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业在近十余年来发展快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有着光辉的发展前景,一个国家现在的GDP增长很大程度来自于以旅游业为重要角色的第三产业。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家,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企业,发展前途和活力更是不言而喻。本文通过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以对造成我国旅游经济影响的多因素为解释变量,用有关计量经济研究方法,对我国旅游经济进行计量研究,从而对我国旅游经济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对今后的中国旅游服务业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旅游收入 可支配收入 自相关 异方差
一、引言
旅游业是旅游社业、服务业、商业、交通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对其他产业具有重要的联动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国家进出口贸易交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快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美国权威经济部门推测:在今后的15~20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先进的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在我国,休闲消费的需求急剧膨胀,并且我国旅游资源丰富,许多城市还将旅游业列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如若是发展得当,必定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从国内学者对国内旅游经济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基本都以计量经济学中回归分析为主。余慧颖、徐蕾(2010)使用旅游投资效率进行分析,即旅游投资引起旅游收入的变化情况。方相林、张晓燕(2010)通过突发事件、A级以上景区数量、旅客周转量、星级饭店等指标对旅游业发展情况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卢江勇、张玉梅、过建春(2005)对旅游总收入和实际开房数、从业人数、接待人数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也有瞿华(2011)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协整和格兰杰原因对经济发展和我国旅游业发展有紧密关系做出判断和证实。从上述研究中可以了解到,经济发展、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国内旅游人数、旅客周转量都与旅游经济发展有关。
三、模型变量选择
旅游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里旅游经济的发战以国内旅游收入来衡量,是以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经济发展的结果。近10年内我国经济水平高速发展,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由此,国内旅游收入不断提高。这里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用X1表示。2、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的影响。由于近10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的快速增长,导致大众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的增长在为国内旅游业增长的同时也体现出旅游收入的必然增长的趋势,用X2表示。3、国内旅游人数的影响。旅游人数的增加对国内旅游经济有直接的作用,旅游人数越多,国内旅游经济收入越多,国内旅游质量也会随之提升。4、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的便利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以旅客周转量来衡量交通运输的发达程度,用X4表示。
以国内旅游收入衡量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情况,用被解释变量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内旅游人数、旅客周转量分别为解释变量X1、X2、X3、X4,建立初步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Ut
四、数据收集
可以看出,可决系数R2=0.997346,修正的可决系数R2= 0.995223。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但是当α=0.05时,X1、X2、X3、X4系数均不能通过检验,且X1的系数为负,与经济意义不符,表明模型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六、模型修正
(一)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
1.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回归模型中R2=0.997346,拟合优度很高,但所有解释变量的Prob值都偏高,其对应的t统计量都较小。表现的R2为很大,t很小,可能出现多重共线性。进一步检验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其相关系数都很接近1,说明模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五个解释变量的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基本都在80%以上,表明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多重共线性的修正。利用逐步回归法修正多重共线性。
先删去P值最高的X4,做回归:
可以看出X1和X3都通过检验,X2未通过检验,所以删去X2再做回归:
删去X2后,X1和X3都通过检验,所以确定最后消除多重共线性的模型:
Y=-10051.1-0.029952*X1+16.48256*X3
t=(-17.43621)(-3.078396) (8.925535)
R2=0.997065,DW=1.823880,F=1189.186
3.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
(1)异方差的检验
在实际的经济问题中经常会出现异方差这种现象,因此建立模型时,必须要注意异方差的检验,否则,可能在实际中会失去意义。
检验异方差用white检验:
从上表可以看出,nR2=4.854810,由White检验可知,在α=0.05下,P值>0.05,所以接受原假设,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因此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无需修正,所以模型为:
Y=-10051.1-0.029952*X1+16.48256*X3
t=(-17.43621) (-3.078396) (8.925535)
R2=0.997065,DW=1.823880,F=1189.186
4.自相关检验与修正。
(1)自相关的检验
此处用LM检验方法检验模型是否有自相关现象:
