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鼎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绍聪,当地人都会翘起大姆指。从创办秸秆回收草场到组织秸秆经纪人合作经营,经过6年,他探索秸秆“淘金”、变废为宝的环保创业富民路。
今年29岁的王绍聪出身在正阳县彭桥乡大刘村,父亲王思杰已在大刘村干了20多年的支部书记。
王绍聪与秸秆的“结缘”,还要从2006年夏天麦收说起,那年他在河南工业大学读大三,暑假返乡正值麦收,看到了焚烧秸秆的滚滚浓烟和村里干部们禁烧秸秆疲劳奔波的身影,萌生了将秸秆变现钞的念头。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支持。毕业后,他从县农村信用社贷款10万元,从亲戚借款10万元,自筹10万元,选择交通方便的邬庄村建了座秸秆回收草场,父亲就拿出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盖房的20万元钱,为草场配套了打捆机、抓草机、粉碎机、地磅等设备。看到王绍聪回收秸秆,当地有经商头脑的年轻人也走村串户收购秸秆,转手贩给王绍聪。吕河乡河湾村秸秆收购专业户苗国华回忆,“夏收季节俺兄弟两一天就可以捡两大车麦秸。1千克1角4分钱,轻轻松松在家门口就能‘捡到140元钱,这生意俺抢着干。”
王绍聪当年办草场就实现了开门红,除了赚回50万元的投资外,还赢利10万元,安置本村50名青年在草场就业,解决本村秸秆焚烧难题。并与驻马店白云纸厂、信阳市万华生物制板厂、信阳市美丽真好秸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签订了每年供应20万吨的购销协议。
恪守诚信经营之道,是王绍聪打开环保创业的“金钥匙”。他为草场制定了“四要四不要”,即要公平交易,要文明服务,要现金结算,要敞开收购;不要压称压价,不要拖欠货款,不要拒收秸秆,不要待慢客户。王绍聪专门购置一辆农用车,直接把车开到田间地头收购秸秆,并在名片上印服务事项、秸秆等级、收购价格、咨询电话等,只要农民拨打电话,王绍聪一定上门收购,现金结算。凭着诚信经营,王绍聪得到农民和厂家的普遍认可,每年从废弃秸秆里换来100多万元。
2013年,在县政协、县工商局、县团委的帮助下,王绍聪联合全县200名秸秆收购大户,注册资金560万元,成立了正阳县鼎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王绍聪被选为合作社理事长。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成员 “分散收销、集中贮藏、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调运、信息共享、共同发展”,定期对加入合作社草场的“秸秆红娘”进行技术培训,分别建立秸秆经纪人和购销客户管理档案,先后与蒙牛、伊利、光明乳业的牛场原料采购单挂上钩,每年为这些单位提供花生秸秆20万吨, “鼎源”花生秸秆一时成了全国的“香饽饽”。
王绍聪为合作社注册了正阳县同心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合作社+公司+草场基地+秸秆经纪人+农户”的秸秆经营办法,并开通了鼎源秸秆购销网站和合作社网页,利用网络销售秸秆,依靠订单秸秆保证购销畅通,依托草场秸秆加工销售,延伸了秸秆产业化经营链条。为鼓励秸秆经纪人利用他们的经济实力、机械设备、设备网络发展社员,合作社对农户田间丢弃的秸秆和农民愿意出售的秸秆进行免费打捆贮存,免费粉碎压缩,免费维修机械设备,免费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并对社员购置的打捆机等机械担保贷款,还可以用秸秆换肥料,用秸秆换饲料,社员收购的秸秆给予补贴,这些优惠措施吸引“秸秆红娘”加入合作社。
俗话说,人心坚,不怕天,蚂蚁能搬老虎山。多年的创业磨炼使王绍聪带领秸秆经纪人在发展“秸秆经济”中闯出了一条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富裕路。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000多个,创办秸秆收购网点400多家,带动全县2万农民在家门口有钱赚,合作社每年签订秸秆购销合同600多份,购销秸秆30万吨,覆盖小麦、花生、玉米收割面积8万公顷,每年为全县农民从秸秆里“淘金”增收3000万元。
如今的王绍聪已成为“秸秆创客”“环保达人”典型,当选正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县工商联合会常委, 2015年10月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涉农创业优秀奖,被团省委授予河南省青年涉农创业优秀奖,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促进全民企业带头人,被县里授予光彩助学先进个人、优秀政协委员等多项荣誉。
(河南驻马店市正阳县政协办公室 463600 范 杰 张 军 艾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