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毛麟角的古代女医

2016-05-14 04:35张勇
感悟 2016年5期
关键词:冯氏行医医术

张勇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热播后,中国古代女医历史大受关注。其实,在我国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她们大多封闭在闺阁之中,很少读书识字,而且,医术传男不传女,我国古代的名医,多以男性为主。虽说如此,但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出名的女医仍不乏其人。

汉代的义姁、淳于衍

最早见于史载的女医是西汉时的义姁。据《史记·酷吏列传》记载,义姁精于医术,曾为汉武帝之母王太后疗疾,颇受王太后信任。

西汉时,我国在医事制度上已专门设有“女医”,古称“视产乳之疾者”。生活在公元前128年前后的义姁,悬壶济世,深受群众的爱戴。由于她医术精湛,朝野共知。汉武帝将她召入宫内,拜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

传说,义姁自幼聪明伶俐,对民间医药有很大的兴趣;她乐于钻研医术,遇有医生走村串户看病,总爱跟着学,看医生怎样望、闻、问、切,听医生讲解医理,并虚心求教。久而久之,她不仅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实践经验也很丰富。有一天,外村抬来一个久治不愈的腹胀病人。病人的肚子胀得像一个灌满了气的皮球。义姁对病人仔细检查后,取出几根针在他的下腹部和大腿部扎了几针,然后拿出一包自制的药粉撒在病人的肚脐上, 同时给病人熬服汤药。三天后,病人腹胀消退,不久就痊愈了。自此以后,义姁的名气便在方圆百里传开了。

但《史记》并未具体谈及其医术如何,之所以记载义姁,也并非出于医学的理由,而是因为其弟义纵是当时有名的酷吏,司马迁在为其作传时顺带提及了义姁,也是一语带过。但不论怎样,义姁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记载的女医生,她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女中扁鹊”。

汉代另一位女医是汉宣帝时的淳于衍,字夫之,籍贯不详。《汉书》中三次提及她,分别为《宣帝纪》《霍光传》与《孝宣许皇后传》,之所以多处涉及淳于衍,并非由于其重要,而是因为她陷入了当时一桩重大的宫廷阴谋。淳于衍的身份是女侍医,当时也被称为“乳医”。“乳”在古代有“妊娠”之意,“乳医”也就相当于当时宫廷的妇产科医生,专门为皇亲国戚的女眷们接生,同时可兼治一些产科疾病。淳于衍和当时的权臣大将军霍光之妻相熟,很希望能为丈夫谋个好职位。霍光之妻为了让女儿取得皇后之位,正欲谋害当时的许皇后,恰巧许皇后生产之后染上了疾病。于是,霍光之妻利诱淳于衍,让淳于衍利用职务之便投毒,并许诺事成之后,与淳于衍共享富贵。淳于衍考虑再三,最后表示“愿尽力”,于是把有剧毒的附子捣碎,掺入御医所制药丸。许皇后服下后,头脑胀痛,胸中烦闷,终致死亡。后来,由于霍光子霍禹谋反事泄,牵出淳于衍谋害许皇后案,遂一并处死。虽然《汉书》的重点在于描述宫廷阴谋,对于淳于衍的医术如何并未多加描述,但她能够担任宫廷医生,为皇亲国戚的女眷们诊病,想来医术是不会差的。但是其贪利的个性,严重违反了医德,不是个光彩角色。

晋代的鲍姑

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也是一代女名医,其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长期的耳濡目染,为她行医治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她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岭南一带民众尊称她为“鲍仙姑”。

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湛,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她采用越秀山脚下漫山生长的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因此,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鲍姑死后,岭南人民为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

唐宋时期的胡愔、冯氏、张小娘子

唐代的胡愔,对养生长寿、吐纳导引有独特见解。她著有《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图》《补泻内景方》等,编绘的《黄帝内经图》一卷,描述了人体的五脏。

宋代有两位女名医,一位是著名妇科医生郭敬仲的母亲冯氏,她医术高明,擅长治疗妇科病。一次孟太后重病,御医治疗无效,宋高宗急召冯氏入宫,冯氏只用一剂药就治好了孟太后的病。高宗大喜,封她为安国夫人。

另一位是著名的女外科医生张小娘子。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位云游的老医生路过她家门前,向她讨水喝。张小娘子见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便将他请进屋里,沏茶上饭。老医生见张小娘子善良热情、聪明贤惠,便将自己的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外科医书。后来,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张小娘子终于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在治疮疡痈疖等外科疾病方面,声名大噪。

明清时期的谈允贤、曾懿

宋代之后,女性行医的记录渐多。特别是元、明两朝,朝廷建立了医户制度,规定各户必须子袭父业。一入医户,子孙就必须世代业医。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环境的影响,女性习医者不少,但知名者并不多。有些医术颇精的女医,曾蒙朝廷征召,但仍未留下姓名,史书上也仅以某氏称之。

明代女医谈允贤,不仅是当时最有名的女医,而且有医书传世。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兼以医闻名,祖母亦知医。受家风影响,谈允贤自小喜爱医学,十五岁时就遍读医典,并随家人“临证”。起初她以自己和家人为治疗对象,后来遵从祖母的遗训,正式行医。由于医术高明,远近的女性患者找她治疗的络绎不绝,谈允贤渐以妇科知名,在当时颇有声誉。谈氏不只行医,还勤于思考,在晚年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医术与临床经验,撰成《女医杂言》一书。该书共收载了31例病案,其中涉及习惯性流产、经病、产后诸疾等,对于妇科学而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我国古代极少见的专科医案书。

清末女名医曾懿,治病有许多独特经验。她著有《古欢室丛书》,内有《女学篇》《医学篇》《诗词集》三大部分,不但集中反映了这位清代女医生行医救国的雄心壮志,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雪人摘自《羊城晚报》2016/02/24

猜你喜欢
冯氏行医医术
粤西出土唐许夫人及冯氏墓志相关史事考略
武汉大学冯氏捐藏馆藏品展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板鸭”行医记(一)——中医在西班牙行医的特点
文化
外国人来华行医不应免试
章太炎好行医 无人敢求诊
非法行医瞄上“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