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云
一天早上,我见四年级的小彬和一位中年男子在校长室门口探头张望,于是上前问道:“小彬,你找谁?”“我找校长。”小彬小声答道。“哦,校长今天外出开会去了,有事吗?”小彬支支吾吾起来,他身后的男子见状忙接话说:“唉,这孩子说不想上学了……”语气中透着无奈。
我听了心里一怔:这孩子我教了三年,虽然学习表现一般,但也不像有厌学的迹象呀!带着疑惑,我把他们请进了接待室。
谈话中我得知,中年男子是小彬的父亲。父亲寡言,问一句,答一句。为了尽快消除隔膜,建立信任,我主动介绍说:“我是黄老师,教小彬的音乐课,小彬上课时挺活跃的,很喜欢参与表演,如果整节课都能保持专心就更好了!”小彬一听,原本局促的神情有了些生气。我立即引入正题,向他们了解“不想上学”的原因。
原来头天下午小彬的数学作业没及时改正,放学时,数学老师让同学通知小彬回去找她。这位同学临了还说:“小彬,这回你‘死定了!”小彬听后心里又急又怕,最后干脆“溜之大吉”,回家去了。到家后,他茶饭不思,还要求父母答应他第二天请假不上学。父母爱儿心切,只好答应了。这才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我注意到,在父亲叙述事情的过程中,小彬不时打断父亲讲话,一副执拗、任性的样子,反复强调说父母答应了他,就要兑现承诺,不能反悔。父亲则是诺诺连声、束手无策。
看来,小彬“不想上学”是想逃避数学老师对他的“追查”——这是学生可能厌学的危险信号,绝不能忽视。不然如果今天批准他请假了,以后他就会习惯于逃避问题,逃避责任,逃避上学。想到这里我语气肯定地说:“小彬,即使校长今天在学校,她肯定也不会批准你请假。”小彬一愣:“为什么?”“因为你请假的理由不充分!你知道吗?学生请假一般分为病假和事假两种,也就是说要么因为生病上不了学,要么因为家里有急事要处理。而你这两种情况都不沾边,你说,校长怎么会批准你请假呢?”
小彬见我言之凿凿,有理有据,有点泄气,但仍死死咬住说既然父母答应了他,就要守信,否则以后他再也不相信他们的话了。
看来我得采用“迂回”战术,“以退为进”才行了。我问小彬今天不上学的话打算去哪里?做什么?他说打算去爸爸单位玩电脑。我心想:如意算盘打得倒挺响!既逃避了老师的追查,又“堂而皇之”地满足了个人欲望。长此以往,以后不逃学才怪呢!于是我说:“这样吧,今天我值日,我批准你请事假,但只批半天,上午必须在校上课,下午可以请假,中午让爸爸来接你。”小彬听后面露喜色,但仍想“垂死挣扎”:“不是说好一天吗?”我不容争辩说:“我刚才说了,如果是校长,肯定不会批准你请假。现在我可是‘偷偷地准了你的假,待会校长回来了,可能就连这半天假也没有了。你可要想清楚哦!”
小彬不出声了。见此我接着说:“另外,准你的这半天假是‘事假,我还有任务给你。”“任务?什么任务?”小彬好奇地问。“你想不想加入学校的鼓号队啊?”小彬一听,立即使劲点了点头。因为最近学校鼓号队需要招收新成员,很多男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想加入小号手的行列,小彬也不例外。而实际上此前我已经挑选了一批队员,由于小彬从乐感到纪律表现都差强人意,我就没选他。眼下为了让他下午“有事可做”,同时让他在课外活动中找到兴趣点,我想应该给他一个机会,于是说:“好吧,老师批准你加入鼓号队,成为预备队员。我给你的任务就是下午随爸爸一起去买一个小号号嘴,明早回校参加训练。怎么样?能做到吗?”小彬高兴地回答:“没问题!”
看着小彬高兴地回教室上课去了,我与小彬的爸爸又进行了一番沟通,与他在教育孩子方面达成了共识。中午放学时,我见小彬爸爸准时来到学校接小彬,就提醒小彬下午记得去买号嘴,并告诉他明早我会在操场上等他来参加训练。第二天早晨,小彬如期而至,带着新买的号嘴加入了训练的行列……
事后,我向校长汇报了此事的详细经过,得到校长的赞许,并让我在行政会议上与大家分享了事件的处理过程。
现在想想,教育孩子的确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这里的“智”,就是“教育智慧”。而真正的教育智慧,一定表现为在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马克斯·范梅南说:“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可见,对孩子的责任与关爱才是教育智慧的核心,也是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
而今,虽然小彬还没有彻底转变,我们之间还会继续上演“斗智斗勇”的“好戏”,但我相信,只要饱含对教育的责任和对孩子的关爱,我的教育生活里就会产生更多的智慧,并像甘露滋润一颗颗童心……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广园小学
广东广州 510405)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