从上表可以看出,nR2=1.013132,由LM检验可知,在α=0.05下,在α=0.05下,P值>0.05,所以接受原假设,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七、模型检验
(一)经济检验
Y=-10051.1-0.029952*X1+16.48256*X3
t= (-17.43621) (-3.078396)(8.925535)
R2=0.997065,DW=1.823880,F=1189.186
因为从理论分析判断来说,GDP与旅游收入应该成正比,但是从回归结果来看,此处X1即代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GDP每增加一个单位,国内旅游收入降低0.029952个单位,此处不符合经济意义。所以剔除X1,并再次做回归,得出最后的模型:
最后模型为
Y=-9344.433+10.83927*X3
t=(-12.31397) (33.91448)
R2=0.993093,DW=0.611237,F=1150.192
再次进行white检验,检验其异方差:
从上表可以看出,nR2=3.701128,由White检验可知,在α=0.05下,P值>0.05,所以接受原假设,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因此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无需修正,所以模型为:
Y=-9344.433+10.83927*X3
t=(-12.31397) (33.91448)
R2=0.993093,DW=0.611237,F=1150.192
模型经济意义为: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国内旅游人数每增加一百万,国内旅游收入将增加10.83927亿元,这与理论分析判断相一致。
1.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由表中数据可得:R2=0.993093,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92229,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针对H0:β=0,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在F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2和n-k-1=8的临界值Fα(1,8)=5.52。由表中得到F=1150.192,由于F=1150.192>Fα(1,8)=5.52,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国内旅游人数确实对国内旅游收入有显著影响。
(3)t检验:对H0:βj=0(j=1),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k-1=8临界值tα/2(n-k-1)=1.86。由表中数据可得,X3对应的t统计量为33.91448,其绝对值大于tα/2(n-k-1)=1.86,这说明应该拒绝H0:βj=0(j=1),也就是说,解释变量国内旅游人数(X3)对被解释变量国内旅游收入(Y)影响显著。
八、模型分析过程的不足
(一)研究的影响因素偏少,模型设定选取的变量较少。
(二)对于以往文献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意义检验与实际不符,不得已将其剔除,使得模型中重要因素缺失。
(三)由于数据限制,导致模型样本较小,只有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可能导致模型说明力度有所下降。
九、结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过了近代的产业革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不只要求吃饱、穿暖,开始积极的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并且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带动和经济结构的改善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旅游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
旅游业已经作为发展国家经济重要的一环,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所以要求积极发挥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作用,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来拉动现代服务业的繁荣与发展,进而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最大的贡献。
旅游业作为新常态下的新兴的经济增长点,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本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相关理论及相关研究工具对影响我国旅游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国内旅游人数对国内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随着每年以旅游为娱乐方式的人越来越多,国内旅游需求越来越旺盛,旅游业发展也越来越完善。国内旅游人数的增加对国内旅游业发展具有鲜明的积极作用。
此外,从理论意义上经济发展(此处以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对国内旅游收入会产生积极影响,但在本文模型中不显著。
十、主要的政策建议
(一)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重视科学,实事求是地发展旅游经济,发挥旅游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做好定位,依据具体情况实施对应发展措施,找到适合的途径合理发展旅游业。
(二)加快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旅游业对基础设施的要求高,而基础设施一般资金量需求大,所以应鼓励金融部门尽量大的可能对旅游项目贷款融资提供便利。加强各大旅游景区的铁路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为游客交通便利提供有利硬性条件。与此同时,需要发掘旅游资源、培育创新产品作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完善景区规划和配套实施建设工作,不断开发具有鲜明特色、文化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牌产品,形成品牌效应,用旅游新产品和新项目吸引游客消费,增强游客消费力度。
(三)随着国内旅游人数的上升,需要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
旅游服务不仅体现在硬性设施,更重要的是软性的服务质量。着眼于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技能训练和素质提高,为旅游业创造一个高素质、高追求的优良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勇.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及其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3]王鑫.关于影响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计量经济学分析[D].成都:时代金融,2011.
[4]何江英.影响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计量经济学分析[D].成都:商情,2014.
[5]国家统计局数据.
作者简介:魏文喆(1995-),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