,林区工人生活、发展出现困境,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生活原因造成的,其中包含的国家、社会及其自身角度的原因不可忽视。

1.国家政策对林业工人发展的影响

现在的国有林区,国有经济体制改革后,大批林业工人以下岗、买断等形式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从实施的效果看,下岗、买断等改革政策对大量的林业工人给予了安置,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林区的经济困难和林业工人的生活困难,一部分林业工人离开了林区,仍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留在了林区。

2014年国家要求全面停止商业采伐后,林业工人又面临着转岗等问题,相当大一部分林业工人面临失业问题。生活在伊春市的王女士一家本来拥有一个小型的木材加工厂,停止商业采伐后,木材厂直接倒闭,原来加工的一批木材成品被低价卖出,厂房也闲置下来。

2.社会条件对林业工人生存的影响

(1)地方政策与林区工人发展的困境

林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国家允许一定程度的树木砍伐、农产品的种植、林业相关产品的生产等,但是,这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保障林区在岗职工、退休职工的基本需求,虽然在2008年一些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极大程度的减轻了林区企业的负担,但带来的是社会服务机构减少了对林业工人的倾向性,导致了基层林业工人各类支出的提高。另外,林区的文化建设方向以生态文明为核心,林业生态建设的宣传力度大于对林区工人基础文化的建设,对林区下岗、买断林业工人再就业的宣传扶持力度不足,贫困文化一定程度地蔓延开来,往昔深受重视的林区人,一部分成为了贫困文化的载体。

(2)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与林区工人发展的困境

林区经济发展仍然非常单一,以伊春市为例。伊春市的整个产业结构中,资源型产业比重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资料显示,2002年伊春市林业产业总产值为59.4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2.55%。木材和木材加工的支柱作明显。整个伊春市的产业结构是比较单一的,主要依靠天然资源,对木业进行一些初步加工,近几年随着对森林资源的限制砍伐,使依靠林业资源的伊春地区经济收入来源受到限制,而农村的产业结构更是简单,随着可以砍伐的树木变少,身边的森林成为自然保护区,严禁随意破坏,这使得农民收入来源变得更加苛刻。旅游业则成为政府努力的方向,特色的农村旅游和森林旅游成为伊春的主打。然而,农村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力度不够,处于空白状态,伊春地区农村整体环境优美,污染程度较小,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人文景观较少,由于较靠北部冬天时间较长,真正适合旅游的时间只有4月到10月,其独有的农村景色,风土人情还是比较吸引人,但是在这方面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很少,其主要原因也有投入资较大,成本回收较难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3)管理体制与林业工人发展的困境

大兴安岭行政体制是我国几个特殊的体制之一,实行政企合一的体制,并且受双重领导。这种特殊的体制在开放初期保证了政令畅通,顾全大局,为国家在木材商经济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这种体制和区划越来越僵化与不适应。政府职能、事业职能、企业职能不能混淆必须分开,但是目前在大兴安岭地区,这三种职能虽然在2008年完成了一部分职业的转换,但是仍然不彻底,事业职能和企业职能仍然混为一谈,有些单位属于事业职能,但是仍然在企业管理的范围,一些资源管理局仍然由事业单位领导,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三、对策与建议

(一)调整林业局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林业工人发展的保障

有问题找政府,被找当地作用更大的“企业”所代替,企业成为了林业工人的最大依靠,政企划分困难,地方管理责任不明确,成为了当地林业工人发展进步的客观条件,企业发展中背着巨大的社会包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出来,恶性循环,也为下文的贫困文化的形成创造了可观的条件。

(二)完善国有林区改革的政策支持体系

加强对国有林区的财政支持。国有林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中央财政通过适当增加天保工程财政资金予以支持。结合当地人均收入水平,适当调整天保工程森林管护费和社会保险补助费的财政补助标准。加大中央财政的森林保险支持力度,提高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对林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林区与周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加强对国有林区的金融支持。根据债务形成原因和种类,分类化解森工企业金融机构债务。

(三)调整产业布局,构建新型的林区产业布局

大小兴安岭地处林区,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0.3%,拥有许多优秀的先天条件,特别适合发展适合自身的先天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这就使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采取灵活自主的生产方式来提高农民收入成为了可行性高的政策。我们要把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的开发出迎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即要符合消费者的口味还能把兴安岭招牌打出去的绿色品牌。

(四)妥善安置林业工人,促进就业

提高林业职工的收入,妥善安置国有林区富余职工,确保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充分发挥林区绿色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森林旅游、特色养殖种植、境外采伐、林产品加工、对外合作等,创造就业岗位。对符合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由地方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统筹解决社会保险补贴,对跨行政区域的国有林业单位,由所在的市级或省级政府统筹解决。

猜你喜欢
生存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困境中的生存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