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矫正前牙畸形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5-14 00:35陆广明潘玉珍江莉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5期

陆广明 潘玉珍 江莉

【摘要】 目的:探讨多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矫正前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4年

9月本院收治的168例前牙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牙列患者58例,替牙列患者62例,恒牙列患者48例,按照矫治的方法不同,将不同类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行矫治,研究组患者采用多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行矫治,比较两组患者反解除时间、复诊次数及两组矫治器固定效果。结果:在前牙列、替牙列和恒牙列方面,两组患者反解除所需平均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平均复诊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固定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矫正前牙畸形患者,能有效减少其复诊次数,提高矫治器固定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前牙畸形; 颌垫式矫正器; 多曲舌簧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ulti & tortuous reed jaw cushion-type orthotic appliance in correcting anterior teeth deformity.Method:One hundred and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anterior teeth deformit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0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including anterior teeth in 58 cases,62 patients with mixed dentition and permanent dentition in 48 case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rrection 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duplex & tortuous reed jaw cushion-type orthotic appliance for treatment,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multi & tortuous reed jaw cushion-type orthotic appliance for treatment,and the removal time of occlusion(de-occlusion),frequency of further consultation and fixation status of orthotic applia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In anterior teeth,mixed dentition,permanent dentition,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moval time of occlusion(de-occlu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frequency of further consultation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fixed success rates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Multi & tortuous reed jaw cushion-type orthotic appliance applied in patients with deformity of anterior teet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further consultation,and it can increase good fixation rate of orthotic appliance,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s.

【Key words】 Anterior teeth deformity; Jaw cushion-type orthotic appliance; Multi & tortuous reed

First-authors address:Laibin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Laibin 546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5.038

在我国,经调查发现,错畸形的患病率达29.3%~48.8%[1]。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正畸科对500名儿童牙畸形行调查,结果发现,正常的儿童只有7.5%,需矫正的儿童约为49.5%,由此可见,错畸形普遍存在现代人群中[2]。然而,错畸形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颌、面的异常,如牙齿排列拥挤、稀疏、开、不齐、反、位置比例失调、上下牙弓关系紊乱等,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牙以及口腔颜面部的正常发育。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畸形越来越严重;同时由于牙锁结,患者咀嚼功能降低,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然而,其治疗效果以早期治疗最佳,这是因为早期矫治患者易于接受,且治疗成功率比较高,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有效的诊断以外,正确设置矫治器,也是治疗的关键之一[4]。因此,本研究选取2010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68例前牙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矫正前牙畸形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68例前牙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牙列患者58例,替牙列患者62例,恒牙列患者48例。按照矫治的方法不同将58例前牙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3~6岁,平均(3.2±1.1)岁;研究组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3~7岁,平均(3.5±1.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62例替牙列患者中,按照矫治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6岁,平均(3.2±1.1)岁;研究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3~8岁,平均(3.1±1.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48例恒牙列患者中,按照矫治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2~22岁,平均(17.6±2.1)岁;研究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11~22岁,平均(16.6±2.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68例患者均按照Angle氏分类[5],根据其前牙反数目,AngleⅠ或Ⅲ类。面中1/3凹陷度,牙量与骨量关系,遗传因素,下颌后退时对刃程度,牙反覆颌牙轴倾斜度,作牙性或骨性鉴别。

1.3 设置矫治器

1.3.1 双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 取工作模型和记存模型,调整架,并固定石膏模型,后根据临床记录的错正中关系,在模型上标记,并调节架,使上下前牙处于开状,且上下前牙间距1 mm[6]。设置矫治器,在工作模型上分别采用0.016英寸奥丝弯制12、11、21、22的双曲舌簧,并采用0.9 mm不锈钢丝弯制箭头卡环,以及0.8 mm不锈钢丝弯制邻间钩,且钩的末端呈圆钝,然后将钩的尖端插入到两邻牙的间隙内,增加其固位力,并在模型上使用蜡将部件固定。整个连接体离开组织面约高0.5 mm,且与组织面轮廓外形相似,末端形成圆圈,并将分离剂涂于基托部位和欲制作垫部位,将调拌的自凝塑料开始分层涂塑[7]。其次,在工作模型上,使自凝塑料按制作基托和垫的大小成型,然后将连接体、固定体、垫等装置联结,从而制作成一个完整的活动矫治器[8]。待塑料变硬后,将矫治器分离出来,并对其行修整、打磨抛光,并使塑料基托部分的厚度保持在2.5 mm,垫厚度使前牙脱离咬1~2 mm。

