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用典

2016-05-14 14:03江章令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长恨长亭楼兰

江章令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其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时应将典故所涉及的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

例如: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的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解析 理解作者志趣,首先要理解尾联的意思,尾联说野菊嘲笑一些追随陶渊明的人,还要到陶渊明那里寻觅高洁的品质。言外之意是野菊无须向人寻觅,自有像陶渊明那样的高洁品格。这种品格就是作者的志趣所在。

答案 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宋]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这里要了解词的写作背景:由于北方金朝袭扰,战乱不息,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所以词人首句便慨叹“长恨复长恨”。“听我楚狂声”用楚狂接舆的典故。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躬耕以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词人用此典故,正是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富贵非吾事”则是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词人以陶渊明自况,认为“富贵非吾愿”,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答案 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碧玉箫

[元]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最后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陶渊明曾为彭泽令八十余日,赋《归去来兮辞》,自免去职,开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最后一句说学习陶渊明,表示了作者与仕途诀别、归隐田园的决心。

答案 用典。最后一句借用陶渊明隐居山林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绝意仕途、归隐山林、醉酒消忧的激愤之情。

例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宋] 向子 ①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①向子 ,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解析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夺目的艳阳春光。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及对春光的爱惜。词人显然沿袭《诗经》《楚辞》的传统,以香花喻君子,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赋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

答案 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能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从而收到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练习]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和相关材料,按要求做题。

登金陵凤凰台

[唐]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峰。

注:陆贾,汉代人,有《新语》传世,其《慎微篇》曰:“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1)这两首诗用典的句子分别是哪一句?使用了什么典故?

(2)这两首诗在使用典故上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1)李白诗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王安石诗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都使用了陆贾《新语》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的典故。

(2)陆贾是用“浮云蔽日”比喻奸臣小人在皇帝面前说贤臣的坏话。李白用的意思与陆贾一样,是正用;而王安石说,我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在了最高的地方,显然与陆贾相反,是反用。

猜你喜欢
长恨长亭楼兰
望月
楼兰,我的楼兰
木槿花西月锦绣
相思有尽处 长恨无绝期
长恨双生
《长亭送别》的心理描写
长亭外,十里酒香
天遥地远,长恨鹊桥无归路
长恨杜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