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君 姜光明
初写议论文,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用叙述事例代替议论。不少同学认为,写议论文只要提出个论点,再加上两个事例做论据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议论文,顾名思义是要发表议论的,有了论点和事例论据,还得展开分析,在具体的分析中,阐明论点,讲清道理,让读者信服。
这里所说的分析,主要是指对事例发表议论,使事例论据同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叙例”后的议论如同黏合剂,是用来黏合论点和事例论据的。如果“叙例”后不“议例”,那样会让人感到论点是论点、论据是论据,事例论据不能更好地证明论点。“叙例”后又如何“议例”呢?常见的有以下五种方法:
一是循果求因法。即列举事例后,透过事例所反映的现象挖掘原因反扣论点的方法。例如:
勤出成果。马克思辛苦40年写成《资本论》,歌德花了50年时间搜集大量资料写了《浮士德》,陈景润通宵达旦看书学习,演算研究,终于攀上数学高峰。他们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因为他们刻苦,因为他们勤奋。
上例结尾一句,是循“成就的取得”这一“果”,而探求“他们刻苦”“他们勤奋”这一“因”,反扣论点“勤出成果”。循果求因,使得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
二是正反对比法。即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做比较、对照,突出所要证明的论点的方法。如:
古往今来,那些卓越的人们总把谦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科学巨匠牛顿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却说:“我不过是个海边玩耍的孩子,对于展现在面前的真理的海洋全然没有发现。”这样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尚且如此谦虚,我们有些知识还甚为贫乏的学生,却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了,岂不幼稚可笑!
上段把科学巨匠牛顿的“如此谦虚”与我们有些学生的不谦虚做了比较,对照之中突出本段论点——“古往今来,那些卓越的人们总把谦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三是假设反问法。即做假设,从反面深入分析事例扣住论点的方法。如:
学文科真的无用吗?我们就以文科中的语文为例分析一下吧。语文是工具课,是学好包括数理化在内的任何其他学科的基础。试想,语文学得很糟的人能学好数理化吗?一篇数理化论文,词不达意,晦涩难懂,是肯定不行的。
上例,先假设“语文学得很糟的人能学好数理化”,从反面分析,若不学好语文,数理化论文将是“词不达意,晦涩难懂”,从而证明论点——学文科是有用的。
四是总结归纳法。即从个别规律的共同性质中推出带有普遍认识的规律,从而使论据同论点融为一体的方法。如: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孔子、司马迁、鲁迅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而被千秋万代传颂,屈原、岳飞、郑成功因伟大的爱国精神而载入史册,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因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而名垂千古。总之,谁做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能树立一座人生的不朽丰碑。
本段先提出论点“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然后从三个方面举例论证——“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而被千秋万代传颂”“因伟大的爱国精神而载入史册”“因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而名垂千古”,末句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性“谁做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能树立一座人生的不朽丰碑”,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五是结尾反问法。即在列举事例后,结尾用反问句扣住论点,使论据同论点融为一体的方法。如: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实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儿,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了为人们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等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上例最后一句,运用否定的反问句加强了语气,突出了表达的内容,扣住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使论点与事例论据融为一体。