1.3.2 多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 以混合牙为例

,牙间隙放于邻间沟,双唇弓经从间隙转入腭侧,埋入基托,并将双曲舌簧改成多曲舌簧,如条件位置允许下,至少4~5曲,其曲簧末端着力于所矫牙颈部,如前牙移位、扭转,可在双曲唇弓上焊接纵簧或弓簧,并将制作简单、效能高的奥丝作为装置矫治材料,着力时,调整舌簧或唇弓,亦可同时着力于矫正牙,需要扩弓患者,可在基托内放置分裂环[9]。

1.4 矫治方法

1.4.1 对照组

1.4.1.1 试戴矫治器 将制作完成的矫治器在患者口中行试戴。观察矫治器的就位状况、各型卡环的固位、舌簧在前牙舌隆突部位的力量大小。根据患者试戴情况,对于不愿戴矫治器的患者,应对其讲解戴矫治器的优点,并使用玻璃离子粘固粉,将部分粘固,以防患者自由取戴。对于其他佩戴矫正器患者,应传授正确的取戴矫正器方法和正确的清洗矫正器方法,使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1.4.1.2 戴用矫治器 开始治疗时对矫治成功十分重要。患者需要对矫治器的基本原理及作用有所了解,有利于使其积极配合。并嘱咐患者全天戴用矫治器,且饭后取下清洗,而对于粘结矫治器的患者,应要求患者家属配合,监督患者饭后刷牙,以防食物嵌入基托内而导致牙周病变。并嘱咐患者及其家属,两周复诊,如患者有无异常感觉,向唇侧推前牙,在舌簧上加力等。数次加力后,如上前牙已接近下前牙,开始磨低垫。在磨低垫时,磨除垫不能在反完全解除后摸底,否则将会造成颞颌关节损伤[10]。其次,每次舌簧加力时,磨低垫0.3~0.5 mm,待上前牙处于下前牙的唇侧时,将垫磨除干净。最后,将前牙舌侧和舌簧加力完全接触,再戴矫治器6个月,预防其复发[11]。

1.4.1.3 注意事项 佩戴活动矫治器需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患者家属应监督患者每天24 h佩戴矫治器情况,患者在佩戴矫治器期间,应爱护矫治器,如各部件损坏,并要及时复诊[12]。同时,患者应经常保持口腔卫生,每日早晚各刷一次牙,并勤洗矫治器,切忌过硬食物,且按照医嘱按时行复诊,有利于提高矫治效果。

1.4.2 研究组 84例前牙反患者均采用0.016英寸奥丝制作舌簧,0.8 mm制作不锈钢制作卡环,在上下前牙上弯制卡环或邻间钩固位,每天24 h戴用。每次复诊时,对口腔不良患者行监督指导,以消除其不良习惯;如有乳尖牙磨耗不足时,复诊时应少量调;亦可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对其舌簧的弹性行适当调整,若反解除后,应逐渐降低牙垫,采用分次磨除,直至牙接触,后保持一段时间去除矫治器,去除矫治器后,应保证前牙覆颌覆盖至少在1 mm以上[13]。研究组采用多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按照美容术要求,健全病例,并观察正侧面像。取照功能性石膏模型牙像,制定矫正计划,如牙列锁结。首先应解除锁结,升高颌垫,以解除锁结为主。其次,制作各钢丝,着力矫正前牙。治疗前后两个月复诊,10 d/次[14]。牙列锁结解除后,每次复诊时,应逐渐磨低颌垫,并调整至后牙接触为止,避免前牙早接触,造成颌损伤,甚至导致颞颌关节紊乱。

1.5 疗效判定标准 (1)成功:所矫正达到预期效果,牙松动≤1°,无自激发症,不变色,无牙周创伤,全口牙及颞颌关节无损伤。半年后复查,不复发。(2)失败:不按时复诊,治疗中途退出。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前牙列患者

