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2016-05-14 15:05李泽浩
智富时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成因对策

李泽浩

【摘 要】由于经济形势整体下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银监会发布2015年第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本文将系统地阐述不良贷款的概念,成因及对策等方面,研究该话题的意义在于提高银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

【关键词】不良贷款;成因;对策

一、前言

据统计,这是商业银行不良率自2013年二季度以来连续第10个季度上升,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则是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16个季度增多,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744亿元。同时,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308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55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1.18%,比较上季末下降9.6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03%,与上季末基本持平。

二、不良贷款的含义

不良贷款换言之就是非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规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现象表明借款人已无法按原定的贷款协议及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通常,借款人如果拖延归还本金和利息达到三个月,贷款就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认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给予注销。超期贷款无法收回但无法确定时,则应在账面上记成坏账损失准备。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资金市场对外资银行正在放开,外资银行在我国取得优厚待遇。现在国内外银行业已展开剧烈竞争,但国有商业银行却被迫面临着双向抉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量严重上升,尤其以四大国有银行为首。金融风险大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多。我国商业银行处于特殊地位,如果不良资产量过多,会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对我国已经处于积极重要的地位。

四、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

(一)商业银行形成不良贷款的体制性原因

当然商业银行形成不良贷款也在所难免,具有客观性,这也是一般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其解决方法也只能是通过制定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和通过中央银行的有效监管并及时采取防范风险的措施。没有外部冲击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特殊原因,在经济转型时期逐步形成和积累的,其核心是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磨合和风险的转接而形成的,造成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风险在体制型轨期间得以扩大,其生产和预防并不适用于完全规范条件下的研发,而应该放在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从体制性风险的角度去整理和研究,因而有必要专门研究不良贷款形成的体制性原因。

(二)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经济周期影响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都有一定的周期,而且受经济整体周期的影响,对于银行贷款量也是一样的,如果整体经济形式不好的情况下,则贷款人收到贷款无论进行投资还是消费,都增加了及时偿还贷款的难度。所以银行应该对经济整体形势,贷款人资产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在经济形势下滑的情况下,就应该严格放贷,从根源上遏制不良贷款量。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法律原因

有关担保贷款的法律,对贷款的保障不够严格。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过其抵押的价值。财产抵押后,该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过余额部分。但这一规定,对抵押贷款的保证还不够。《担保法》还规定,抵押权因抵押物消失而消失,因消失所得的赔偿金的具体比率,能否足额赔偿等,这有可能造成银行因抵押物消失而遭到损失。应该加大法律力度,明文规定来确定抵押贷款的额度,从而减少银行贷款损失。

(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经济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产生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许多而且剧烈的短期行为和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是造成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一个主要原因。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其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如果企业经常经营不善、亏本,甚至破产,就会导致偿还贷款失去了经济保证。企业的贷款在逐年增加,而每年企业的盈利能力在逐渐下降,企业的偿还能力持续减弱。这样,最终的结果是:一方面企业贷款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的还贷能力不断减弱,这就造成了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根源。

五、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

(一)从商业银行外部、内部两个方面考虑

从外部来讲,一是银企机制市场化。其本质是指通过资金连接,产生宏观、微观经济效益,以实现银企双方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成长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市场法律体系,一方面使政策性贷款从商业银行的业务中完全分离出来,保障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降低信贷风险;另外可增大直接融资比例,给企业提供获取资金的另一种方法。三是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完成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步伐,使政府在企业、银行改革中没有后顾之忧。从内部来看,一是建立规范的信贷审查、决策机制。二是完备信贷的监控、预示机制。三是建立信贷风险的转移补偿机制。信贷风险的转移机制应严格按照法律进行担保,而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应包括逐渐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以满足《巴塞尔协议》和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要求。四是完善银行内部稽核机制。五是完善信贷风险责任机制。

(二)针对政府方面的原因

国家应实施税收优惠和财政注资政策。财政注资的数量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资产处理方式的抉择和资产处理的作用。从我国的实际来看,国有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大部分是政策性因素造成的,而且国家有责任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国家财政应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能注资的注资,该担保的担保,主动配合资产处理和资产证券化工作,为其创建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

(三)针对体制方面的原因

我们必须彻底消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需要实施一系列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加强以市场约束为中心的改革,关键是要完善起一系列机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银行的风险防范机制,市场的淘汰机制以及结构的科学调整机制。

(四)从银行方面来说

强调贷款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各商业银行应及时准确地观察客观环境的变化,使贷款资金的投向、投量随着客观情况的改变而改变。要提高企业领导综合素质、经济实力、信誉名声等各种指标来增强企业的信用等级。在贷款发放前通过对货款企业进行信用等级的评定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选择,通过量化方式测算企业信用对贷款风险的作用影响,尽量避免对信用等级低于贷款标准的企业提供贷款。

(五)从企业方面来说

以目前状况分析,大企业正逐渐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对银行信贷的需求下降,而以往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源自大企业。因此,面对这一情况,商业银行应改变经营观念。加强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尤其要加强对农户的贷款投放以及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放,特别是要加强对小企业的信贷投放;还可加强对中小城镇、基础设施的信贷投放;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努力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参考文献】

[1]涂永红.关于建立科学的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系统的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3.(01).

[2]聂庆平.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与银行改革政策的建议[J].经济科学.2002.(06).

[3]谢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07).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成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不良率农行最高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