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结全诗又深远

2016-05-14 04:12陈宗辉
中华诗词 2016年5期
关键词:律诗茱萸少妇

陈宗辉

对诗词的起结,早已有人作过不同的分类。但是,专门就律诗的收结析其囊括之密、深化之远,至今仍然难以见到。特别是“律诗的中间四句要求对仗,一般人写起来只好在原地迂回深化,把笔力集中在自由舒展的结联二句。但是在最后两句中既要收结全诗,又要加深诗意,却是非常难的。这就是人们很少在律诗的末联中发现更多名句的原因所在”(王向峰《文学的艺术技巧》)。律诗的收结佳句至为罕见,我们就更要探索总结其规律。

细节刻画。在诗词中,有时一个细节就是一个故事,或者能凭它构造一个故事。譬如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承五六两句,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细想,人事难料。趁着醉意,手把茱萸仔细端详:明年此际,还有几人还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上句“知谁健”的深问,下句“仔细看”的专注细节,表现了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尽显悲伤情怀。胡应麟评这个结尾:“大率唐人诗主神韵,不主气格,故结句率弱者多。惟老杜不尔,如‘醉把茱萸仔细看之类,极为深厚浑雄。”(《诗薮》内编卷五)朱彝尊更说:“把茱萸看山水,有俯仰无穷之慨。”(《杜诗评本》卷十六)

律诗的这种收结法最动人心弦。老杜的《蜀相》向来受人推崇。“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追羡诸葛亮是自古以来难得被君主知遇、重用的贤才。他有幸获得了这样一个“千年等一回”的大好机遇,可是偏偏“出师未捷(一作“未用”,即未展其用之意)身先死”,于是就格外使得壮志未酬而又报国无门的人深深痛惜。“泪满襟”的细节,是为“万古英雄才高不遇者统一洒泪”(李因笃语)。从陈增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可知,历来学人对此法都予以好评:“顿转作收,用笔提空,故异常得势。”(吴闿生《唐宋诗举要卷五引》)“折转而下,当时后世,悲感并到。”(弘历《御选唐宋诗醇》卷十五)“慷慨涕泗,武侯精爽,定闻此哭声。”(浦起龙《读杜心解》卷四之一)诗人有时刻画一个动作细节,还宕开更广阔的图景,如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等;有时描绘一句普普通通的话,铭心镂骨,如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的“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等。

心理想象。大凡人的认识、情感与意志活动都属于心理活动。在诗的写作中心理活动经常表现为想象、梦境和内心独白等几种。“卢家少妇郁金堂(一作“香”),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一作“知”)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俭期《独不见》)这首诗一二句写少妇闺中独守,并以燕双栖反衬人独宿,睹物伤情。中间四句写丈夫戍边已有十年之久,音讯不达,在寒风摧木叶的秋夜,少妇怎么也睡不着,长夜里一直想着征戍辽阳的丈夫,表现了“忆辽阳”的愁思之重。最后展示少妇愁苦至极的内心独自,谁能了解我独处深愁的心绪,只有那皎皎明月照耀着帷帐,更加撩发这寒夜难禁的愁思。这个结尾用独愁囊括黄叶飘飞、十年征戍、音书早断的苦况,不能不使人产生“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推想和“但愿人长久”的微愿。少妇一定泪流满面,既有赶制征衣寄夫之热望,也少不了有久战白骨无人收之担忧。王夫之《唐诗评选》对这首诗评价甚高:“从起入颔,羚羊挂角;从颔人腹,独茧抽丝。第七句狮吼雪山,龙含秋水,合成旖旎,韶采惊人。古今推为绝唱,当不诬。”姚鼐更说:“‘卢家少妇一章,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诗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今体诗钞·序目》)这首诗是不是“取冠一朝”暂且不说,这个内心独白的结尾无疑是富有深意的。

想象收结如杜甫的五律《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两地愁思苦念,想象别后重逢,不但收结全诗,而且还延伸遥想到未来,悲苦不绝,扩大了诗的时空境界。诗人没想回家后和妻子一起望月的欣然情景,又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推进更远的一层,让人回味无尽。正如喻守真所评:“情深一往,至于如此。”(《唐诗三百首详析》)

兴法余韵。诗人的情感志趣表达将尽未尽时,便置情而拾景,诱导读者从结句具体的景物中揣摩诗味,深化诗意,这是很好的一种收结法。日本诗僧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又称《文笔眼心抄》)“地卷·十七势”中的第十条:“含思落句势者,每至落句,常须含思;不得令语尽思穷;或深意堪愁,不可具说。即上句为意语,下旬以一景物堪愁,与深意相惬便道。仍须意出成感人始好。”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这首诗前面六句寓情于叙事之中,别后沧海事,一时难以言罄。一谈起来不知不觉天色昏暗了,可是明天又要分别。喜相逢,难别离,这种难舍和无奈之情尽在巴陵道上苍苍茫茫的秋山中,让人回味不尽。正如喻守真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所评:“情事历历,情话殷殷,意中有伤乱感时之慨。”老杜《旅夜书怀》亦如此,颈联意犹未尽,末联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比兴。诗人虽有文章之名,却无济世之机,引发读者深思:这么大的天地,竟然没有一个名诗人的立足之地!这是诗人之悲,还是时代之悲?

另辟境界。诗的结尾另辟境界指折转处境,本想应该海阔天高,可是仍旧避免不了悲苦的命运。如唐代卢纶的《晚次鄂州》:“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家中的产业、自身的功业都已在流亡之前,被军阀混战的征战所吞没殆尽,可不曾想流落到此,竞在深夜的清月江水之上听到军中敲起的战鼓声!这样,诗的尾联既扩大了诗境空间,又深化了思想内容。国破家亡漂泊业尽,把思乡与忧国、慨身与慨世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仅是个人流浪无休无止,而且反映了更加广阔的社会画面。杜荀鹤《山中寡妇》的结尾“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与此相类。那因兵丧夫的山中寡妇,即使到更偏僻的深山中去,也避免不了“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的苛政,也摆脱不了“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的不幸。这就把个人的悲苦身世和国家苛酷的政治结合起来,大大地深化了诗的思想内容。李白《送友人》的结尾“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与此相似,分别之际,转眼视马,没想到连马都舍不得离别,更何况是人呢?这种衬托显然有深化诗意的作用。

猜你喜欢
律诗茱萸少妇
撞狗
重阳节——登高远眺,遍插茱萸
遍插茱萸却为何
寻短见的少妇
寻短见的少妇
一束茱萸满乡情
律诗园地
律诗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