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梅
摘 要:语文教学在技工院校受“重术轻道”意识的影响,没有发挥出使学生增强文化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固守人文精神与情怀,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不利于学生的健全发展和终身受益局面的形成。这就要求社会、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真正做到道术并重,明道优术。
关键词:技工院校 语文教学 “道”与“术”
无论普通教育还是技工教育,都应该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提倡开放、多元、积极的文化熏陶,践行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全发展。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当下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驱使,教育只重解题之法、究识之方、实用之途、长技之术,而重在培养学生为人之道、内在品质、理想信念、高尚精神的“道”却不断被忽视。在此背景下,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也打上了“重术轻道”的烙印,急需变革。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重术轻道”的现状
应试教育的盛行使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应试的功能性,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征,过分追求语文工具作用的形成与扩大。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为目标,通过听、说、读、写强化文字技能训练,过分发展智力的“术”,而忽视了掌握人文知识、加强文化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固守法律意识、遵循人文精神与情怀的“道”。
语文教学“重术轻道”的现状是当前技工院校“重术轻道”的目标定位所决定的。传统观念认为,技工院校以培养企业工人或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的人才只要会干活、能干活、快干活、干好活就达到了技工教育的目标。这也决定了技工院校的课程安排、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都与普通学校有着很大区别。最突出的就是注重专业技能教育,忽视文化课教育,片面地认为掌握一技之长足矣,造成了“重术轻道”的局面。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围绕此目标展开,其被边缘、被从属的地位由此形成,课时分配明显减少,再加上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偏少等问题,直接导致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发展堪忧。
技工院校的语文教材在编排上过分注重功能性、工具性、实用性,除了个别传统的经典篇目外,大多数内容侧重于与专业技能知识的联系,以说明文、应用文居多,主要体现为专业技能服务的功能,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受到限制。教材有些篇目和学生的思想、生活、专业相去甚远,致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大打折扣。同时,大多数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语文水平有限,还有不少学生连初中都没毕业就在社会上打工、游荡多年,甚至连常用字都不认识,更不用说语感、逻辑知识了,基本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不具备。这些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无兴趣,厌学情绪严重,致使语文教学在提升学生内质、彰显品德修为方面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改变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技工院校出现了削弱甚至取消人文教育的倾向,错误地认为技工院校的任务就是培养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对文史哲尤其是语文课程的学习反应冷淡,而热衷于各种专业技能证书的考级等。在他们看来,拿到某个等级的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而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无关,最终导致学生文化素养低下、人格塑造缺失及社会适应能力较低等负面结果。对于人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应该是以精神、态度、意志为核心的“道”,而包括技能、知识和能力的“术”应该放在第二位。
传统的技工院校教育始终没有把现代国民教育要求,终身教育要求,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精神要求的“道”摆在突出位置。在一个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技术力量尚不发达的社会,在自动化水平不高的企业或工厂中,会干活、能干活、快干活、干好活的人才目标定位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尤其是大量的工作被机器所替代时,只重产品而忽视人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本理念越来越重要。人不再等同于机器,技工教育也不再简单地只是培养生产产品的“机器”。技工院校培养的应该是更具人性、人文情怀,具有高级精神内质、事业理想、践行大“道”的高级的综合发展的职业人。而语文教学在这些方面所担负的职责与功能是其他专业技能课程无法替代的。再加上当前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发展等必然趋势以及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这些都在不断地促使技工院校在大力发展现代技工教育的道路上快马加鞭。
三、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务必追求“道术并重、明道优术”
语文教学要实现“道术并重、明道优术”,首先,得从大环境入手,按照国家对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设要求,在技工院校大力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尽快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法定形式确定加大技工院校文史哲类课程的开设力度,增加课时,保证科研活动经费等。同时,全力修订语文等人文类教材,深挖传统文化,增加经典诵读,加大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要促进技工院校的领导转变传统观念,不要急功近利,着力基础长远,树立为学生终身服务的教育观念,为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基础。
其次,从语文教学的师资着眼,着力塑造语文教师的人性德行,牢固树立人本观念,做到传道授业、身正行范,以师道尊严自立于世。教师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教师的知识涵养、人格魅力、道德修养对学生人生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净化思想,矫正行为,提高人文素养。在教学上,要投入感情、充满爱意,深入钻研教学、教材,认真领会作品情怀。只有当教师真情投入、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熏陶和感染。
最后,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坚定意志、端正品行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技工院校的学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例如贪图享受、生活懒散、意志力薄弱、个人主义等。语文教学要以教材为载体,利用语文丰富多彩、人物众多的题材,引导学生在鉴赏中体验和认识这些艺术形象蕴含的社会意义,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悟,在欣赏中领会人文精神。例如,在诵读《一碗阳春面》时,要让学生深刻感悟理想的重要、亲情的伟大,以及为了家庭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在讲析《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时,要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规律与法则,反思人类的渺小与卑微,强化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情感。总之,要让学生从教材中、课堂中、生活中等发现美、体验美,让学生结合对照,产生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形成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提高自身素养。
语文教学在技工教育中承担的责任与功能越来越重要,道术并重,以外在之术强化内在之道。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要不断顺应新形势、新变化,树立教学新理念,优化教学新手段,利用教学新方法,着眼长远,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服务。同时,强化教育的“道”,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核心从业素质,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全发展。技工院校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以适应市场经济对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提出的要求,更好地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作者单位:唐山劳动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