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最终消费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最深远。辽宁省实现消费结构趋向合理化,应从提高收入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消费结构 合理化 产业结构 消费政策
辽宁省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应从提高收入水平和优化产品结构两个基本途径着手,从此向消费结构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层次展开。
一、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经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人均GDP为1000美元左右时,世界各国居民消费占GDP的份额一般为61%,比国际水平低14个百分点。消费率过低使消费结构升级受到严重的需求约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收入问题。
我省应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尤其是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在消费倾向既定的情况下,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直接决定消费支出水平,而广大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又直接决定消费结构。只有当收入水平提高时,才能突破原来的界限,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建立新型的平等交换的工农关系,加快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确立保护农业和资源的配置倾向于农业发展的战略;建立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稳定农产品价格,建立合理的比价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促使农业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形成产、加、销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的机制,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及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第二,提高城市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缩小城市内部收入分配的差距。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实施再就业工程,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对低收入人口社会救济的法律法规制度,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业结构成仙了扭曲状态,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第一,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消费品的很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农业内部结构如何,对消费结构有着重大的影响。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1.合理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粮食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要加速发展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生产,改变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发展大豆生产,提高大豆消费在食物消费中的比重,用植物蛋白补充动物蛋白之不足,这对促进食物消费结构合理化,是很有作用的。同时,要加速发展饲料的生产,动物性食物的转换需要饲料,发展饲料生产,可以转化更多的肉禽蛋奶产品。
2.加速发展畜牧业,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生产落后,草食动物发展缓慢。必须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如牛、羊、禽的生产。与猪肉相比,牛、羊、禽的饲料转化率较高,蛋白质含量也高得多。我国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地理优势,草原面积广大,发展草食动物,发展饲料转化率比较高的动物食物,增加动物性食物的可供量。这就能大大促进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促进食物消费结构合理化。
3.加速发展水产业。我国的水产资源丰富,目前淡水面积只利用了55%,产量也不高。海水可养殖面积也只利用了35%。因此,水产业的发展还大有潜力。我们应利用各种水域,特别要充分利用江河、水池和近水海面,发展水产品,提高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品产量。
第二,合理调整轻工业内部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结构不合理,产量质量不高。因此,要着力于内部结构的调整。
1.加速发展食品工业,调整食品工业内部结构。食品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扩大可食资源的范围,提高食物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通过采用加工技术减少营养损失并多方面提取营养,还可以扩大饲料的来源,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特别是注重深度加工,发展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医疗食品和方便食品。
2.合理调整纺织工业内部结构。要适应人们穿着消费的变化趋势,调整纺织业内部结构。特别是注重发展毛纺、麻纺、丝织、化纤等行业,发展中高档服装加工,要在花色、品种、式样、质量上下功夫。还应该注重人口结构的变化,如老年人的数量在增加,需求也呈现多样化。重点放在结构调整方面,这样才能促进纺织业的稳步发展,又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3.合理调整生活用品的生产结构。我国人口多、消费水平的差别较大,特别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别,会带来用品消费的差别。我们要考虑大多数人的用品需求,但也要考虑较少部分高收入居民的需求,还要考虑用品消费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要稳定发展一般日用品的生产,稳步发展中、低档用品的生产。另一方面,要大力开拓新产品,广泛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新用品、高新技术用品、保健用品和文化用品。
4.大力发展室内装饰材料和装饰用品。这方面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这对改善居民环境、提高居住水平关系很大。
第三,加速发展文化教育、旅游和生活服务化。人们的消费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知识、信息和技术的追求在增长,为适应人们的需求变化,这些方面应大力发展。要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使知识商品化、市场化,开发精神产品及其互补品,如电脑等;发展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注重开发生态旅游事业;稳步发展生活服务业,如商业、饮食、医疗等;扩宽新的服务领域,如清洁卫生,洗涤,种植花卉等。
此外,还应适应消费品生产结构的变化,调整重工业内部结构和基础结构。重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为消费品的生产提供技术手段、材料和设备;基础行业也要适应消费结构、消费品生产结构的变化。例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就影响交通、旅游和居住环境。重工业部门和基础部门,从长远影响人们生活,影响消费结构。
三、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
消费结构的合理化需要政府实施相应的政策才能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应科学地调整消费政策,并主要突出以下政策导向:
第一,稳定局面预期心理的政策。要积极慎重地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注意把握居民的承受力,引导居民树立对未来收入、生活福利水平增长的正常预期;要解决好城市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和在就业工作。通过这种政策的制定,使居民处理好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的关系。
第二,增加农民实际收入政策。要制定合理的收购价格政策和价格补贴政策,稳定农业生产。要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农民进行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加非农村收入。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制止乱收费和乱摊派。通过这种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的收入能够稳定增加,逐步弥合城乡的消费断层。
第三,引导消费的政策。要按照消费结构升级的状况,对不同的地区的不同消费者群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通过该消费概念,进行消费示范和实施消费信贷等方法,对不同的消费品消费进行引导。还要制定扩展农村消费市场的政策,制定调节社会购买力的政策,实施消费可持续性增长的环境保护政策等。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合理引导居民追求吃与穿的质量,合理引导居民对住房、文化教育、工业消费品、交通通信等的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燕武.消费经济学—基于经济计量学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0.
[2]姜彩芬,余国扬,李新家,符莎莉.消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9.
[3](美)古扎拉蒂,波特著经济计量学精要原书(第4版);张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
[4]姜作用.2009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
[5]张晓峒.应用数量经济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6]姜彩芬,余国扬,李新家,符莎莉.消费经济学[M].第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2009.
[7]荣晓华.消费者行为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8]郭亚军.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9]高铁梅.《计量分析方法与建模一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继哲(1961-),男,汉族,辽宁沈阳人,任职于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财经学院,研究方向: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