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勇
摘 要学生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整体素养,阅读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通过营造开放式书香环境、开展常态化读书活动、实施针对性的读书评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 键 词阅读;书香校园;人文素养;农村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5-0037-02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贲》,本义是弘扬人性,强调人之所以为人。其核心是对人的道德情操、精神境界、终极关怀的尊重,外在取向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理想、人类解放的思考和探索。[1]强调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就是要找回教育的本质,重建人文精神,关注人类,关照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追求人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的实现,塑造完美的人格,确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回报他人和社会,还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
书籍是人类智慧文明的主要承载者,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塑造自我的重要手段,是人类保存、传播、延续历史文化的根本途径。[2]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他们长大以后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人文素养。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广州市黄埔区九龙第二小学位于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看重考试分数而轻视阅读;孩子纯朴有余而灵性不足,知识面窄,行为习惯差。针对学生实际,学校开展了以阅读促农村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校本实践研究。
一、营造开放式书香环境
居住在农村的孩子尽管能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却很少能品尝到书籍的芳香。他们的父辈关注的是孩子基本的吃穿住行,而对于他们的精神生活,则鲜有问津。缺少了书香环境,就难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调查发现,学校图书室尽管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但大多数小学生不太喜欢在相对严肃、局限的图书阅览室里看书,感觉那里的环境与课室没多大区别。于是,学校积极营造开放式书香环境。在黄埔区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校园设立了“24小时自助借书吧”,学生能够自行刷卡借书还书;教学楼的架空层改造成舒适的“悦读园”,成为全天候开放式图书阅览室;校园一侧的空地上放置了石凳和石桌,方便学生在紫荆下、桂花旁快乐地看书、阅读。此外,每个班里都有专门的图书角,图书馆里的藏书会定期充实到班级图书角里,更方便同学们阅读。
在学校的精心努力下,书香氤氲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阅读。如今,手不释卷的身影,已成为校园里最靓丽的风景线。
二、开展常态化读书活动
对农村孩子来说,阅读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充斥他们闲暇生活的,更多是电子游戏,而少有经典书籍的影子。要让阅读成为农村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首先就应从引导学生的学校生活开始。为此,学校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抓手,积极引导学生的阅读生活。
1.晨诵——与黎明共舞。仿如寺庙的暮鼓晨钟,学校的晨诵也有着特定的意义。学校在每天早读的前1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晨诵。晨诵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关的童谣、儿歌、儿童诗、现代诗、古典诗词等。晨诵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全班齐诵,也可以是小组诵、个别诵,还可以是师生同诵。如此,孩子们便在宽松、愉悦的诵读中,开始了一天的校园生活。
2.午读——阅读属于自己的童年书籍。一本好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不少孩子爱上阅读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他们看到了一本喜欢的书。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爱看的书也不一样,有的喜欢看童话,有的喜欢看故事书,有的则喜欢看漫画。为了既照顾学生的偏爱,又能让孩子与经典为友,学校按不低于生均40本的标准精心选购了大批图书,分批充实到各班图书角。在鼓励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还会给孩子们推介一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午读的时间安排在中午自习期间,内容根据年级特点而定,低段以共读绘本和小故事为主,中、高段以读整本书为主,突出自读。
3.暮省——编织有意义的生活。晨诵、午读是过程,暮省则既是孩子对阅读生活的梳理、反思、总结、提升、展示与积累,也是读书情况最直接的一个观察点,更是读书活动的成果汇集。暮省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一定要适合孩子。如,可以是主题探讨课、课本剧、剪报、手抄报、阅读卡、书签、主题演讲、班会、辩论会、诗词鉴赏、咏唱、故事大王竞选等等。暮省的时间,不刻意追求一天一省,而是根据不同学段的需求,灵活调控,可以一周一省、两周一省、一月一省等。结合暮省活动,学校会定期举行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收获知识,陶冶情操。
在“晨诵、午读、暮省”中,学校的书香气息越来越浓郁了。
三、实施针对性的阅读评价
评价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机制,是保证教育教学系统正常运行,促进教育教学系统不断优化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育教学系统中具有导向、改进、判断、激励等多种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3]为此,学校巧妙运用评价工具,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农村学生起点低,在阅读的起步阶段,非常需要获得适当的鼓励。为巩固读书活动的成果,学校每学期都会专门组织评奖活动,如评选“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还尝试制定读书“晋级”制度,按读书量的多少与效果依次晋升“读书小学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以激励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
此外,为了让更多孩子有展示的机会,学校把每年的四月份定为“读书节”。期间,会举办系列读书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好书推介、亲子共读、读书征文、阅读小报展示、教师读书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开拓了他们的眼界。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校园里悄然发生着改变:课余时间“野跑”的孩子少了,在休憩区静读的孩子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捡起垃圾的多了;骂人的脏话听不见了,文明用语随时能听见了;提问时支支吾吾的少了,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的多了;见到外宾躲到一角或围观的少了,落落大方主动向客人问好的多了……孩子的知识储量丰富了,能够吸取前人知识,对事情进行判断,明辨是非。高年级同学开始关注社会,对社会上的一些事件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口成章,颇有书生意气。
参考文献:
[1]徐捷.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影响及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4.
[2]吴志敏.社会阅读推广与公共图书馆使命:兼论罗湖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1(2):102-106.
[3]高勇军.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探讨[J].广西教育,2014(12).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九龙第二小学
广东广州 511363)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