2.1.1 两组反解除所需平均时间及复诊次数比较 对照组患者矫正所需时间2~20周,研究组患者矫正所需时间4~16周,两组反解除所需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诊次数2~21次,研究组患者复诊次数1~4次,研究组平均复诊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2 两组矫治器固定情况比较 对照组矫治器固定成功23例,固定成功率为79.31%;研究组矫治器固定成功29例,固定成功率为100%,研究组的矫治器固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82,P=0.0052)。

2.2 替牙列患者

2.2.1 两组反解除所需平均时间及复诊次数比较 对照组患者矫正所需时间8~16周,研究组患者矫正所需时间10~15周,两组反解除所需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诊次数2~20次,研究组患者复诊次数2~5次,研究组平均复诊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2 两组矫治器固定情况比较 对照组矫治器固定成功23例,固定成功率为74.19%;研究组矫治器固定成功30例,固定成功率为96.77%,研究组的矫治器固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27,P=0.0123)。

2.3 恒牙列患者

2.3.1 两组反解除所需平均时间及复诊次数比较 对照组患者矫正所需时间3~22周,研究组患者矫正所需时间4~19周,两组反解除所需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诊次数3~22次,研究组患者复诊次数1~6次,研究组的平均复诊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2 两组矫治器固定情况比较 对照组矫治器固定成功17例,固定成功率为70.83%;研究组矫治器固定成功23例,固定成功率为95.83%,研究组的矫治器固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29,P=0.0215)。

3 讨论

3.1 乳牙列患者分析 乳牙反能直接性影响小儿上下颌骨的生长,且呈进行加重的趋势,对小儿面部美观造成严重影响[15]。刘秋等认为,乳牙列前牙反应尽早矫治,其一是为了恢复患者下颌的正常咬合位置,并改善其面型;其二时解除前牙反,促使上颌发育而抑制下颌发育过度[16-17]。林常绿等通过研究发现,早期矫治乳牙反能阻断咬合紊乱的发展,特别是能阻断咬合面型的加重,引导恒牙在牙弓的正确位置萌出,有助于颌面部的发展[18]。若对乳牙列期患儿未行早期矫治,将会导致小儿的牙畸形加重,不利于以后的治疗,并有可能发展成为骨性错。对骨性的乳牙列反行早期矫治,能阻断面颌部畸形的发展,且能改善颌骨的异常生长,降低正颌手术的可能性[19]。而颌垫舌簧活动矫治器是矫治乳前牙反有效且常用的矫治器之一,其具有体积小、摘戴方便、易于患者接受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20]。但也存在固位不良、反复加力、复诊次数频繁等不足[21]。为此,本研究通过使用多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和双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等两种类型矫治器进行矫治,其研究结果发现,采用多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的患者反解除所需平均时间为(10.51±4.54)周,双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的患者反解除所需平均时间为(10.94±3.93)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矫治器平均治愈时间差不多。但多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的患者平均复诊次数(2.60±1.40)次,明显低于双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患者的(9.10±2.3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固定成功率100%明显高于双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用多曲舌簧矫治具有固定良好、复诊次数少等优点。

3.2 替牙列患者 替牙期前牙反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错畸形。目前,何进安等学者认为,前牙反大部分为固性错和功能性错的混合,在该期内利用患儿的生长发育潜能,是阻断矫治的大好时机,借助矫治能恢复正常的咬关系,并阻断畸形发展[22]。同时,在确诊反关系后,医生须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这类错的预后和疗效,让患者在治疗前就明白治疗方案的始末,为以后的全固定矫治创造一个长期协作的理念[23]。本研究通过两组方法在接触所需时间、复诊次数及固定成功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采用多曲舌簧行矫治,患者反解除所需平均时间与双曲舌簧患者解除所需时间一致,两者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曲舌簧患者平均复诊次数(2.30±1.60)次明显低于双曲舌簧患者的(9.70±2.3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曲舌簧矫治器固定成功率96.77%明显高于双曲舌簧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替牙期实施多曲舌簧矫治效果优于双曲舌簧,具有固定良好、复诊次数少等优点。

