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杰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就具体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解决策略。
问题解决创新思维能力问题情境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问题解决在数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认为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中,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紧密联系生活,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学会搜集数学信息并结合相关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创设良好的问题解决情境
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释放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场景。
2.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成功的问题解决教学,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数问题情境的创设了。因为适宜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学生在学习情境尤其是在问题情境中具有强烈的解题心向,而这恰恰为学生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动力保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从生活实际中引入一些实物、场景,让学生依托这些情境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好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表现出疑惑、惊奇和探索的欲望,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3.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教学中建立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讨论探究、汇报总结、应用创新”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合作与竞争,学会了帮助别人的同时分享合作成功的欢乐。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问题解决水平的高低。其中,思维的概括性、问题性、逻辑性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抓住每一个环节,下工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问题解决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载体。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想发现。质疑是创新的开始。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数学是由问题产生和发展起来,而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离不开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索、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争论和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引导他们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克服思维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
2.教一般过程和方法。在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教学中,教给学生比较完整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常用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学生不断地深入学习,解决的实际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也多种多样,不可能也不必要寻找一种固定不变的,非常精细的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出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是:(1)首先对与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尽可能全面深入的理解,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对问题有一个比较准确、清楚的认识;(2)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的常用方法有:①画图法;②分类法;③转化法;④寻找规律法;⑤估计和猜测法等。
3.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科书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能初步运用数学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所以,我们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而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使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更上一层楼。所以,我们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把对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掌握一定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并用这些策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培养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