3.3 恒牙列患者 恒牙列反已错过了矫治的最佳时期,对于严重的骨性反患者而言,应采用手术治疗,而轻度的反,则可通过正畸矫治纠正[24]。多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能使牙齿做旋转、远中及舌向等各方向移动,在牙齿移动时,牙根亦随之移动。当多曲弓丝联成一整体情况下,行颌间牵引力,有利于牙弓及颌骨位置关系的矫治。AngleⅢ类错能根据牙量骨量不调的程度,估计间隙需要量,以确定患者矫治前是否行拔牙减数来解除拥挤[25]。本研究在采用多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前,已排除前牙反颌伴拥挤者。且研究结果发现,多曲舌簧与双曲舌簧反解除所学平均时间基本一致,两者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在平均复诊次数比较,多曲舌簧平均复诊次数明显少于双曲舌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曲舌簧矫治器固定成功率高于双曲舌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上表明多曲舌簧矫治器具有固定率高、复诊次数少、不易折断、便于调整所需方向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刘彦攀.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外伤固定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138-139.

[2]何进安,莫水学,康娜,等.前方牵引联合摆式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伴重度牙列拥挤[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2,19(1):50-52.

[3]田静,高辉,刘颖,等.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前牙弓形态的特征分析[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34(2):156-159.

[4] Yuan Z.A photodiode with high rectification ratio and low turn-on voltage based on ZnO nanoparticles and SubPc planar heterojunction[J].Physica E:Low-dimensional Systems and Nanostructures,2014,56(2):160-164.

[5]张健明,柳大烈,赖荣康,等.牙根尖下及根间截骨矫正前牙槽前突畸形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23(1):44-46.

[6]寇波,王青竹,李爱群,等.改良式导弓矫治器治疗乳牙期功能性前牙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2,18(2):86-89.

[7]陈安勇,杨万兵.CAD/CAM水晶氧化锆与IPS E.max Press铸瓷在前牙修复中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1(30):151-152.

[8] Hlushkou D,Perry J M,Jacobson S C,et al.Propagating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and ionic current rectification in a nanochannel-nanofunnel device[J].Analytical Chemistry,2012,84(1):267-274.

[9]唐开红,王增全.快速磨牙压低器矫正骨性前牙开畸形7例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5(9):545-547.

[10]李雪燕,邓梦旋,袁小平,等.正畸正颌联合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前牙位置及硬组织稳定性的系统评价[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28(3):267-271.

[11]项琳怡,彭冲.东莞市小学生窝沟封闭术预防儿童窝沟龋齿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23(7):124-125.

[12] Garcia-Garcia K I,Alvarez-Quintana J.Thermal rectification assisted by lattice transi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2014,81(4):76-83.

[13]刘娟,刘东旭.正畸联合正颌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面畸形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26-127.

[14]郑树国.儿童牙齿发育异常Ⅲ.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早期临床处理[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10):637-639.

[15]谢曙光.牙髓牙周联合病变218例临床诊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34-135.

[16]何平,肖丹娜,苍松,等.前牙覆对安氏Ⅲ类错平面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3):288-291.

[17] Wang L H,Sun Y,Zhang Z Z,et al.Molecular rectification modulated by alternating boron and nitrogen co-doping in a combined heterostructure of two zigzag-edged trigonal graphenes[J].Physics Letters A,2014,378(7-8):646-649.

[18]欧祥林,张雅蓉,樊弘毅,等.全瓷修复体应用于成人前牙轻度错畸形的临床分析[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39(5):586-589.

[19]张会敏.口腔修复疗法对68例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作用和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8):12-13.

[20]罗小安,郑晓丹.自攻型微螺钉支抗在上颌前突正畸矫治中的应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39(1):20-24.

[21] Wang L H,Zhang Z Z,Ding B J,et al.Size dependence rectification performances induced by boron and nitrogen co-doping in rhombic graphene nanoribbons[J].Physics Letters A,2014,378(s11-12):904-908.

[22]王红,李显平,罗成成,等.20颗牙体种植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84-85.

[23]周芷萱,沈铭,陆胜男,等.上前牙牙冠、牙槽嵴顶骨缘和牙龈形态的比较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4):211-215.

[24]闫利辉,曲幸辉,赖道峰,等.伴功能性因素前牙反矫治前后下颌位置的头影测量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30(6):813-818.

[25]彭士峰.套筒冠义齿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128.

(收稿日期:2015-08-13)(本文编辑: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